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黄粉外敷涌泉穴联合维生素B1足三里注射辅助治疗腹腔高压的效果观察

2020-10-28林雪珍王双全

广西医学 2020年18期
关键词:黄粉涌泉穴鸣音

林雪珍 黄 寨 王双全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南宁市 530021,电子邮箱:1514085807@163.com)

腹腔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是危重患者器官功能障碍的原因,与死亡率独立相关[1-4]。如不积极治疗,易进一步发展为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等,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积极、有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我院采用大黄粉外敷涌泉穴联合维生素B1足三里注射辅助治疗腹腔高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0例腹腔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符合《腹腔高压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诊疗指南(2013版)》[5]中腹腔高压诊断标准,即持续或反复的腹内压病理性升高≥12 mmHg; (2) 年龄18~80 岁;(3)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15分;(4)同意参加本研究者。 排除标准: (1)入住ICU 后预期病死率>90%或1周内死亡者;(2)机械性肠梗阻导致的腹腔高压;(3)合并严重心、肝、肾、脑基础疾病;(4)治疗期间中断治疗、治疗依从性差者。符合以上标准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29~73(53.90±11.17)岁;腹部外科术后15例,颅脑外伤术后12例,妇科术后6例,肠梗阻7例,急性胰腺炎7例,其他3例。50例患者中,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2例,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PACHEⅡ、病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并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维持呼吸循环以及内环境稳定等常规治疗,腹腔高压治疗按照《腹腔高压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诊疗指南》(2013版)[5]推荐方法。观察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用大黄粉30 g,加适量白米醋拌成糊状后置于纱布上,敷于双侧足底的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相当于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然后用保鲜薄膜包裹,2次/d,2 h/次,共治疗1周。同时给予维生素B10.1 g足三里(外膝眼下4横指,胫骨旁开1横指)注射,1次/d,左右交替,共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治疗第1、3、5、7天两组患者的腹内压。腹内压的测量采用2013年WSACS临床实践指南[6]推荐的测量方法,即膀胱测压法:患者平卧位,常规局部消毒后置入Foley导尿管,连接传感器装置,让患者排空膀胱后夹闭导尿管,然后再经导尿管向膀胱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25 mL,以腋中线和髂嵴交点为零点,用刻度尺测量测压管的高度,当患者呼气末测压管高度不变时,取测压管凹面对应的刻度为膀胱压(mmHg),测定两次,取平均值,测得的膀胱压即代表腹内压。每12 h测量膀胱压1次。(2)观察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腹内压比较 两组患者腹内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6.938,P组间=0.011),观察组第5、7天腹内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腹内压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F时间=349.636,P时间<0.001);分组与时间有交互效应(F交互= 12.765,P交互<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腹腔压力比较(x±s,mmHg)

2.2 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观察组患者28 d内病死1例(4.54%),对照组病死4例(14.28%),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9,P=0.254)。

表3 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x±s,d)

3 讨 论

据统计,我国ICU住院患者腹腔高压发生率为30%,死亡率较高[7]。目前西医治疗腹内高压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主要方法是胃肠减压、腹腔引流及手术开腹减压为主,但疗效欠佳。中医药治疗腹内高压逐渐受到重视,其疗效得到临床一致认可。有研究表明,中药内服、外治治疗腹内高压能通利大便,消除肠麻痹及肠胀气,减轻脏器水肿,从而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有效降低腹内压,对提高救治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有积极作用[8-13]。但内服中药对腹内高压患者有一定的限制,故我们采取外治法。

本文观察大黄粉外敷涌泉穴联合维生素B1足三里注射辅助治疗腹腔高压的临床效果。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可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食醋味酸苦,性温,归入肝、胃、大肠经,可散瘀、止血、解毒。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其功效为开窍、泻热、降逆。大黄、米醋合用,再配合经络之力,可增强通里攻下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有促进肠蠕动,促进排气排便,改善肠麻痹的作用[14]。大黄粉外敷涌泉穴既可保证胃肠减压的进行,又能充分发挥大黄的药效。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要穴,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升降气机等作用,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病证。针刺足三里穴可以从内分泌水平调节胃泌素、胃动素等激素的分泌,进而调节肠道功能[15]。穴位注射是将药物注入有关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穴位刺激方法,它把针刺与药物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可提高疗效。维生素B1是穴位注射常用药物,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要素之一,对维持机体消化系统功能稳定具有积极作用,能促进机体血清胃动素的有效释放。经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可由经络对脾胃功能产生影响,激发机体生理调节能力,恢复胃肠蠕动及分泌功能,有效促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16]。本研究采用大黄粉外敷涌泉穴联合维生素B1足三里注射辅助治疗腹腔高压,结果显示观察组第5、7天腹内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大黄粉外敷涌泉穴联合维生素B1足三里注射治疗腹腔高压效果显著,可更好地降低腹腔压力,促进肠鸣音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大黄粉外敷涌泉穴联合维生素B1足三里注射辅助治疗腹腔高压能更好降低腹腔压力,促进肠鸣音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该法所需药物来源广,价格低,操作简单,可避免内服中药的不便,且所需药物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推广。但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仍需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的验证。

猜你喜欢

黄粉涌泉穴鸣音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某战术弹热防护件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海胆黄固体饮料开发工艺优化研究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梨黄粉蚜虫的防治方法
常按涌泉穴等于补肾
蒜末敷脚心去虚火
治病毒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