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机制
2020-10-30王岚尤耀东罗文萍
王岚,尤耀东,罗文萍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610072)
2019年12月以来,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从武汉席卷全国,随着疫情的蔓延,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1月30日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后,疫情在2月份开始蔓延至亚洲、中东、欧洲和美国等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到3月11日,全球已有114 个国家/地区出现超过118 000 例确诊病例,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升级为全球性大流行病(pandemic)。
本次疫情来势汹涌、传播迅速,对全国医疗系统而言是一场严峻的战斗,医务人员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抗击新冠肺炎一线医务人员表现出较高的焦虑情绪[1]。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来讲是一场特殊的挑战,中医住培对象肩负着学员与医师双重身份,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承受着来自学业与医务工作的双重压力,有研究指出中医住培对象由于学习与就业的难度较大,心理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大,抑郁状况较为严重[2]。
国内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期的不同群体心理状况开展了较多研究。宋斐翡等[3]调查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公众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尤其是武汉市人群,男性群体、医学相关职业或专业、亲朋出现病例的人群最需要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关于疫情防护医务人员精神心理调查结果[4]显示:医务人员中抑郁、焦虑、失眠和应激症状检出率分别高达50.7%、44.7%、36.1%和73.4%。张小璐等[5]调查1 486 名医学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对疫情的心理状况,其中医学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35.53%,焦虑症状检出率15.41%。匡征凌等[6]通过调查得出武汉大学生COVID-19 相关知识认知程度总体上较高,但是不同人群差异较大,须针对性地利用网络途径开展认知健康教育。昌敬惠等[7]认为探索疫情应激状态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心理问题,抑郁与焦虑呈高度相关,且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李永鑫等[8]通过网络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较好地掌握了新冠肺炎的疫情知识与相应的预防知识,但存在高估新冠肺炎的致死率、低估其治愈率的现象,且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水平与其身心健康状况相关显著。
本研究主要针对中医住培对象心理状态进行调查,以指导疫情后期如何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保障学员心理健康。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此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期间全程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住培对象,含专硕并轨研究生,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调查问卷,截止2020年3月2日24 时,共收回问卷471 份。
1.2 研究方法 测试采用SCL-90 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包含90 道题,涉及感觉、情绪、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包含10 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每题按1~5 分评分,分为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本次测验的筛查以总分超过160 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 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 分为检出标准。测验分值越高,表明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3 统计学方法 回答问卷时间不大于100 s 的问卷作为无效问卷,采用SPSS 25.0 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研究共回收471 份问卷,有效问卷439 份,回收有效率93.20%。被试人口学变量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中医住培对象人口学变量情况Table 1 Demographic variables of TCM residency trainees
2.2 阳性检出中医住培对象SCL-90 的描述性统计 根据筛查标准检出阳性指标中医住培对象70 名,检出率为15.95%。将检出的中医住培对象总体测试各因子的平均分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各因子的平均分按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强迫症状、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精神病性、躯体化、恐怖。总分超过160分的有26 人,占检出总数的37.14%;超过200 分的有8 人,占比11.43%;阳性项目数超过43 项的有27人,占比38.57%;超过60 项的有8 人,占比11.43%。
强迫因子超过2 分的有51 人,占比72.86%;抑郁因子超过2 分的有31 人,占比44.29%;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超过2 分的有21 人,占比30.00%;敌对、其他因子超过2 分的有18 人,占比25.71%;精神病性因子超过2 分的有10 人,占比14.29%;躯体化、偏执、恐怖因子超过2 分的有6 人,占比8.57%,见图1。
2.3 中医住培对象SCL-90 各因子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 将中医住培对象总体测试各因子的平均分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因子的平均分得分按从高到低依次为:强迫症状、躯体化、抑郁、其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偏执。与全国青年常模(1986年)的各因子比较,结果表明,中医住培对象各因子水平均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在各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总体心理状态优于全国青年常模水平,见表2。
图1 阳性检出中医住培学员SCL-90 的描述性统计Figur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SCL-90 for TCM residency trainees who tested positive
