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九届四中全会:“四个自信”照亮发展征程

2020-10-30陈琪孙林叶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11期
关键词: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陈琪 孙林叶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四个自信”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道路自信引领了历史的政治走向,为新中国70年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理论自信筑牢了实践的信仰根基,为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制度自信是高擎奋斗的鲜明旗帜,为新中国的奋起打下了制度保障;文化自信是点亮民族的精神标识,为新中国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内核。“四个自信” 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统一体。

关键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对历史发展的深刻考究基础之上,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立足点,对制度自信做出了重大宣言。制度自信作为四个自信的有机组成部分,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四个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续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坚定支撑。

一、道路自信引领历史的政治走向

道路自信源于人民。近代中国用血泪书写了一段抗争史,像一个羸弱的老者,深沉且悲壮。为了在三座大山之下赢得一丝喘息,为了能够真正获得独立解放,改写屈辱命运,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自强之路。但是,历史证明了无论中国的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无法领导中国人民挣脱三座大山的桎梏获得新生,中国必须走一条新的道路。在中国共产黨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历经伟大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新生的中国成功建立,我国真正意义上步入了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自信并非一帆风顺。道路探索之初,由于经验的匮乏,我们只能“以俄为师”,以苏联经验为模板,以苏联政府为后援。但在苏共二十大后我们党很快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性,开始把目光转向国内,探索出了一条契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中共八大为标志,对国内形势、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和建设方针都做出了客观清晰的分析。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以强大的政治勇气继往开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无论国际形势如何风云变幻,我们党都能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屹立不倒,反而更加从容更加硬气也更加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自身的崛起回应国际社会的各种质疑,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行。

道路自信是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带领亿万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复杂的国内环境和严峻的国际挑战中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在伟大成就和深刻变革中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国70周年以来,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清朗、越走越宽广、越走越激昂。

二、理论自信筑牢实践的信仰根基

理论自信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方向。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坚持理论自信首先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特征在于不断的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传入我国之始,就作为一种影响深刻、正确而又强大的社会思潮在我国落地生根,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且将其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等一系列实践相结合,形成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和风格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在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进一步坚定理论自信,坚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内容深刻丰富,其制定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制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并且制定了实现宏伟蓝图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坚定理论自信,必须不断发展完善理论体系。人类实践活动在不断发展,认识活动在不断深化,理论创新也在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才能做好迎接实践挑战的准备,才能在实践中少走弯路。同时在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和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新的被实践证明的正确理论将不断涌现,为理论自信增添了新的内容。

三、制度自信高擎奋斗的鲜明旗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建国70周年以来,我国成功开辟了一系列契合人民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必须一以贯之坚定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定是中国人民民心所向,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标的制度”“它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在经济方面能够破解经济发展的障碍,冲出经济重围,制定出新的经济指导政策,达到发展生产力与解放生产力的目的;亦在文化方面不断释放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竞争力;在社会保障方面制定多项惠民政策,不断使人民减负受惠;在生态方面建设青山绿水、金山银山、环境美丽的靓丽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是由一系列制度构成的有机整体,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方面面。我们要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探索释放生产力,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的经济制度;要在坚持基本政治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寻求历史上最广泛、最真实和最管用的民主实现形式;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文化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民生的社会建设制度以及建设美丽新中国的生态制度。

多方举措,坚定制度自信。坚定制度自信,必须进行制度创新,通过改革、试点和調研,激发制度活力;坚定制度自信,要时刻提防西化图谋,坚持制度的稳定与发展,完善制度缺陷,不断增强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另外,坚定制度自信,还应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越来越凸出。

四、文化自信点亮民族的精神标识

没有文化根基,便没有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文化自信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自信来源于何处?一方面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来自于经久不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5 000多年的历史底蕴和实践成就,已经深深融入民族的血脉之中,烙刻上民族基因,成为民族灵魂。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探求救亡图存日夜奔走。古人云:欲灭其族者,必先灭其文、去其俗。抗战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开办学校、医院和教堂,在中国传播宗教文化和西方殖民主义思想。日本在东三省推行奴化教育,甚至试图通过学习日本习俗和礼仪等文化侵略的方式摧毁中国传统文化,欲断魂除根。在如此困境中,中华文化以其特有的韧性不为所屈,加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秉承文化自信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国家独立。中国传统儒家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以无神论为基点,以民本主义和群众路线为抓手,在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形成了红色的革命文化和优良传统,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中极为丰厚的新篇章和新传承,也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文化紧密结合、落地生根的产物。

文化的内容不断发展,自信越来越坚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形成了勇攀高峰、锐意进取的革命文化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然,期间也遭受过重大挫折并造成了严重后果,其原因归根结底在于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多方位文化举措并进,夯实文化自信。改革开放至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立足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更强大的后劲、更广阔的胸怀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助力中国文明在世界舞台上走得更深、更远。我国积极进行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多方位文化举措并进,推动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交融互促,力求进一步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5.

[2]邢婧.如何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4):3—5.

[3]辛向阳.70年伟大成就使我们坚定制度自信[N].光明日报,2019-09-18(5).

编辑∕姜雯

作者简介:陈琪(1988—),女,山西长治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17年太原工业学院院级科学基金项目(2017RQ03);2020年山西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重大公共事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认同研究”(2020zsszsx095)

猜你喜欢

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层次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习近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想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特点
从马克思主义角度解读中国道路的普遍性意义
探索并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创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