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嵌入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
——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研究
2020-10-28田亚芳湛浩巍
田亚芳,刘 瑶,李 岩,湛浩巍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300202)
一、 引言
劳动收入份额是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越高,意味着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占比越高,社会分配越均等、公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显著提高,但1995 年之后,劳动收入份额呈现下降趋势,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融入全球价值链已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形式,然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早期研究均表明,中国主要通过承接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参与全球价值链。 并且,中国不断深入全球价值链的时期也是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时期。 在此背景下,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以及其影响渠道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全球价值链的早期研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初步建立了基于产品工序分工的理论分析框架。 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全球价值链贸易的动因和经济福利、贸易参与国的收益及其影响方面。 就工资和就业结构而言,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所产生的就业结构和工资结构效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Grossman 和Hansberge 认为劳动密集型任务外包,通过生产率效应、相对价格效应和劳动供给效应对一国工资产生影响。 Costinot 等在全球供应链模型基础上指出,与较早的生产环节相比,较晚的生产环节失误率较低,行业内高技能劳动密集度高。 在实证检验方面,Feenstra 和Hanson、Hanson 和 Harrison、Head 和 Ries 基于生产的离岸外包视角,考察离岸生产与外包是否会对一国的劳动收入差距产生影响。 Lopez Gonzalez 等研究发现,价值链参与度对工资不平等产生了显著影响。 刘瑶对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工资收入水平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越高、GVC 地位越低,工资差距就越大。 耿伟和郝碧蓉考察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改变一系列劳动收入差距。
在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入的背景下,理清中国当前融入全球价值链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之间的关系显得更有时代意义。 为此,文章利用WIOD 数据库,在测算中国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和参与度以及分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基础上,考察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试图探寻全球价值链影响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主要渠道。 最后,文章就提高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 数据说明与指标测算
(一)数据说明
文章使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中的社会经济账户获取中国各行业劳动收入份额,受数据更新限制,以及行业19(汽车及摩托车的销售、维护及修理)以及行业35(家政业)数据不可得,文章只分析1995 年至2009 年中国33 个行业的劳动收入份额。 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与参与度衡量一国或者行业在全球价值分工中的位置以及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通过WIOD 数据库投入产出表进行测算。
(二)指标测算
1. 劳动收入份额
劳动收入份额是指在国民收入账户中各种生产要素所占的比例,如劳动、资本、土地等。 一般采用劳动者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收入(GNI)的比例予以测算。 具体的,使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中的社会经济统计表,测算中国各行业劳动收入份额,将GDP 分解为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对应WIOD 社会经济统计表中的Labor_Compensation 和Capital_Compensation,测算公式设定如下:
2. 全球价值链地位与参与度
基于贸易增加值分解框架Koopman 等构建了衡量一国在价值链中的地位指标以及参与度指标,并测算了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在内的24 个国家或地区12 个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程度。 该测算方法成为此后众多学者研究全球价值链相关议题的主要参考。
文章借鉴Koopman 等构建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标GVC_Participationit,衡量一国或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具体如下:
其中,Eit为一国总出口,IVit表示一国行业i在t时期为他国最终产品消费所提供的中间产品出口中包含的国内增加值,FVit表示总出口中来自他国的增加值。 GVC_Participationit指标越大,表明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程度越高。
进一步构建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标GVC_Positionit衡量一个国家或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具体如下:
GVC_Positionit指标数值越大,表明一国在价值链中的地位越靠近上游,反之则表明其越靠近下游。
三、 实证结果分析
(一)统计性描述
进行实证分析前,文章首先绘制了散点图,用以观察劳动收入份额与全球价值链地位、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如图1 和图2 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到,样本分布较为集中,拟合线趋势明显,二者均呈现明显负相关关系,即简单的拟合趋势表明,全球价值链地位和参与度越高,劳动收入份额越低。 值得注意的是,拟合图仅是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相关关系的直观描述,更为严谨的结果,需要从实证分析中得出。
图1 全球价值链地位与劳动收入份额的拟合图
图2 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与劳动收入份额的拟合图
(二)计量模型设定
为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文字利用1995~2009 年中国行业面板数据予以实证分析,设定的待检验计量模型如下:
我们关心的是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即β1与β2的系数。KLit、W_sit为控制变量,KLit为资本存量劳动比,度量一国行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资本与劳动要素供给的相对稀缺程度会对要素价格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W_sit为高低技能劳动工资比率,一般来说高技能劳动与资本结合更为紧密,高低技能劳动工资比率的提高有可能增加对资本的需求,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负向影响,εit为随机扰动项。
(三)回归结果分析
表1 基准回归结果
续表
基准回归结果如表1 所示,(1)~(2)列为仅有GVC_Participationit核心解释变量的中国各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回归结果,(3)~(4)列为仅有GVC_Positionit核心解释变量的中国各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回归结果,(5)~(6)同时包含GVC_Participationit和GVC_Positionit两个核心解释变量的中国各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回归结果,其中(1)(3)(5)列未加入控制变量,(2)(4)(6)列为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 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中国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上升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负向影响,原因可能在于:中国最初主要是通过廉价劳动力来参与全球价值链,随着中国不断深入参与全球价值链,逐渐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了避免自身利益受损,会限制中国产业升级,使劳动力工资下降,从而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抑制作用。 在控制了价值链分工地位因素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系数为正,说明在分工地位决定的同时,中国继续推进全球价值链参与,能够显著提升劳动收入份额。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文章利用WIOD 数据库,测算了中国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与嵌入位置,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中国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上升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负向影响,但在控制了价值链分工地位因素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系数为正,说明在分工地位决定的同时,中国继续推进全球价值链参与,能够显著提升劳动收入份额。
(一)提升行业竞争力
虽然文章得出全球价值链地位上升会抑制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但是并不表明中国不应该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 在完整的全球价值链中,增加值较高的生产环节只有少数,如核心技术的应用、受到消费者普遍认可的品牌效应。 中国应当鼓励产品研发、发展核心技术,以提升竞争力。
(二)积极推进产业升级,产业链逐步由低端走向高端
目前,中国经常被低端锁定,产业改革过程缓慢,因此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 基于此,我国应转向关注本土市场,帮助国内市场高端产品走入国际市场,将价值链分工体系转变为中国主导。
(三)脱离“合成谬误”,提高福利水平
由于需求是有限的,中国遭受了“合成谬误”,贸易条件恶化福利水平下降。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是降低与其他国家贸易结构的相似度,提高我国产品的多样性,推动出口贸易结构的改革,进一步改善劳动收入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