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讨

2020-10-30周凤玲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学生产教融合

【摘 要】本文梳理国家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文件和行业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分析高职学生显性和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及问题,提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措施:深化产教融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加强校园职业文化建设,营造树立职业道德、崇尚职业精神的良好氛围;组织实施好第二课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转变意识观念,开展“三全育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实效。

【关键词】产教融合 高职学生 职业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7-0031-03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我国对人才需求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供给侧,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制造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我国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出现明显不适应,人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素质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行业需求,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出现脱节现象。为此,2014年国家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先后出台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深化产教融合等实施意见和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鼓励职业教育进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才供给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培养要求

职业素养是职业人知识、能力、素质等的综合反映,它既包含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也包含人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等。因此,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内容。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都明确表明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突出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本教研团队深入广州、深圳、佛山、南宁等地20余家企业(含企业协会)进行专业调研和实习生回访,企业特别提及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希望学校能加强学生的责任心、抗压能力、刻苦钻研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下面从国家政策文件层面和企业调研实践层面分别归纳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

(一)国家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文件中对职业素养培养要求

由表1的政策文件可见:现代职业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职业精神等融入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使学生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提高职业修养和道德品质,逐步形成工作所需的独立的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职业综合素质,以适应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带来的变化和挑战。但是,相关文件中并未给出可供参照执行的具体措施和评价标准,职业素养培养实践层面效果有待观察。

(二)行业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要求

篇幅原因,表2只统计了部分企业反馈的信息。它们中有大型跨境电商企业、物流公司、工厂型企业、智能家居出口公司、小微企业和外资企业等,企业规模覆盖大中小,有贸易型公司也有工厂型企业,有内资企业也有外资企业,具有一定代表性。从企业反馈信息来看,学生职业素养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业知识扎实技能熟练,能熟练应用办公软件,物流公司特别强调掌握熟练使用Excel的能力,跨境企业特别注重英语基础和应用能力;(2)性格活泼开朗、积极、自信、乐观,善于沟通交流;(3)行为规范方面要讲规矩、有礼貌、自律、认同公司文化、遵守公司管理制度;(4)思维意识方面要培養创新意识、进取意识和创造研发意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5)能力方面要培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抗压能力、一定的管理能力和营销策划能力。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本文探讨职业素养包含专业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品质等隐性职业素养,因此,下面将从国家、行业、企业、教师、学生等多个层面阐述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现状及问题。

(一)高职学生显性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及问题

现代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是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随着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出台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入发展,可以预见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将明显提升,但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环境下,职业教育质量并未如预期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国家层面虽有政策,但以宏观指导性文件居多,缺少具体的实施指导,可操作性不强,到学校层面容易实行的是少部分发展成熟、名气较大、资源较丰富的院校。

2.行业企业参与度不高。从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应是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的责任,企业在培养学生行业前沿知识和技术方面有不可替代的职责与义务,但现实是很多企业受传统观念影响,从眼前利益和自身利益出发,没有积极参与学校职业技能培养,很多企业招不到满足企业需求的毕业生,又不愿主动参与学生职业培养过程。

3.学校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也有矛盾的一面。从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出发,职业院校固然希望校企合作,学生多参加企业实践,提高职业技能知识和水平。但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不同,企业技能培训时间短频次高追求效率,集中培训、岗位观摩、一对一指导等形式多样;学校教育则侧重系统性讲解传授知识和统一管理,学生时而上课时而到企业实习,时而集体上课时而部分上课,不论是从教学管理还是从学生安全管理等方面都给学校增加了实施难度,致使部分院校不愿意在校企合作方面积极深入探索。

4.教师企业工作经验缺乏直接影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效果。据统计,2019年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不到50%,企业导师占比更少,这将有可能导致学校所教授知识和技能与社会脱节,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及问题

对比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相对不足,毕业生职业目标不明确,缺乏责任心和抗压能力,频繁跳槽,而企业也面临招不到合适人才、难留住人才的困境。究其原因,与目前职业院校隐性职业素养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参与者意识等有一定关联。

1.职业素养未得到足够重视,与专业技能培养不平衡。纵观职业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文件和措施,大多集中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多元育人等方面,对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等要求只是几句话概括,缺少具体的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

