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积微成著

2020-10-29陈秋娜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微作文读写结合

陈秋娜

摘要:读写结合是当代语文教育的共识,在微作文教学模式中加以实践,取微见显。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写法,有针对性地對微作文写作进行及时指导,不但对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写作能力具有实效性,而且经过长期训练,对写作技能的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微作文 读写结合 别微见显 取微而作 积微成著

由于写作练习选点小、篇幅短、用时少,所以笔者最常用的微作文训练模式就是伴随阅读教学,结合课文写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指导写作。以下根据教学实践,谈谈微作文训练策略。

一、微型的“习作单元”教学模式

统编版教材为了加大习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使习作教学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自三年级起,编排了一个习作单元,紧密围绕学生的某一习作能力培养,在教材上呈现一个体现写作全程的综合性教学过程。而笔者的微作文写作训练模式与习作单元有异曲同工之处,可以说是一个浓缩版的“习作单元”教学模式。在进行微作文训练时,和习作单元一样,以明确的习作目标为指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再通过梳理、归纳写作方法和策略,一步一步地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习作训练中,实现学以致用。

以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单元为例,其教学流程为:(1)单元导语——囊括单元主题是“围绕中心意思写”,此为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为学生指明了单元学习目标;(2)两篇精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和《盼》,着重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3)交流平台——回顾、总结出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具体方法和意义;初试身手——通过两道思考题,让学生学习围绕中心意思。选取恰当的事例或合适的写作角度;(4)习作例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领悟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把文章的中心意思表达出来的;(5)习作训练——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启发和引导学生把本单元所学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

在这个单元,笔者选取读写结合点,以“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中心意思”为训练主题,重点分析、研读课文二至三个重点文段,抓住课文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再以范文帮助学生梳理和归纳写作方法,教会学生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将事件中的人物写具体、写生动,进而体现习作的中心意思。最后植入恰当的话题,安排微作文写作训练,使学生在充分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学以致用。

二、以文为范,取微而作

小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不强,写作的要求难免会使学生对写作本身产生抵触心理。如果在课堂上融入微作文训练,引导学生有效积累、挖掘课文写作技巧并学习运用,有化繁为简之效。

选入教材的课文无论是从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还是从文章的语言上,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短短的四十分钟内,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广而泛之,但可以找好训练点,取微而作。例如,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盼》这篇课文围绕一个“盼”字,对“我”的言谈举止进行细节描写,剖析人物内心活动,采取多种方式揭示人物的心理,使读者了解人物思想、内心感受,使“我”的形象生动、立体化,更显完整和真实。教学这篇课文时,笔者取“心理描写”为训练点,通过引导学生研读重点文段,体会“笔者盼望下雨,盼望穿新雨衣”的急切心理,以读写结合的方式,挖掘文本的写作技巧——描写心理活动,不但可以直接刻画“内心独白”,还可以通过环境描写烘托。而对人物神情举止的细节描写,也能充分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才能把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得更生动丰满。掌握了写作技巧后,再适时指导学生以“喜、怒、哀、惧”为中心意思,选择喜欢的词语描写心理活动,进行微作文创作。如此,将微作文训练融入课文教学,读写结合,使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有效积累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三、以读促写,别微见显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读写结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育理念和响当当的口号。但理念并不是实践本身,阅读教学解决的是“写作应当怎么做”的问题,而微作文写作实践解决的是“写作实际怎么做”的问题。所以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行微作文训练,是文本语言的有效迁移,可谓“别微见显”。

有些学生在写作时,常常写好了标题,写好了开头,或者动笔写了一句话,就不知道如何写下去。而微作文因篇幅短,写作用时少,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适时安排微作文训练,反而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纳塔莉·戈德堡在《再活一次》这本创意写作之书中说:“写作就像修行、坐禅。喜欢写,不喜欢也写;有灵感写,没灵感照写;快乐、痛苦、刮风、下雨都要写。”微作文培养的恰好就是学生提笔即写的能力、创作的能力。教学《竹节人》一课时,通过让学生反复阅读第十九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攒着”“跺脚拍手”“咋咋呼呼”来分析写作方法,体会作者运用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烘托“我们”斗竹节人的入迷,表现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在阅读中,让学生明白文中叙述的事情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就是因为利用“放大镜”放大细节,选取鲜活、典型、感人的细节去表现文章的中心。此刻,适时安排微作文训练“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按照这种用细节表现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让学生即时学以致用。学生兴致高,写起来顺心顺手,事半功倍。而在教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时,笔者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诗句中描写的画面。有的学生说:“黑压压的乌云,像不小心倾倒的浓墨,迅速蔓延……”从下雨前的“黑云翻墨”到雨中的“白雨跳珠”,再到“风吹雨散”的水天一色,学生在头脑中不断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领略了诗人描写的一场又大又急的夏雨后,再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笔,也来写一写熟悉的雨。有古诗做依托,又是生活常见的事物,他们写起来自然有话可说。有的写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有的写清爽飘扬的秋雨,还有的写来去匆匆的雷雨。这种就地取材的微作文训练取得的效果很不错。

微作文训练,以读促写,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学与用的过程中,慢慢地做到“我手写我心”。

四、一课一得,积微成著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微作文写作训练,一课一得,使学生在轻松的训练过程中,逐渐积累写作技能,为单元大写作做思维准备、技法准备,从而顺利完成单元大写作的教学任务。笔者在执教县性公开课《一面》时,就是给观课教师展示“微作文训练”的具体操作,秉承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阅读中品悟外貌描写的方法,“抓特征,巧修辞”,以深入浅出的指导自然引导微作文练笔。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学,在学中用,课堂大容量,学生大收获。课堂上,学生展示的微作文成果频频获得观课教师热烈的掌声。

读写结合进行微作文训练,能降低写作的难度,化难为易;将写作技能训练融入常态化、匀速而低负担的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聚沙成塔,积微成著。

整体而言,将微作文运用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尝试。只要掌握了微作文与课堂结合的关键所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学生定能带给你不断的惊喜。

参考文献

[1]梁昌辉.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教什么、怎么教——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J ].语文教学通讯,2018(30):64-66.

[2]南群.迁移实践学以致用随课做好微作文──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尝试[ J ].语文课内外,2019(14):184.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 “小学微作文教学实践研究” 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8YQJK217。

猜你喜欢

微作文读写结合
依托文本,生成微作文精彩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微作文”:让写作教学风驰电掣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如何开展体验“微作文”的研究
微作文,让作文教学走上快车道
“微作文”之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