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探写生之趣,寻教学之源
2020-10-28陆玲琳
陆玲琳
摘 要:写生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提高学生创作和技能的关键环节,更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手段。中高年级是实现写生教学突破的“黄金”阶段,我们应正确看待两者关系,探索写生教学中有效的方法、手段和策略,努力引导学生体验写生的乐趣。
关键词:中高年级;写生教学;趣味性
正文:
从发展性角度来看,中年级是写生的启蒙阶段,高年级就是写生的成长阶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启蒙谈何成长,没有成长又谈何发展。简而言之,中高年级是实现写生教学突破的“黄金”阶段,我们应正确看待两者关系,探索写生教学中有效的方法、手段和策略,努力引导学生体验写生的乐趣。那如何有效地优化写生教学呢?我尝试将“趣味性”渗透到写生教学中,让“趣”成为教与学的“调味剂”,改善学生学习的现状,激发学生写生的激情和创作欲望。
一、以“趣”为兴趣,打造高效的写生课堂
1.推进课堂转型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渠道,它犹如一面镜子,照出课堂的真实写照。传统的写生课堂往往就是“讲授——示范——实践”的教学过程,学生也适应了这样的常态课堂模式。但因为一味地灌输,他们不会主动尝试探索,反而会阻碍自身的发展,以致于在写生学习中迷失方向。所以,应把握课堂理念,摸索有效的课堂教学。
这样的课堂模式值得我们去思考,是否可以将传统写生课堂进行转型。以往的传统教学通常会被打破,并不是将传统摒弃,而是在此基础上让写生课堂“走实效、变灵活”。这有利于教师教学上的推动,也有利于学生学习上的突破。所以,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努力开拓课堂思路,围绕“趣味性”的课堂理念,从学生兴趣入手,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让学生享受感兴趣的课堂。
2.营造课堂环境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很好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写生的兴趣。首先,从课堂导入着手,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或是与他们生活接近的事、物等,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开展,明确课堂要点,为进一步开展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石。其次,从课堂学习着手,以小组为单位,竞赛与游戏的形式展开,让学生从单调的学习中感受乐趣,从而建立学习的兴趣点,在写生的学习中不断前进。最后,从课后拓展着手,以学生对课堂中的某一知识或内容为兴趣点,将写生课程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利用跨学科研究进行学习,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如在执教人美版四年级《山水画》一课时,以居住的城市太仓为主线,欣赏《现代田园成,幸福金太仓》宣传片,让学生从生活场景入手,激发学生对风景写生的欲望。以“活动地图”的形式呈现课堂过程,让学生了解课程的大致内容。在课堂中运用希沃授课助手增设课堂小游戏“知识大冲关”,让学生选出中国画的图片,以课堂导学单的形式进行小学探索,让学生学习感兴趣的内容,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二、以“创”为情趣,开展丰富的写生活动
1.善于发现,提高审美力
著名的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在美术学习中我们更需要发现身边事物的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唤醒学生自我察觉意识。例如,五年级《精细的描写》一课,本课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写生。我以玩具“拨浪鼓”为主线,请同学摸一摸并描述这件玩具,请其他同学猜一猜,通过语言的描述发现拨浪鼓的特点。再用线造型的形式将拨浪鼓表现出来。学生看到拨浪鼓的线描作品后,都想尝试画画身边的玩具。通过线造型的绘画语言,让学生了解写生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物品的美,从而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2.善于观察,培养创造力
在写生学习中,观察物象是写生创作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应注重写生教学中观察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观察,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佳状态。如在创作四年级《动物的脸》一课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动物表现地生动、形象?通过欣赏、比较照片和大师作品中动物的脸,了解画家通过观察,抓住动物脸部的特征,用概括或夸张的手法对动物的脸加以创造。从而引导学生尝试观察(用眼取象,用手描写),学会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的观察方法。设计如下:
师:现在就和陆老师尝试做一个观察小游戏。请大家将小眼睛眯起来,观察动物的大致轮廓。以手指代替笔,在空中勾勒出动物脸部轮廓,这就是我们整体观察。把眼睛张开,仔细观察五官、毛发的生长方向,用简单的图形、线条概括。
面对复杂物象时,我们要由“繁”化“简”,从整体到局部观察的方法,物像就容易被描绘出来。引导学生从局部到整体进行观察,看观察细节与整体结构的联系。
3.善于提煉,综合素养力
学生经历多次写生后,不难发现他们在技能技法上的突破。但也会出现一种普遍的现象:对物象没有清晰地认识,一味地描摹事物,作品没有灵性。其实,因为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不会深层次地对物象进行提炼,对事物有所取舍。这也是写生学习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在写生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由“写”到“创”的转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灵活地对物象进行取舍并加以创造。
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视角,在生活中紧抓学生感兴趣的熟知事物,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落实写生教学活动,多给予学生写生学习的机会,如校园一角、家中景物等写生打卡活动,通过趣味的写生活动,提高学生写生的技能,让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三、以“玩”为乐趣,探索有效的写生方法
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将“玩”融入学生教学中,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写生的乐趣。在写生教学中,探索玩的方法比学习技能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从玩中学,从玩中做,采取有效的写生方法,加强学生对玩的感悟,以达到写生教学的最佳效果。
1.玩物象
写生中对物象的表现是极其重要,但在学习时,往往会被“像与不像”的判断依据来评定作品的好坏。这样的衡量方式造成了学生在写生中举步维艰,也阻碍了写生教学的发展。所以,在描写物象时,可以打破物象的固定模式。如在四年级《大师画,我也画》这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以“立体画派”的形式为自己画一幅肖像画。该课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人物的再创造,因此,我把“玩”引入到教学中,先尝试“玩角度”,对照镜子画一画不同角度下自己的五官,这是写生初步的一个物象分解。接着引导“玩变形”,用变形的艺术手法将自己的五官进行趣味创作。最后探索“玩组合”,将不同角度的五官进行创意组合。
2.玩材料
绘画材料也是写生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媒介,通常情况下,一只铅笔就可以创造无限美的美,但这对于写生技能有着更高的要求。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现状,采用有趣新颖的材料探索写生教学的方法。如学习三年级《橙色的画》时,引导学生用色彩写生,利用身边的材料(纸板箱、瓦楞纸等废旧物品)代替笔进行创意刮画(刮刀画)。继而可以将纸裁剪成像刮刀面一样的长方形或三角形,依照刮刀画的原理,对事物或风景进行色彩的艺术实践。
以“趣、创、玩”三部曲,开创写生教学之路。作为美术教师,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个人审美、绘画技能等综合素养能力,吸引并打开学生学习写生的兴趣点,努力做好中、高年级的有效衔接。在写生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带领学生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陶行知论生活教育》,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1日。
[2] 徐蕾:《美术教学需以“细察”为本——略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研究2020年第1期,第96-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