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10-27林纪强
林纪强
新课改提出优化与创新教学理念后,“教学从问题开始”这一主张得到认同.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在进行习题练习时存在忽视过程而重视结果的问题,因此出现了学生在学习中不具备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形成了表层化的状态.而应用问题引导法,则有效地突破了此种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教学效果得到较大提升.高中化学教师要主动研读新课标,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活跃课堂氛围,拉近师生关系.本文主要探讨了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注重问题的难易度,予以正确有效的引導
问题引导法可应用于化学课堂的各个方面,包括:课前提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兴趣;课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针对知识深入探索;课后提出问题,让学生依据问题进行知识巩固或拓展等.但在教学过程中,问题难易度的把控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教师应从学生学习能力、化学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设置难度适宜且具有探索意义和价值的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支点,予以学生正确而有效的引导.
例如,在学习“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时,教师可在课前提出问题,如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铁制物和铜制物?从金属矿到铁、铜制品要经过什么处理?激起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兴趣,随后进入教材内容的学习.为增强趣味性,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一些金属冶炼的相关图片、流程图、分解图等,使学生了解其过程.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过铁和铜的一些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知识基础,教师可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如哪些化学反应可生成铜、铁?提取铁和铜可选择哪些还原剂?使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基于旧知识基础上,学生更容易理解新知识.
二、提出递进性问题串,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在高中化学课堂应用问题引导法是为了帮助学生依据问题层层递进地掌握化学知识,问题贯穿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整个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串时,应注重问题串的递进性、逻辑性,使学生在逐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便于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交错而有序的网络知识结构.教师提问时也需注重趣味性,与生活的相关性,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励学生自主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递进思维、逻辑思维等思维能力,养成自主思考、探索、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时,教师可结合生活提出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如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金属腐蚀现象?什么情况下金属容易发生腐蚀?从化学角度分析,金属腐蚀的原因和本质是什么?潮湿环境下金属与什么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有其他物质可以使金属出现腐蚀么?什么方法可以预防金属腐蚀?等等.层层递进且充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串,能够激发学生探索和讨论的热情.学生可发现在潮湿环境下、海边的金属更容易生锈.接触酸性、碱性物质时更容易生锈,并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金属腐蚀的化学反应联系起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重难点知识.
三、通过实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化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学生仅依靠教材中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很难准确地理解各类化学公式、现象等.在问题引导法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实践,鼓励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不断尝试,通过实验探索和验证问题答案,可使学生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个角度直观地感受到化学现象,可增强课堂趣味性,也能加深学生对于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其化学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氯气的生产原理”时,教师可向学生演示氯气的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制取氯气的原理是什么?制取氯气的设备主要包括哪些环节?制取氯气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制取氯气时出现了哪些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现象.氯气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制取氯气的相关知识后,也可提出“如何进行尾气处理”的问题,告知学生常见的尾气处理方法,并通过提问给予学生一些提示.如氯气是否能溶于水?是否与水产生反应?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思考和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审核各小组实验方案后,可协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氯气、处理尾气的方法与原理,并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化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实验的学科,高中化学教师应善于使用问题引导法进行教学,采用难度适宜、层层递进且充分结合实际生活的问题进行引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支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其学习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