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农牧民返贫因素及预防返贫的建议
2020-10-27龚科源朱颜楚景淋
龚科源 朱颜 楚景淋
摘 要:预防西藏自治区农牧民返贫,将返贫的萌芽扼杀于摇篮之中,对于巩固西藏自治区脱贫成果具有重大作用,对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西藏自治区农牧民返贫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预防返贫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西藏自治区;预防返贫;建议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7-005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8 文獻标志码:A
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贫困人口不断减少,脱贫攻坚战即将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小康即将实现。但是在扶贫过程中,有些问题随之出现,例如脱贫地区返贫等。西藏自治区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西藏自治区政府的不断努力下,西藏自治区全面脱贫即将实现。
结合《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的相关内容,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影响西藏自治区返贫的因素和防止返贫的建议。2020年3月20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了4条基本原则,即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外部帮扶与群众主体相结合。预防返贫工作不仅对全国贫困地区预防返贫具有重要意义,对西藏自治区预防返贫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5年11月27—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1]。在政府统筹规划和扶贫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下,脱贫攻坚持续发力,精准扶贫硕果累累,全面脱贫即将实现。在扶贫以及脱贫过程中出现了局部返贫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而且还会影响脱贫攻坚战的实际成效。
西藏自治区地处祖国西南,群山环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其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落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对口援藏的推动下,西藏自治区即将实现全面脱贫,因此为西藏自治区规划预防返贫显得尤为重要。
2 西藏自治区农牧民返贫因素分析
只有深入西藏自治区农牧民的生活,了解当地农牧民返贫的影响因素,才能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建议,更好地解决返贫问题。深入采访不同地区的藏族学生后,经过分析得出西藏自治区农牧民返贫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因病返贫
看病是西藏自治区农牧民返贫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疾病时时须药物”,疾病不仅有不可预知性,还有持久性。疾病的这两种特性对于刚刚脱贫的农牧民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普通农牧民家庭一旦有人突发疾病,不仅会使这个家庭减少劳动力,影响收入,还会增加支出,使这个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其他家庭成员还需照顾患者,影响家庭成员的工作时间,降低工作效率。加上看病大额支出,刚刚脱贫的家庭很容易重新返贫,甚至部分已经进入小康生活的家庭也会直接返贫。这种现象在西藏自治区屡见不鲜,是当地农牧民重新返贫的重要因素。
2.2 因灾返贫
自然灾害是西藏自治区已经脱贫农牧民重新返贫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可见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之大。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超过4 000 m,雪山广布,且西藏自治区位于喜马拉雅地震带,因此西藏自治区的地震、泥石流、暴风雪、寒潮等自然灾害较多。自然灾害不仅会使农牧民的青稞等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还会导致牦牛、山羊成批死亡,使农牧民重新返贫。
2.3 “无志”返贫
“无志”返贫是西藏自治区已经脱贫的农牧民重新返贫的重要因素之一。习总书记曾指出,扶贫先扶志[2]。在西藏自治区,扶贫工作人员坚持扶贫先扶志的理念,但是由于当地农牧民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接受性不同,因此扶贫先扶志的宣传教育对个人的影响效果不一。
在一些城镇中,部分农牧民好逸恶劳,利用国家的专项扶贫资金和建档立卡等补贴过度享受生活,使已脱贫的家庭重新返贫。
2.4 无技返贫
无技返贫是西藏自治区已经脱贫的农牧民重新返贫的又一显著因素。在当地农村,农牧民平时的主要经济来源以农牧业收入为主,但是农牧业受天灾人祸影响大,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因此技术对西藏自治区农牧民来说尤为重要。一些农牧民得益于国家脱贫政策和脱贫资金暂时脱贫,但未学得过硬的技术本领。在后期生活中,他们会受到外部客观条件和自己自身发展因素的影响,导致经济收入来源单一,重新返贫。