2.4 中医住培对象不同年级在SCL-90 各因子上的差异比较 对不同年级的中医住培学员进行方差分析发现,研三和“单位人、社会人”在焦虑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5),研三(x+s=1.36±0.41)得分大于“单位人和社会人”(+s=1.17±0.32),在其他因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2 中医住培学员SCL-90 各因子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CL-90 factorswith national youth norm of TCM residency trainees(±s)
表2 中医住培学员SCL-90 各因子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CL-90 factorswith national youth norm of TCM residency trainees(±s)
变量 中医住培学员(n=439)全国青年常模(n=781) t P躯体化 1.14±0.23 1.34±0.45 -17.95 0.000强迫 1.45±0.48 1.69±0.61 -10.60 0.000人际关系敏感 1.23±0.36 1.76±0.67 -30.59 0.000抑郁 1.28±0.40 1.57±0.61 -15.23 0.000焦虑 1.22±0.35 1.42±0.43 -11.81 0.000敌对 1.23±0.37 1.50±0.57 -15.40 0.000恐怖 1.13±0.27 1.33±0.45 -15.57 0.000偏执 1.11±0.23 1.52±0.60 -35.57 0.000精神病性 1.12±0.25 1.36±0.47 -20.23 0.000
表3 中医住培学员各年级SCL-90 各因子的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SCL-90 factors of TCM residential trainees in different grades (±s)
表3 中医住培学员各年级SCL-90 各因子的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SCL-90 factors of TCM residential trainees in different grades (±s)
变 量 单位人、社会人(n=146) 研一(n=162) 研二(n=70) 研三(n=61) F躯体化 1.17±0.25 1.13±0.20 1.14±0.29 1.13±0.17 0.98强迫 1.40±0.43 1.51±0.55 1.39±0.45 1.46±0.42 1.84人际关系敏感 1.21±0.34 1.25±0.38 1.22±0.41 1.23±0.30 0.32抑郁 1.24±0.38 1.29±0.42 1.28±0.40 1.35±0.41 1.10焦虑 1.17±0.32 1.23±0.35 1.20±0.33 1.36±0.41 4.27敌对 1.23±0.41 1.22±0.34 1.18±0.32 1.29±0.39 1.05恐怖 1.16±0.32 1.11±0.22 1.12±0.25 1.11±0.27 0.80偏执 1.09±0.21 1.11±0.23 1.13±0.25 1.15±0.24 1.21精神病性 1.12±0.25 1.12±0.26 1.11±0.26 1.12±0.22 0.02其他 1.29±0.36 1.26±0.36 1.26±0.33 1.28±0.38 0.19
2.5 中医住培对象的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生源类别、年龄组在SCL-90 各因子上的差异比较 对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的中医住培对象进行t检验,各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生源类别、年龄组的中医住培对象进行方差分析,各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3.1 中医住培对象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439 名入组学员的总体测试各因子的平均分均低于全国青年常模,表明总体心理状态良好;经SCL-90 检测为阳性者70 例,阳性率为15.95%,处于较低水平;阳性检出中单项测试因子超标,按照人数多少排序前3 名分别为强迫因子,抑郁因子,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表明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发生的概率相对较高;研三和“单位人、社会人”在焦虑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毕业和就业的压力对即将结业的中医住培学员群体影响较大。本次疫情正值春节期间,同时教育部响应国家政策延长假期,大部分住培对象在现居地隔离自我防护。已有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公共卫生事件中,媒体暴露会影响公众心理健康,增加焦虑、抑郁风险[9]。中医住培对象由于兼具学员和医师的双重身份,不仅要承受工作带来的压力,还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应对学习与相关考核,其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差[2]。
3.2 改善中医住培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干预机制 结合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针对中医住培学员从以下方面实施分类干预。
3.2.1 全体中医住培对象 (1)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网上学习心理防疫相关课程,学习应对应激、调控情绪的方法。(2)开设心理援助热线队伍。有调查显示抗疫期间有49.65%的心理卫生工作者充分利用热线、网络或其他形式参与到心理危机干预之中[10]。我院组建专业心理健康工作专家团队,为有心理困扰的中医住培学员提供在线(QQ、微信、电话)多途径心理支持服务,帮助学员打赢内心战“疫”。(3)建立“中医住培对象心理危机事件分级与处理办法”,通过排查筛查出重点关注对象,通过家人、导师、专业心理健康工作者共同定向心理疏导。
3.2.2 坚守一线对象 (1)有调查显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招录对象医院感染知识认识不一,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知尚待提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岗前培训,以更好地提高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水平[11]。因此,所有一线学员上岗前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感防控”专项培训,科学正确认识肺炎疫情,掌握院感防控流程。(2)保证充足的后勤保障,严格院区消毒防控流程,对学员按需配备口罩、帽子、护目镜、手套等防护用品,消除一线医疗工作的后顾之忧。(3)全体中医住培对象定点医院及学校宿舍住宿,合理排班,医疗任务较重科室连续上岗3 周者必须安排适宜的放松和休息,保证充分的睡眠和饮食。
3.2.3 居家住培对象 有调查指出,COVID-19 疫情发生后,医学生的心理状态正常,但少数医学生的心理行为状态发生了负面变化,其中疫情期间不学习者为高危人群,需要进行特殊的心理干预[12]。针对本调查指出即将结业的中医住培学员群体表现出的焦虑倾向,对于居家学员开展网上学习计划。
(1)面对新冠疫情,人们普遍存在专业知识不足、信息渠道不畅通的困难,导致“假肢”“追责”“安慰剂”“碰瓷”类谣言频频发生[13]。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学习,同时保持疫情讯息正面宣传的力度,正确引导舆论、适时辟谣。(2)为低年级住培对象提供权威的在线平台资源,巩固专业理论知识;上传技能操作规范视频,供学员下载学习临床操作;传达最新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指导住培对象做好执业医师考试准备。(3)高年级住培对象在线培训学位教育毕业流程,指导各学科开展网上预答辩、论文指导等工作,同时梳理结业流程,清查结业环节完成进度,缓解住培对象焦虑情绪。(4)针对拟结业住培对象,联合我院各医联体单位开展毕业生线上、线下招聘专场,为住培对象争取多方就业渠道。
通过构建住培对象心理干预机制,提高住培对象群体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的能力,帮助住培对象心理调适,减轻疫情带来的心理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