2.培养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企业调研反馈信息显示,企业希望学生具备的素质包括性格开朗、自信、乐观,善于沟通表达,行为规范(尤其在生产一线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安全意识和规范意识),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进取意识和抗压能力。不同企业不同岗位对职业素养要求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企业以务实为主,要求学生踏实、能干、会做。学校在职业道德品质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以课程教材和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理论性强,未能结合专业岗位要求,内容显得较为形式和空泛。

3.师生对加强职业素养培养意识不够。当下,“立德树人”“三全育人”“培养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成为职业教育热点,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师生更愿意花时间在专业知识培训和考取职业证书上,对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培养不够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职业素养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它是学生知识、意识、观念、观察能力、思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作用,内化成综合素质的过程,较难量化和测量,不易评价,待到进入职场,由企业和社会评价;而技能培训效果显而易见,时间短,有证书衡量,学生水平容易评价,对学校和培训教师有很好的宣传效果,对学生而言也是其专业能力的证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素质是决定一个人职场长远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但在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面前,大多数人选择后者。

三、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措施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素养培养是人才质量提升的重要方面,学校、师生、企业、社会组织机构等应积极参与,共同培养。

(一)深化产教融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精髓和改革方向,它不是简单的校企合作,而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是二者在教学资源、实习实训、师资、学生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并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项目和环境。学生入学即入工,在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的双重引导下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德技并修,提前熟悉岗位职责和环境,强化岗位技能训练,提高职场适应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校企深化产教融合的探索中,部分职业院校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思考,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课证共生共长”模式,校企共建专业、共育人才,学校将企业培训认证体系融入教学过程,学生所学即企业所需,在校期间考取企业认证证书,毕业直接上岗,减少了磨合成本;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产教融合特色之路——“线场教学”模式,基于企业真实环境构建育人环境,学习过程以解决真实问题、完成真实任务为主,学生思考能力、应变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强,非常受企业欢迎。当然,产教融合的深度实施需要院校一系列改革创新作保障,如实施弹性学习时间、 改革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和人才评价体系,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

(二)加强校园职业文化建设,营造树立职业道德、崇尚职业精神的良好氛围

文化氛围对人才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职业院校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同时也要重视校园软文化建设。比如:有些院校设立大师工作室,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和工艺;有的院校定期邀请企业进校园以讲座、办活动的方式传授职业理念和知识;也有院校在教学楼、实训室、文化长廊等空间用各种不同形式精心布置职业场景,建立校企师生固定时间的见面交流会,让学生在校园也能感受到职场氛围,从思想上意识上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热爱专业,自觉主动投入专业学习,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提前规划职业目标,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组织实施好第二课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第一课堂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第二课堂则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文化类如手抄报比赛,围绕新时代发展主题的各类征文演讲比赛等,培养文案写作和宣传推广能力,讴歌美好时代;艺术体育类如校园歌手比赛、才艺大赛、新生杯篮球赛、运动会等,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审美观和团结合作拼搏的精神;职业技能类如PPT设计大赛、短视频制作大赛、办公软件应用大赛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升职场应用技能;公益类活动如义务打扫、清洁校园、到敬老院照顾老人等,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助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优良品质……第二课堂为学生发挥兴趣爱好和特长提供了舞台,如能认真组织开展,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对开阔学生视野、陶冶情操、增强道德法律观念、提高人文素质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转变意识观念,开展“三全育人”,提高學生职业素养培养实效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要求学校将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首先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积极投身企业一线工作实战,做一名道德高尚、学识扎实、技艺精湛的“双师型”教师;其次从行动上改变“只重视知识技能培养”现状,将思想道德品质、职业精神培养等融入课堂教学,融入实习实训,融入课外活动,融入会议培训,融入校园生活各方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者应从企业需求和社会需求出发,改革传统培训内容和形式,将新思想、新观念等引入职业素养课程,通过参与真实的职业活动或模拟职业场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郑永森.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状况的实证分析[J].高教探索,2015(11).

[2]苏维.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8.

[3]韩玲敏.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8.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8B098)

【作者简介】周凤玲(1985— ),女,汉族,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高职学生产教融合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