初中文言文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020-10-30曹自锦
曹自锦
【摘 要】文言文教学应遵循“先言后文”的基本顺序,加强诵读指导,重视语言文字品味,将“文”和“言”结合起来,准确把握文本主旨,并能恰当地取舍资源,合理地进行拓展教学,使文言文教学扎实而又灵动,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滋养学生心灵。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6-0175-02
【Abstract】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should follow the basic sequence of "first language, then text", strengthen reading guidance,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taste of language, combine "text" and "language", accurately grasp the main theme of the text, and be able to choose resources appropriately, and reasonable Expansion teaching is carried out to make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solid and flexible, and nourish students' hearts with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Keywords】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Principles
在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教学流程固化,即老生常谈的三部曲:介绍作者、疏通文义、分析内容;二是重言轻文的现象比较突出;三是朗读指导不得要领,浮于表面。笔者认为,要改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需遵循七个原则。
一、要理清文言文教学的基本顺序
所谓文言,自然有文有言,应该先学“言”,后学“文”,这应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基本顺序。只有字词句的理解正确了,才能顺利学习和理解文章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学“言”是学“文”的基础和前提。扎实有效的文言词语学习,对于学生准确透彻理解文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要重视文言文的诵读指导
整个初中阶段所选的文言文,篇幅短小,语言精妙, 是培养文言文语感、领悟内容、感受人文魅力的好材料。怎样利用这个材料?就要重视朗读,让课堂书声琅琅。一是要精心设计朗读环节。目前我们在课堂上最大的问题就是朗读太随意,针对性不强。课堂上的每一遍朗读,都要预设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标,把朗读作为进入文本的重要手段。二是要指导学生朗读。这一点在一线教师中表现为方法欠缺,能力不足,是最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教师大多是笼统地提出要求,如读准字音、节奏(停顿)/读准读顺、读出轻重/语气,读出情感。要求是提了,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得要领,指导不到位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如《爱莲说》结尾处的三个句子,好多教师只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情感的变化,而不能提供有效的指导策略。有的教师指导就很具体,如“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陈述句,读平调,重读“鲜”,就能读出惋惜的语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反问句,读升调,重读“何”,就能读出慨叹的语气,强调没有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表达了内心的孤独、无奈与悲哀。“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感叹句,读降调,重读“众”,就能读出鄙视的语气。
三、有扎实的语言训练环节
在文言文字词音义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自我习得和积累的机会,充分发挥文下注释比较详尽的优势,引导和鼓励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逐步丰富学生的文言词语积累。同时,要培养学生“咬文嚼字”习惯和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关键词语的能力。如《木兰诗》中“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中“儿”的理解,因为面对的是可汗、天子,所以不能理解为儿女对父母的自称。有人理解为“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也不合适,这等于在天子面前暴露了自己的女性身份。怎么理解好呢?“儿”即自己,在这儿可以理解为“我”。再如《孙权劝学》中,孙权从个人地位上讲,没有必要为一个臣子的学习牵肠挂肚。要了解“劝学”背后的原因,需从文中的一个字“初”说起。“初”指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这一年,周瑜去世,一代将星就此陨落。东吴也陷入了人才青黄不接的窘境,文武全才能和周瑜比肩的人物难觅踪影,而位居偏将军和浔阳令的吕蒙更是有勇无谋,难堪大任。所以,孙权劝吕蒙学习不仅是为了使他尽快成长为文武双全的名将,更是为了吴国的前途和命运,让他承担起护卫国家的使命和责任。
四、要将“文”和“言”融合起来
实际教学中,好多教师不能处理好文和言的关系,没有做到文和言二者并重。目前的情况是重言而轻文,教师和学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字词教学上,而对文本的理解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有些甚至把文言字词教学等同于文言文教学,只要字词做扎实了,文言文教学的任务也就完成了。所以,把文言文上孤立的字词集中训练是有失偏颇的。如在教学《夸父逐日》时,好多教师把内容的理解只停留在让学生学习夸父英勇无畏、坚持不懈、自我牺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上。我们可以这样提问:你如何理解夸父追赶的这个“日”?经过讨论,学生的理解会达到这样一个层次:《夸父逐日》中的“日”,不仅是“日”,还有夢想、自由、光明、尊严等,这样才能读出夸父的文化内涵。
五、要准确把握文章主旨
在教学《愚公移山》时,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愚公把山移走好还是搬家好,请谈谈自己的理解。如果结合《愚公移山》的文体特征,我们会发现这个问题的设计是一个败笔。这是一篇寓言。寓言的特点是:讲述一个故事,让读者明白一个道理。但好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对故事真实性和可能性的种种疑问上,忽略了寓言夸张离奇、寓教于文的特点,将寓言生活化,现实化,争论愚公应该是移山还是搬家,结果使课堂教学主题发生了偏离。正确的做法是应紧紧围绕寓言的文体特点展开,切不可为了迎合学生的理解而偏离教学主线。《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古人所写反映上古先民生活的寓言,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完成移山的任务是不可能的事,“人定胜天”仅仅是愚公的美好愿望。文章只是借助这样一个故事,来表现愚公或者是我们民族敢于抗争、百折不挠、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
六、要恰当取舍教学资源
教师在备课时,都喜欢选用课外的一些资源来充实自己的课堂。选择学习资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把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课标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吃透文本的着眼点:内容的难重点、知识的生成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把教材用足,用扎实。如《爱莲说》中周敦颐把君子作为做人的终身目标,在现实生活中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补充以下资料:周敦颐虽身居官场,却始终未曾放弃读书治学、著书立说、教育青年与提携后进。宋代著名哲学家程颐、程颢便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周敦颐任参军时,为了一个“法不当死”的囚犯,曾与有着“悍吏”之称的顶头上司王奎据理力争,最终避免了一桩冤案。周敦颐在赣州为官多年,清廉勤勉。赣州人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专祠,还修了“爱莲池”。他为学、为人、为官,都有着莲花的气度和风骨。他爱莲,就是爱君子之道。
七、要合理进行拓展教学
拓展教学的基本点是文本,要立足文本,用拓展来反哺文本;要通过具体的听说读写活动,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凸显学科特点,让拓展教学真正成为一节课的豹尾,而非蛇足。具体来讲,就是在内容上突出听说读写训练;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采取适当的语言训练拓展形式;做实文本学习的前提下拓展,不能轻文本挖掘,重拓展延伸,让教学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实际教学中,许多拓展内容不能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没有落实听说读写,而让学生积累历史知识,或进行政治说教,语文课变成历史课,思想品德课。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把语文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
[1]赵志伟.以熟求通——读张中行《文言和白话》[J].语文建设,2017(13).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