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路径探究
2020-10-27刘冬敏
刘冬敏
摘 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占比,农业经济增速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生产越来越科学化、正规化,形成了一定体系,但还不够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农业发展的难点。以农业生产的具体涵义为切入点,详细分析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建议,为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助力。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优化路径;农业生产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7-006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多种类型的土地使得農业生产具有品种多样化、产品优质化的特点,充分体现出地大物博的优势。受社会制度和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仍存在各种问题亟待解决。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农业经济管理为研究基础,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潜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寻找解决方案,具有现实意义。应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系,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夯实的基础[1]。
1 农业经济管理的具体涵义
农业经济管理(MOAE)是对农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对人员进行激励,以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主要可分为以下两大部分。
1.1 新农村建设
我国在管理城市和农村时,采用的是二元体制,使得城市和农村在资源配置、政策扶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无法维持平衡,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历来以农业生产为主,虽然农产品的数量和种类较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生产方式还处于落后阶段,农作物质量有待提升,发展方式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依赖稳定增长的国民经济。因此要想发展社会经济,就要增加农村融资渠道,转变生产关系,提高生产效率[2]。
1.2 管理农业经济
管理农业经济是指按市场发展规律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使生产力快速稳定提高,进而实现农业收益最大化。
在市场主导模式下,政府主要起宏观调控作用,要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活性,科学设计农业经济管理方案,严格把控各生产环节,成立单独的监管部门,落实奖惩制度,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3]。
2.1 管理体制存在缺陷,与时代发展脱轨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以小农经济模式为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农业经济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农经济与时代发展出现脱节现象,亟待改革、创新。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依靠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农业经济管理同样如此。当前,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缺乏正确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没有意识到创新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一些工作人员消极怠工、得过且过思想严重,统筹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制约了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建设。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小农经济,使得大量农村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致使农业生产无法形成规模[4]。
2.2 环保理念差,环保政策落实不到位
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是对绿色生态的最佳阐述,是未来农业经济管理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地方政府应积极落实绿色发展,与时俱进,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全方位推动农业经济绿色发展。生态环保落实不到位是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一是农业经济发展滞后,一些地方政府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到解决温饱层面,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二是缺少环保意识。三是农村经济基础较差,财政投入不足,无法支撑绿色发展[5]。
2.3 缺少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科技人才和科技资源欠缺,无法实现全面创新,制约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6]。
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方向
3.1 管理方法现代化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十九大以来重要的农村发展目标。要想实现该目标,就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一是对农业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分析,建立符合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发展模式。二是持续创新,使农业经济管理跟上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三是从现代化角度分析农业经济发展模式[7]。
农业经济管理的核心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一旦核心发生变化,就要立即调整发展措施,确保其适用性。
3.2 农业产业专业化
为助力农业经济发展,政府部门应从国情出发,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力求实现农业经济专业化、产业化,形成农业产业链,以产业基地模式将各企业集中起来,不断扩大规模,使农村经济发展更加规范。农业经济政策应随着市场环境变化而调整,除了要推进农业经济生产集中化外,还要注意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为当地居民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解决农民就业问题[8]。
3.3 经济管理信息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经济也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各种现代化设施设备使得农业经济管理更加规范有序、经济发展更加稳定。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需要借助科学技术才能顺利开展,尤其是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收集市场信息,帮助农业经济实现现代化[9]。
4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要想实现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相关管理部门应从思想观念、人才管理和资源优化等方面入手改变现有管理局面。不断创新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为农业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4.1 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科学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体系是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的基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落实,农村经济发展必须更加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提升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
农业经济管理部门要想建設有效的管理体系,就要从主观、客观两个方向同时入手。要建立正确的经济管理体系,并向地方政府和农民宣传普及。还要针对客观限制因素制定应对方案,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和科学的管理模式优化农业生产,用现代技术实现农产品深加工,不断拓展销售渠道,逐步建立全面、规范的产业价值链,用品牌效应收获社会口碑,提升产品竞争力,建立科学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4.2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因此,农业经济发展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助益,只有生态平衡,农业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切不可为追求眼前利益而损害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各级地方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目标,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手同时抓,制定科学合理的环保政策,使农业生产规范化。各级政府还要广揽人才,研发绿色技术,通过政策扶持完善环境保护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4.3 重视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需要相关部门、企业和农民共同协作,用科技引领农业发展。一是拓宽科技创新资金的来源。各级政府要建立相应的资金扶持体系,农业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基础设施规划,用科技手段提高现代农业发展速度。二是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产品的外延价值,树立地方品牌,打造地方特色。三是全力支持科技创新。借助网络技术打造农业信息化体系,构建符合时代需求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4.4 组建高素质的农业经济管理团队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要打造高标准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队伍。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人才的选用与管理,通过培训学习、交流沟通和实践练习等方式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其管理能力。
5 结束语
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关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果。当前,国家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在此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应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态度,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用科技的力量提高管理效率。重视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梅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2):117,120.
[2]王舒冰.探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评《农业经济管理》[J].中国蔬菜,2020(2):118-120.
[3]郑志生.简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路径[J].时代金融,2019(33):184-185.
[4]费文美.探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评《农业经济管理》[J].植物检疫,2019,33(5):189-121.
[5]叶嘉钰.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农村实用技术,2019(6):187-188.
[6]姚长林.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乡村科技,2019(7):130-131.
[7]那伟,张永峰,庞凤仙,等.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的人居环境优化路径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9(4):65-67.
[8]刘翠霞.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路径探析[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7(3):259.
[9]赵庆娟.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6(6):51.
(编辑:周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