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运动兴趣的心理机制与培养方法

2020-10-28彭杰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心理机制运动兴趣培养方法

彭杰

摘  要: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运动心理为基点制定教学计划,合理规划授课内容,强调学生运动兴趣的养成,让他们在兴趣的带领下积极参与运动。本文结合小学体育教学教研实际,分析了小学生运动兴趣的心理机制,并基于此探讨了提高小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方法,以期为广大小学体育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从而推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  体育教学  运动兴趣  心理机制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8(c)-0165-03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teachers should make teaching plans based on students' sports psychology, correctly select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sports, let students fall in love with sports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spor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sports interest based on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actice of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discusses the training methods of improv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sports interest, in order to provide teaching reference for the majority of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o as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ports interest: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Training methods

运动兴趣,即人愿意主动学习、开展运动的心理倾向,是其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原动力。在体育教学时,必须要想办法让学生保持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专注于学习与练习,并从课堂走进生活,自觉进行运动。目前,很多教师都已经转变了教学理念,开始注重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可因教学方法还没有及时转变,所能达到的效果十分有限。

1  小学生运动兴趣的心理机制

小学生年龄小,性格活泼,喜欢游戏,探索意识强,对体育课兴趣颇高,更容易在运动中获得快乐,但因其兴趣不稳定,注意力差,难以长时间静心学习与练习,不喜欢重复进行一项运动,也不喜欢上理论课。所以在开展运动教学时,要保证教学内容新颖,但又不可忽视课程的实践性与适应性,不要一味强调提升学生运动技能,而应更多地考虑学生个人发育、身体机能的提升。所以,在选择内容时,低年级尽可能选择如游戏、跑步、跳绳等难度低、有趣的运动;中年级最好在低年级运动的基础上,添加如跳高、跳远、体操等技术含量稍高的动作;高年级则最好选择足球等难度更高、需要合作开展的球类运动。

另外,随着小学生年龄增加,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自控能力越来越好,也开始注重个人自信、自尊,但自制力、意志力仍旧不强,容易在竞技类运动中受到身体或心理伤害,故教师在教学时更要耐心,只有了解并把握学生的心理机制,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2  小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策略分析

2.1 以兴趣为基点进行分组教学

因个体差异,每个人对于运动的兴趣都不同,且即使是面对同一运动,他们的喜爱程度也不同,故在学习或开展某一运动时,部分学生十分认真,部分学生却难以集中注意力。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到兴趣对身体运动机能的激发能力,根据学生兴趣划分学习小组,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地尊重学生个性。例如,在跑步运动教学中,教师可先从理论知识着手,让学生学习正确的热身运动、跑步姿势,而后根据学生兴趣,将其划分为长跑组、短跑组、接力跑组,引导学生分组练习,并在练习后由各小组分别展示练习成果,这种模式既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还可能让学生的个人能力、个人长处得到体现。

2.2 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小学生年龄小,相比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更喜欢有趣的课堂,故要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在教学时便需要尽可能创设贴合学生兴趣,能吸引他们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始终以愉悦的心情投入运动。首先,教师在进行动作演示时,不仅要动作规范,还要语言生动、态度和蔼可亲,利用自身感染力,让他们喜欢上课堂,并更好地接受所学内容。其次,优化教学方法,为教学注入活力,借此吸引学生。如教学“立定跳远”时,便可融入“仿生练习”,更有趣地将动作要領展现出来——“你们都见过小青蛙吗?你们知道小青蛙是怎样前进的吗?它们的动作是怎样的呢?”小学生天性单纯,喜爱小动物,在教师提出上述问题后便会竞相模仿,这时便初步实现了教学转换。在他们模仿运动后,教师再指出——“立定跳远和我们刚刚进行的运动很相似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青蛙是如何跳远的吧!”而后将运动拆分为上下肢、头、颈、腰运动,分别教学与指导。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跳跃所带来的快乐,也能更轻松地学会立定跳远的动作。

2.3 创新运动方式,满足学生求新心理

小学生的求新心理也体现在运动中,即不喜欢重复运动,渴望学习新运动,故教师在教学时应尽量求“新”,这不是指每堂课一定要有新内容的引入,而是要求教师开动脑筋,不断开发运动或运动器械,让“旧”运动“新”起来。例如,在力量训练中,教师可让学生收集废旧饮料瓶,并利用砂砾、木棒等材料制作小型“哑铃”,然后组织小学生进行“小飞机运货物”的游戏,即让学生双手抬平,一手一个哑铃,沿着指定路线运送哑铃到目的地,对这样的游戏,他们会更感兴趣,参与度会显著提高。

又比如,在“平衡训练”中,教师可让学生在了解并感受了“什么是平衡”之后,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让学生思考“我们能用什么办法来锻炼我们的平衡力呢?”将运动创新这个问题抛向学生,相比教师苦心寻找新教学方法,学生更懂自己,更明白自己想要参加怎样的活动,所设计的训练方式适用性或许更强,如有学生提出“我们可以开展过独木桥的游戏,用木板搭出矮矮的独木桥,同学们扮演过桥的小动物一一过桥,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能锻炼我们的平衡力的!”在分析了可执行性、有效性以及危险性后,教师认为该项运动可行,便推广到了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点,更是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培养了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3  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喜欢上所学的这项运动,而除了运动本身,教师还可从自身出发,和学生做朋友,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兴趣和想法,进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引导、指导。首先,要在生活中、教学时保持亲切的态度,耐心地和他们进行交流,询问意见并相互探讨,拉近彼此距离,用真诚感动他们,与他们友好相处。其次,教师要通过课外交流等方式来了解他们喜不喜欢体育课、最喜欢的运动、最不喜欢的运动,并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在某项运动上的长处或短处,而后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他们更科学地开展运动,克服运动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此外,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运动抗压能力,制定符合小学生实际情况的运动要求,避免过于苛责,并及时对学生的微小成就进行表扬,鼓励学生更进一步发展。

4  让学生在成功中进步

小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好胜心,尤其是中高段年龄层,学生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成功,在成功带来的自信心的驱使下,他们往往会对所参与的这项运动产生更大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想办法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感受成功、獲得成功。例如,在跳远运动中,教师可设置分层目标,如0.5m、0.8m、1m……,让学生从最低等级开始尝试,并通过训练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跳远能力,每当学生完成一个等级的跳远后,便能获得一朵小红花的奖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为了追求更高的成功而付出努力,相比枯燥的训练模式,这样的教学更加有效。另外,在学生学习某项运动,或开展某项运动时,教师不要一味地以教学标准来要求学生,而应从细微处发现他们的优点,看到他们每一点进步,并及时进行表扬,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功,并将成功转化成进步的动力。

5  结语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学习与运动,那么教学效果必定会事半功倍,一举两得。除上述建议可供参考外,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实际、学生特点来选择或创新其他教学办法。

参考文献

[1] 郝栋.情境教学视角下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5):127.

[2] 寇蕴.校园足球背景下小学生足球学习兴趣培养的行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3] 苏广仁.体育教学对小学生的兴趣指导和培养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5):50.

[4] 李永志.小学足球教学与心理品质培养的有机结合[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6):71,73.

[5] 张欣欣.体育游戏对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9.

[6] 郭可雷.“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理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1):104-112.

[7] 刘运东.探究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3):70.

猜你喜欢

心理机制运动兴趣培养方法
量表中的措辞效应:类型、机制及控制方法
量表中的措辞效应:类型、机制及控制方法
量表中的措辞效应:类型、机制及控制方法
浅析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体心理
拨动兴趣琴弦 奏响体育乐章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