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医针刺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疗效观察

2020-10-30黄琪琛蓝毓营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10期
关键词:壮医湿疹皮损

张 云,黄琪琛,蓝毓营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慢性湿疹是常见的皮肤疾病,临床表现为多形性皮疹,分布呈对称性,且具有一定的迁移性,该病常反复发作,发病期间患者皮肤出现剧烈瘙痒,难以忍受[1],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甚至出现彻夜难眠,痒到想轻生的极端念头。目前西医对于慢性湿疹并无特效药,常使用抗感染、抗病毒等治疗,多使用一些含激素的外用药,副作用较大,使用后皮损面积增厚,但临床效果并不显著。停药后易反复发作,用药量逐渐增大,甚至产生耐药性,到最后皮肤出现萎缩、变薄。湿疹好发于全身各处,不同的症状及病变部位有不同的名称。发于面部者称“面游风”,发于耳部者为“旋耳风”,发于乳头者为“乳头风”,发于脐部者为“脐疮”,发于肘、膝窝处为“四弯风”,发于阴囊者为“肾囊风”[2]。本研究采用壮医针刺治疗慢性湿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来自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接受治疗的,经确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湿疹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0~79岁,平均(49.5±7.8)岁;病程4~40个月,平均(22.0±5.1)个月;EASI评分2~12分,平均(7.4±0.8)分。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18~80岁,平均(49.0±7.4)岁;病程5~42个月,平均(23.5±5.5)个月;EASI评分2~13分,平均(7.6±0.9)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皮损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皮肤科中医诊疗方案》中关于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多有皮肤瘙痒、皮疹、水疱、皮肤糜烂以及结痂等皮损表现,且形态无规则,与邻近皮肤边界不清,皮肤表面粗糙,或呈苔藓样表现,多反复发作,既往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②了解本次研究目的,患者与家属均接受此次治疗方案,且配合并坚持壮医针刺治疗,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病例资料齐全,年龄在18~80岁之间;④近1个月未使用过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药物;⑤近2周局部未予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类药物。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的肝肾、心肺功能异常,严重的凝血功能异常者;②过敏体质,妊娠期和哺乳期,皮损面积≥体表面积20%者;③严重的真菌、细菌感染者;④精神疾病者或神志不清,无法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确切评价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口服氯雷他定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0030, 10 mg×12片) 1次/天,1粒/次,连续服用4周。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湖北恒安芙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4173,规格:10 g) 1次/天,薄涂适量,连续4周。

1.4.2 观察组 予以壮医针刺治疗。选取穴位:前三杆(双侧),内下桩(双侧),臂上穴,鹰嘴环12穴,膝二环11穴;局部耳尖。操作方法:①首次治疗先于局部耳尖点刺放血,再予以针刺;②“8”字环针法,针左侧鹰嘴环12穴、臂上穴,再针右侧膝二环11穴、左侧膝二环11穴;③针右侧臂上穴、鹰嘴环12穴,针左侧前三杆;④针右侧内下桩、左侧内下桩;⑤针右侧前三杆[2]。选取针具:选取1寸、1.5寸、2.5寸毫针。行针:直刺,鹰嘴环12穴、臂上穴、内下桩,入0.8~1.2寸;膝二环11穴入1~1.5寸;前三杆入1.5~2寸。治疗时间:隔日1次,耳尖放血每周1次,连续治疗4周。

1.5 注意事项

①严格消毒,防止感染;②注意检查针具,防止倒钩,弯针;③施术前与患者沟通,并说明操作过程,缓解其紧张情绪;④嘱患者清淡饮食,忌食鸡牛羊肉等发物;⑤忌用热水烫洗或用肥皂、沐浴露等刺激物洗澡;⑥避免用力抓挠[2]。

1.6 疗效评价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疗效标准”提出的尼莫地平法进行疗效评价[3],EASI=(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无瘙痒症状,皮损全部消退;好转:瘙痒症状显著改善,皮损消退面积≥30%;无效:瘙痒症状未见改善,皮损消退面积<30%。显效、好转计入总有效。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及EASI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瘙痒及E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瘙痒及EASI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及EASI评分比较 分)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炎热潮湿,湿热郁蒸,素有“瘴乡”“烟瘴之地”之称,而壮医在长期与湿毒作斗争的实践中,形成了壮医理论体系的病因病机理论——毒虚致病论,壮医学认为,毒和虚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两大基本因素,毒是外因,虚是内因,湿毒是导致湿疹的主要病邪[4]。壮医认为毒虚致病是皮肤病的总的病因病机,湿疹在壮医学里又名“能晗能累”,外因则是因为湿热毒邪蕴阻,导致“三道两路”受阻而发病,内因则是因为血虚风燥,化燥生风,肌肤失于濡养[2],两者相互影响则生为湿疹。

皮肤为人体一身之表,外邪入侵人体,皮肤作为“守门员”首当其冲,皮肤与壮医理论中讲的龙路和火路息息相关,因此,人体的正气盛衰、受外邪的轻重程度,都会在皮肤上有所表现[5]。从壮医“三道两路”理论来看湿疹的发病原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谷道气虚则生痰湿,气虚是产生湿毒的基础,谷道作为气血生化之源,湿毒产生后则阻滞谷道,导致气血生化受阻,从而影响龙路和火路的运行通畅。水道气虚则水液蒸腾无力,水液则从皮肤表层渗出,致皮肤腠理打开,外界湿毒入侵。又因常年久居炎热之地,毛孔开泄,汗多,气则随汗泄,如此恶性循环[4],因此湿毒热盛引起的皮肤病迁延难愈,常反复发作。而湿疹尤甚。

壮医学中明确指出“疾病并非无中生,乃系气血不均衡”的病机学说,疾病的痊愈离不开气血的调和。湿疹的治疗原则以祛风湿热毒、调和气血止痒为主。而通过针刺壮医腧穴:鹰嘴环12穴、臂上穴、内下桩、膝二环11穴、前三杆,这些湿疹发病时的体表气聚部位或反应点[7],既是以痛为腧,又是以灶为腧。既能疏通谷道、气道、水道,使气血能够正常生化,并达到均衡,又能调畅龙路、火路,使体内的风湿热毒能顺利排出。壮医针刺不仅可以抗过敏、抗感染、提高人体免疫力,还可以通过调畅龙路和火路,疏通三道,调和人体气血的平衡,使天地人三气复归同步,从而达到促进人体正气旺盛、祛除外邪入侵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对慢性湿疹均有效,而观察组治疗后EASL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即壮医针刺疗法治疗慢性湿疹优于口服氯雷他定片联合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疗法。因此,采用壮医针刺疗法治疗慢性湿疹,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壮医湿疹皮损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壮医敷贴疗法文献记载及应用概况
壮医对腰肌劳损的认识的评述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面部皮损的组织病理对其美容治疗及效果的影响研究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