3 预防返贫的建议
3.1 发展高原生态旅游和人文旅游
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西南部,雪山广布,自然风光美丽,民族文化独特[3],可以墨脱、纳木措、帕拉庄园、可可西里等著名的生态旅游景点为基点,构建当地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体系。西藏自治区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灿烂,有大昭寺、布达拉宫、古格王国遗址等众多著名的历史人文景点。西藏自治区可以这些著名的历史人文景点为基点,构建独具当地特色的人文旅游体系。在发展生态旅游和人文旅游的同时,可以将西藏自治区生态旅游体系和人文旅游体系相结合,构建独具西藏自治区特色的人文生态旅游产业,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同时促进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3.2 完善灾情预测机制和看病保障机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一些灾情、险情可以提前预测出来。西藏自治区应该购买一批先进的灾情预测设备,引进相关人才,完善灾情预测体制,让西藏自治区农牧民在灾情到来之前做好防范工作,减少农牧民因天灾而产生经济损失。
完善相应的医疗保障机制和保险体系,降低医保跨区报销的烦琐性和复杂性,让农牧民早就诊、早治疗,使农牧民看病有底气、有保障。完善医院就诊收费机制,让农牧民先就医后付钱。西藏自治区要将实惠真正落实在农牧民身上,减少因“天灾人祸”而返贫的现象[4-5]。
3.3 建立返贫预警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从脱贫到返贫是一个动态过程,已经脱贫的农牧民在返贫之前会有一定征兆和表现。西藏自治区应建立返贫预警机制,提前发现、帮扶脱贫人群中因为各种原因而返贫的人群,将返贫的可能扼杀于“摇篮”中,从而减少返贫农牧民的数量,提高西藏自治区的脱贫质量。
对已经脱贫的农牧民加大扶贫先扶志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减少因“无志”而返贫的现象,实现全面脱贫、零人返贫的目标。
3.4 加大对农牧民的专业技能培训,实行一对一、一对多帮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漁,从“鱼”向“渔”的转变不只是写法和词意的变化,而是被动拿来与主动获取的区别[6]。在扶贫和防止返贫的道路上,要将“输血”变为“造血”,使部分农牧民不因扶贫政策的缺失或淡化而重新返贫,使其掌握“渔”,有足够的能力靠自己的专业技能自谋生计、创造财富、防止返贫。
因此,政府和社会公益性组织要加大对当地农牧民的专业技能培训。在各个村评选先进脱贫带头人、优秀脱贫带头人等,先进脱贫带头人和优秀脱贫带头人分享脱贫经验,提高返贫人群的思想认识和思想觉悟,对村落返贫人群实行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带领村落里返贫人群重新脱贫、重新致富。
3.5 出台符合当地特色的预防返贫政策
精准扶贫政策的出台使许多贫困户不再贫困,因为国家出台的扶贫政策能够为其提供有效帮助,使其在国家的号召下摆脱贫困现状。但是一些农牧民脱贫之后,在思想上陷入了迷茫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西藏自治区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让已经脱贫的农牧民明确今后的发展目标,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和物质支持。做好一揽子政策衔接工作,为相关地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和抓手[5],是脱贫之后实现振兴、防止返贫的重要支撑点。实现全面脱贫之前出台预防返贫政策,不仅可以为贫困地区全面脱贫提供后备保障,还可以确保当地高质量完成脱贫工作[7-8]。
4 结束语
预防返贫不仅能提高西藏自治区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还可以巩固当地的脱贫攻坚劳动成果。西藏自治区应发展高原生态旅游和人文旅游,完善灾情预测机制和看病保障机制,建立返贫预警机制和加强对农牧民的专业培训,设立一对一、一对多帮扶机制,出台符合当时情况的预防返贫政策,预防已脱贫群众返贫。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为我国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董向东.习近平贫困治理思想探究[J].甘肃农业,2019(1):44-47.
[2]林于良.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对青年教育的启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4):85-87.
[3]苏芃芃.西藏风情满方寸[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8):76-78.
[4]薛娟娟.扶贫先扶志 扶贫必扶智[J].中国集体经济,2018(22):37-38.
[5]张丽君,赵钱.民族地区防止返贫的几个着力点[N].中国民族报,2020-06-09(005).
[6]蔡小菊.后小康时代如何预防“返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3-27(007).
[7]张中近.贵州省谷脚镇精准扶贫中的返贫预防研究[D].大理:大理大学,2019.
[8]雷兴长,徐烨.民族地区预防返贫的主要难点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9(16):46-47.
(编辑:郭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