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四有”教师为目标引领新时代师德建设
——师德不是术,是心

2020-10-28梁霭琳

清风 2020年18期
关键词:四有引路人师德

文_梁霭琳

2016 年,光明日报在《以“四有”教师为目标做好学生“引路人”》一文中反复强调,一名高素质专业化的老师必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其中,因为教师的职业特性,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是道德上的合格者。

近年来,“师德沦丧”的相关新闻偶有报道。但以上新闻,本质上不是道德层次的问题,它是违法行为。法律的事情不应用道德方式去看待它,无论谁触犯了法律,都会得到制裁。

白岩松说:“中国只有两个职业是带德的,一个教师,一个医生。其他所有的职业用一个‘职业道德’就给概括了,只有这两个职业是单独的。原因就在于教师要负责人们的精神健康,医生要负责人们的肉体健康。”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贡部罗维奇说:“人的重量是和这个世界成正比的,每个人的重量取决于人口的数量。”如果是真的,那作为个体的教师要有多强大的力量,才能去负责人类的精神健康,才能去撼动另一个灵魂?

多年来,我们在情感上不断讴歌,把教师定义为“春蚕”,教师与“神圣”挂钩。当职业被社会神圣化,不仅造成了人们对这个职业的“推崇”,还使人们提高了对它的期望值。但矛盾的是,一些人强调经济条件,强调个人利益,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伴随着部分人精神世界的萎缩。在这样的矛盾下,个别教师一下子就变得无所适从。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获得个人的幸福而又不出卖自己的灵魂呢?个别教师觉得“燃烧”了自己没有得到应得的工资,一旦心理不平衡,就容易把手伸到学生那里去。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教师的福利、地位不断提高,个别为利来、为利往的利己主义者也走进校园,导致个别学校教师质量良莠不齐。

师德怎么抓?在《以“四有”教师为目标做好学生“引路人”》的文件中有了清晰的指引,教师对自我的形象认识也会越来越清晰。

在康德心中,道德是先天的而非经验。康德认为,一个行为的道德价值并不在于客观上是否符合道德法则,而在于它是不是出于道德法则,因而判断的标准不在“效果”而在“动机”。如果按照这个理论去看待这种机制,我们会发现,政策监督“师德”的功效,可能一定程度上只是辅助功能。再者,道德是很软化的东西,不能量化。为此,教师应发挥本能的中心作用,应摆正手段的位置,用有力的手段辅助本能。

在新华字典中,师者,既指擅长某种技术的人,也有榜样的含义,德代表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真正的师德是身心统一,明辨是非,身体力行,师德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身体力行,以身载道,并把善意变成善行,教导别人,使学生得益处,建立德行。对于爱犯错的学生,要让他在约束中、近朱者赤中改正错误,而不是纵容他留在错误里。

真正的教师不可能安于蝇营狗苟的沉沦生活,不会只低下头看脚下的蝇头小利和碌碌人生。他向学生展示的不只是专业知识,也不只是教学成效,还有灵魂、尊严与人性的崇高。他应是人类家园最忠实的守护者,从而探寻人的本真存在。

绚丽彩虹,总是要在暴风骤雨之后才能迎来;乌云尽散,天上依然挂着皎洁的月亮。当教师怀着知识与良心去思考和探索师德问题的时候,总有一天会有一个清晰的答案,风总有一天会触及风琴。

猜你喜欢

四有引路人师德
引路人
引路人
致良知与师德
骇图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进社区 争“四有”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
古诗教学,须从“四有”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