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卓越经管人才培养调研及标准构建
2020-10-29李琼赵刚
李琼 赵刚
【摘 要】论文通过对民族地区卓越经管人才教育培养现状的线上调研和线下调研,分析了其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实践性、创新性、国际性和民族性四个方面构建了培养标准。
【Abstract】Through the online and offline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outstanding economic management talent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and constructs the training standards from the aspects of practicality, innovation, internationality and nationality.
【关键词】民族地区;卓越人才;调研;标准
【Keywords】ethnic minority areas; outstanding talents; research; standard
【中圖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10-0083-05
1 问卷调查概况
该项目组就“民族地区卓越经管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单项选择、排序、开放题3种题型,共16题,发出问卷共计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11份,其中109份是通过线上答卷,202份是民族地区的大学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进行的线下答卷。
问卷主要涉及3类调查人群,分别是教育工作者、大学生、用人单位,本问卷以期从经管人才培养的3种利益相关者群体的角度进行调研。从回收的问卷看,用人单位占比19%,教育工作者占比19%,大学生占比59%,其他人群占比3%。从问卷的回答看,线上答题人群比线下调查人群对当前的卓越经管人才培养更自信。
2 问卷调研分析
2.1 培养理念
社会对卓越经管人才培养的理解和支持方面,对于教育部卓越人才教育计划的“卓越”含义,48%的人选择了“非常优秀,能力出众”,和“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的选择率基本持平,特别是从教育工作者的问卷选项来看,民族地区某高校的32名教师中有20名教师认为卓越的含义是“非常优秀,能力出众”,大学生中也有过半的人没有选择“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这显示出,全社会对教育部的卓越人才教育培养理念不甚清楚,特别是两个紧密利益相关者人群——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对“卓越人才”这一理念定位不清晰,对概念理解的偏差会直接影响培养效果,这是当前高校卓越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一个首要问题。
2.2 培养方式
66%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实习实践的教育方式收获最大,超过课堂讲授、校园论坛和讲座、实验室实验这3种教育方式。对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经济管理专业大学生这一问题的看法,41%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适用,42%的被调查者表示一般,仅有不到17%显示“不怎么适用”和“完全是形式主义”;“从学校的角度看,您认为设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校及其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排序前三项)”,排序前三的分别是“完善专业方向和专业课程设置、把第二课堂活动与学生专业素养提升结合起来、学生能力培养”;“您认为当前经济管理专业大学生教育培养急需改善的是”,46%认为授课方法急需改善,28%认为授课理念急需改善,这两项选择率最高。这4个问题是基于培养方式而设置的,问卷调查结果与预期基本一致,即当前大学教育需要改革教学方式。
2.3 培养效果
当前培养的经济管理专业大学生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主要选项在“没工作经验”和“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其中37.5%认为是创新创业能力不足,33.8%显示是没工作经验。“您认为当前培养的经管专业大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或行业的工作中去吗?”这一问题,40%认为一般,6%显示完全可以,35.5%显示可以。在大学生、教育工作者、用人单位3个群体中,教育工作者和用人单位没有选择“完全不能”和“不清楚”,但大学生群体自已却有人选择了这两个选项,比例合计18.5%,这表明大学生自己是不足够自信的。“您所了解的应届毕业经济管理专业大学生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排序前三项)”排序靠前的3项分别是好高骛远、不安心本职工作,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缺乏踏实、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这3个选项有一定的共同特征,那就是缺乏理论与现实的统一,这也反映出行业与高校联合培养不足。
2.4 培养需求
关于卓越经管人才的社会需求方面,“您认为现在的经济管理专业大学生能否满足社会需求”,线上调研60%认为基本满足,需要一点培训,线下调研58%认为一般,需要大量培训;“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企业最看重的经济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能力是(排序前三项)”,排序前三位的依次为沟通能力、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社交能力排名最后,也可看出工作中的沟通能力、专业技能、创新能力是用人单位最为关心的员工能力;“您认为大学向社会输送的经管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或能力?(用3~5个关键词写出您的看法)”线上调研提到频次最高的依次是能力、专业、沟通。从这3个问题的调研情况看,社会对卓越经管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实践能力方面。
2.5 民族地区卓越经管人才培养特殊需求
关于民族地区卓越经管人才教育培养的特殊要求,57%的人认为应该培养符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素质,29%的人认为应该“综合素质较高”。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中70%的人认为应更注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素质培养,而线上问卷调查显示50%的人更强调综合素质,只有32.73%的人认为应该重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素质培养。这表明,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的人群对于民族地区人才培养要求的认识是不一致的,非民族地区对民族特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了解不够深入,这也突显了民族性在民族地区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2.6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氛围
