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油匠牛嫂(小小说)
2020-10-30唐波清
作者简介:唐波清,常德人。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小小说集 《花痴》 《两颗香椿树》 《轮回》《父亲与经济学》 等作品14部。在 《小说选刊》 等各种报刊和公众号上发表小小说500余篇。
牛嫂没嫁过人,可她竟然有个孩子,叫军军。
牛嫂原本不是榨油匠,她爹才是村里的榨油师傅。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牛嫂爹可风光呢,他领着三个徒弟,操持着村子里唯一的榨油坊。每逢菜籽、棉籽、花生、芝麻等农作物丰收时,榨油坊前便排起长长的队伍。村里人都想早点闻到菜油、棉油、花生油、芝麻油的香味。
闻着油香味,走进榨油坊,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套古老的榨油设备。它主要由花栎木和竹篾片几种材料制作而成,大概分为榨壳、榨脚、撞杆三大部分。据牛嫂爹说,这套设备拢共有50多个大小零件。榨壳由四根粗树干捆扎而成,中间掏空,挖成圆洞,放置油饼;榨脚是支撑榨壳的几条木柱子,防止撞杆撞击楔子时榨壳移位。这就是村里的榨油坊,这也是牛嫂爹的全部家当。
村里榨油是件大事,因而榨油总是充满仪式感。每年开春,牛嫂爹总要把榨油坊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选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开始榨油。村里人争着赶着把菜籽、花生啥的晒得干干爽爽,除去土坷垃,筛出瘪粒籽,挑选好柴火,盼着去榨油。牛嫂爹使唤徒弟们做好开榨准备,捆草衣子、上油箍、踩枯、上枯饼、排串、上楔子……在村里德高望重的几位老人的见证下,牛嫂爹庄重地揭开木榨上的红布,一年的榨油就算正式开始。
牛嫂爹最疼爱牛嫂。牛嫂是她爹唯一的宝贝女儿,娘病死得早,爹把女儿当做命肝心,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牛嫂爹最喜欢黄二。黄二是牛嫂爹最得意的徒弟,聪明好学,榨油的十八般武艺,黄二样样精通。其实,牛嫂爹隐存着私心呢,他梦想着招纳黄二为上门女婿。
黄二的眼睛出卖了他,他打心底里喜欢牛嫂,喜欢军军;牛嫂对黄二如同亲弟弟,军军对黄二也好似亲叔叔。牛嫂爹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年寒冬,一个“出门冰上走”的日子。牛嫂爹赶集去卖油,卖了个好价钱,几个平日里耍得要好的老汉,聚在一起多喝了几杯“苞谷烧”。回来途中,山高路陡,冰面打滑,脚下踩空,牛嫂爹飘落悬崖。牛嫂爹没了,牛嫂就没了爹,牛嫂只剩下军军,牛嫂只剩下榨油坊。
牛嫂将爹送进榨油坊后面的大青山。牛嫂扎起白头巾,走进榨油坊,挤入黄二他们三个徒弟的中间。只听见“咿呀——嘭嘭”的声音响起,三个壮汉,戴着蓝头巾,打着赤膊,一个女人,戴着白头巾,穿着孝衣,齐心协力地抬着撞杆就往木榨的楔子上使劲儿地猛撞,榨油坊里发出震耳欲聋的碰击声。不久,金黄色的花生油冒了出来,像一条小溪流,缓缓流进油桶里。新鲜的冒着热气的花生油,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引得村里人口舌生津。
牛嫂对黄二说:你教俺榨油,爹的本事不能丢。
黄二担心地说:榨油是个苦力活儿,也是个技术活儿,男人都难得吃消,你一个弱女子能行?
牛嫂瞪了瞪那双好看的杏眼,黄二不敢再拒绝。其实,黄二的心里求之不得,他很乐意教牛嫂。说起榨油的工序,黄二滔滔不绝:譬如花生油,先将晒干的花生去壳,然后碎成油坯,拿到大锅灶蒸熟以后,倒进铺好稻草的圆形榨槽里,再用稻草把油坯包成圆柱形,外面用麻绳一圈圈缠绑起来,最后紧密地放进榨壳的空洞里……
牛嫂打断黄二的话。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路?这些程序俺都知道,接下来就开始打榨。你们几个楞头青打着赤膊,喊着号子,有节奏地来回撞击,榨槽里的油坯便“嘎吱吱”地响,一直往下挤兑。要不了两袋烟的工夫,那黏稠清亮的花生油就从榨槽口流滴下来,细细地流进深埋在地下的油桶里。
牛嫂天生聪慧。黄二只要言语一遍,牛嫂就心领神会;黄二只要示范一次,牛嫂就一学就会。一年下来,晾晒、熟炒、碾籽、熏蒸、箍饼、码饼、打榨等十几道工序,牛嫂比黄二做得还熟稔。黄二的心思在牛嫂的身上,牛嫂的心思全在榨油上。没过几年,牛嫂榨油的技术远远超过了黄二。黄二惊奇地说,你比你爹还榨得好,你爹100斤菜籽顶多榨油32斤,如今你能榨油35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从此,村里的榨油坊生意興隆,牛嫂便成了方圆几十里唯一的女榨油匠。
徒弟们早就学成归去,唯有黄二始终陪伴着牛嫂,陪伴着军军,陪伴着榨油坊。黄二的那点心思,牛嫂心里跟明镜似的。牛嫂快人快语,说话直截了当:黄二,你就早点成个家吧,莫把时光浪费在俺身上。
黄二沉默无语。黄二不离不弃。
可牛嫂一门心思就知道榨油。牛嫂跟个男人似的,整天在榨油坊里铆足劲儿地撞杆。牛嫂边撞杆边喊号子:早上太阳东边出啊,榨油女子加把劲啊。脚跟稳起桩喽,嘿噜嘿吆,加把劲呀,嘿噜吆,撞呀撞啰,呀嗬嘿。龙神吐油,呀儿吆,香油流成海,流成海啰……
黄二心疼牛嫂。黄二忍不住对牛嫂说:这辈子,俺非你不娶。
牛嫂淡淡地笑。俺这辈子不嫁人。
为啥?黄二急得不行。
牛嫂反问黄二:你晓不晓得俺娃咋叫军军?
黄二迫不及待地答着,俺知道。俺哥是军人,俺哥是英雄,军人的儿子自然叫军军。俺哥在临死之前,从部队寄了一封加急信,他嘱咐俺,军军是哥的儿子,一定要替哥把军军抚养成人,一定要替哥照顾好未过门的嫂子。哥愧对你嫂子,哥还欠你嫂子一个婚礼。
牛嫂依然淡淡地笑。
村里的榨油坊,原始而古老,除了几盏照明的白炽灯泡,没有一点现代的气息。那个花好月圆的夜晚,黄二依旧陪伴着牛嫂,陪伴着军军。透着香味的榨油坊里,大大的碾盘像一台留声机,圆圆的油坯是唱片,长长的撞杆是唱针,它刻录进牛嫂辛勤的劳作、丰收的喜悦,它播放出牛嫂最喜爱、最动听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