关于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如果您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您是否可能会选择自主创业”,“会、不会、会考虑、可能不会”4个选项的选择比例分别为10%、12%、58.2%、19.8%,“会”和“会考虑”共计达到68.2%,但有明确创业意向的比例还是偏低。“目前很多高校和企业合作共建,联合培养经济管理专业大学生,如果我院拟和您企业共建,您是否愿意”,对于这一问题,72%的被调查者认为“这是扩大企业知名度的有效途径,愿意接受”,表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氛围初步形成,这为卓越经管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
3 民族地区卓越经管人才培养标准
3.1 教育部通用标准
教育部与中国工程院于2013年11月共同发布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本科卓越人才培养标准从宏观视角为本科层次卓越人才培养单位提供了一个指导框架,主要包括四大领域。
第一,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素养;具备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境、职业健康和服务意识。
第二,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生产工艺、设备与制造系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了解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第三,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第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上述四项分别从本科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和行业标准、创新能力、综合能力进行了要求,在综合能力中特别还提到了国际能力。
3.2 民族地区卓越经管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构建
3.2.1 民族地区卓越经管人才教育培养标准体系构建背景
本次问卷调研结果表明,当前民族地区卓越经管人才教育培养还存在以下不足:培养理念不清晰,培养方式急需改革,培养效果不理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民族事务能力还需加强。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并结合本次问卷调研结果,特构建民族地区卓越经管人才教育培养标准。近几年,为贯彻教育部提出的卓越人才培养宗旨,相关教育部门以项目资助的形式进行工作推动。卓越人才的教育培养一般是基于普通大学生的教育培养机制和条件,仅在某些特殊环节有重点地指导训练卓越班学生。因此,在谈论卓越人才教育培养标准时,仅需提出不同于普通大學生培养的特殊标准,而常规性的大学生基本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在此不做过多强调,仅突出构建卓越人才不同于普通大学生的培养标准体系。
3.2.2 民族地区卓越经管人才教育培养标准体系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卓越人才培养通用标准以及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现实情况,民族地区卓越经管人才教育培养标准体系由4个部分构成。如果说要对这4个标准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的话,可以按照实践性标准、创新性标准、国际性标准、民族性标准排列,实践性标准排在第一(见图1)。
3.2.3 实践性标准指标体系
实践性是卓越人才的核心内涵之一,实践性标准成为考核卓越经管人才的第一组指标。实践性指的是人对于物的能动改造能力,强调的是具体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落脚点在“做”。根据教育部先后出台的两个指导性文件,卓越经管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标准应通过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加以体现。在这一方面,需要构建以宏观经济政策、行业标准及发展趋势、企业标准(实习见习)、职业标准(职业资格训练)为主的四大指标模块。首先,宏观经济政策能够对未来行业发展提供一个政策预判、理论支撑。宏观经济政策指一个国家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宏观经济的运行,以求达到一定的宏观调控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对一个行业,甚至某类职业、某类企业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绿色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将对一定数量的郊区养殖户产生影响,部分对城市环境卫生影响大的养殖场所将被关闭。其次,行业标准,如绿色经济标准、国际贸易惯例、国际金融制度、教育规律等。卓越经管人才的培养应根据学生具体专业的不同有重点地进行行业标准学习。再次,职业标准。卓越经管人才的职业标准可以通过各类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如会计从业资格、银行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等加以体现,主要通过学生自行学习以及短期、集中培训加以强化。最后,企业标准。这一指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代表性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等知识,在卓越人才正式成为工作人员之前进行身份的适应,熟悉工作环境和氛围,主要的学习方式为见习和实习。见习一般分散于第一至六学期的各门相关性课程中,实习一般集中于大学第七学期进行。
3.2.4 创新性标准指标体系
创新能力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启动会明确提出的能力要求之一,同时也是卓越人才培养通用标准中重点强调的标准之一。创新性标准也用四大模块知识加以反映,这4个模块分别是毕业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竞赛、创业培训。卓越经管人才教育培养的创新性标准可从这4个方面进行衡量:第一,毕业设计。近年来,部分教师与学生对本科生毕业设计持否定态度,认为本科生水平低,基础弱,没有必要进行毕业论文。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卓越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层次的卓越人才通过4年的综合性学习,在素质和能力的多个方面均有一定提高,在毕业之际,让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训练,这会使学生在正式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学会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而这正是当前大学生所稀缺的能力。第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近年,从国家到省级再到高校层面,都在逐级落实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途径之一就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根据教育部网站发布的信息,2016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共计立项33054项,投入经费6亿元。作为教育部改革项目的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更加需要突出创新性能力的提升。宜通过对学生申报与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情况给予学分的体现,增加其积极性。第三,大学生竞赛。当前,来自各系统的经管类大学生竞赛较多,如“互联网+”大学生创业竞赛、全国物流设计大赛等,卓越人才应多参加这样的比赛,在比赛中提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方案、加强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卓越经管人才的过程中,一方面,高校应举办相应的大学生比赛,另一方面,应鼓励其参加校外的各种比赛,促其开阔视野,广交朋友,发现差距,后来居上。第四,创新创业课程训练。一方面,应在高校推出相应的培训课程,如《创办你的企业》《改善你的企业》《互联网+创业》等。另一方面,高校、企业、政府应搭建更多的众创空间,给卓越经管人才以更多的创新创业机遇,同时,应适时开展创业讲座、座谈以启发学生的创业灵感。
3.2.5 国际性标准指标体系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全球经济联系日趋紧密,跨境商务、跨国公司、国际物流引发大量的国际性人才需求,卓越经管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面向国内行业与企业,还要面向世界,融合国际性标准。国际性标准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国际化视野宽广、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掌握熟练、跨文化沟通能力强。据此,国际化标准可由4个指标模块构成:世界经济形势、国际沟通、国际认证、对外学习。第一指标,世界经济形势。例如,当前世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复苏中的中坚力量,全球宽松货币政策渐次退出,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趋小,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日渐突出等。只有了解了这些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才能提高对事物的辨别能力,拓宽国际视野。第二指标,国际沟通。这一指标可通过外语水平、沟通与谈判能力、外贸函电等知识模块加以体现。当前,国际交流还是以英语为普通语言,虽然中文的使用频率较高,但一般的正式经济管理领域交流還是以英语为主,其次日语、韩语近年来也有较高频率的使用。除了必要的外语水平,《沟通与谈判》和《外贸函电》也需要加强训练。第三指标,国际认证。一方面,以“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周”等平台为契机,加强人才培养单位之间的沟通,加强标准互认、学分互认、学历互认。另一方面,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参考国际相同或近似专业培养标准,加入国际教育认证联盟,借鉴“华盛顿协议”。第四指标,对外学习。这一指标需要通过座谈、讲座,出国参观、交换生、访问学者、学术会议等形式得以加强。只有不仅是学生,而且教师也加强对外学习与交流,才能培养人才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思维。
3.2.6 民族性标准指标体系
本项目是基于贵州省视域进行研究的,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较为突出的地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辖9个地级市州,其中包含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11个自治县,193个民族乡,民族地区占全省面积超过40%。全省总人口3474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比36%。本文以民族地区卓越经管人才教育培养为研究对象,人才培养的标准需要兼具民族性。民族性标准同样构建4个指标: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形势、民族语言、民族文化、民族理论与政策。这4个指标可再次分解为相应的课程。第一个指标,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及特点,可以通过调研、案例、访谈等方式进行学习。第二个指标,民族语言。贵州苗族、布依族、彝族、仡佬族、白族、水族、壮族、瑶族、畲族、毛南族、仫佬族、侗族等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作为民族地区培养的卓越经管人才,应具备与使用这些语言的居民进行交流的能力。第三个指标,民族文化。贵州民族成分齐全,根据《贵州省情》,贵州有56个民族成分。民族地区培养的卓越人才应该充分了解各族习俗、信仰、节日禁忌等。第四个指标,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地区高校志在培养服务于民族地区的人才,因此,民族地区卓越经管人才应当掌握民族理论、民族语言政策、民族教育政策、民族经济政策,具备这样的素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006/t20100623_89996.html,2010-06-23,2018-05-10.
【2】中国工程院.卓越系列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情况评估简要报告[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5n/xwfb_151204/151204_sfcl/201512/t20151204_222892.html,2015-12-04,2018-05-10.
【3】教育部,中国工程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划通用标准[EB/OL].http://cace.cumt.edu.cn/fe/97/c5152a261783/page.htm,2013-11-28,2018-05-10.
【4】单颖,陈中超,储节旺.基于伯克利模式的卓越人才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探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3(18):176-178.
【5】刘占柱,尚微微,徐玲.卓越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与实践——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6,34(02):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