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读孔乙己

2020-10-26李康宇

成长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孔乙己人物形象鲁迅

李康宇

摘 要: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中有许多人物,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等。孔乙己是鲁迅先生为中国文学画廊写下的一个不可多得的人物,孔乙己突出表现了落寞的文人的悲剧特征。本文重点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征。

关键词:孔乙己 鲁迅 人物形象

1 引言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突出表现了“上流社会的堕落,下层社会的不幸”。鲁迅是一个批判家,其文章深刻地揭露了在数千年封建文化压迫下国人的劣根性,可是他又是一个饱含深情的人,他向来是不赞成大学生的“无谓牺牲”,认为革命是并非叫人死而是叫人活的。他的这种批判下的温情,在孔乙己的性格形象上有着体现。

2 功名未取而迂腐清高

“我”起初在咸亨酒店里帮忙的时候,店主怕“我”照顾不好长衫主顾,原因是“样子太傻”。穿长衫的是有身份,读过书的人,生活上比较富裕,若是十二歲的“我”“招呼不周”,怕是得罪了有钱的主。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着长衫的唯一的人。”可他不是有钱的主,甚至是有点穷的。虽然孔乙己曾读过书,但却没有“进学”,以至于被人笑话“怎么连半个秀才都弄不到呢?”所以我们说孔乙己是一个腐朽的穷困潦倒的腐朽的士阶层,这里的“士”恐怕真的要加上引号,由于他的好吃懒做,只怕是“泯然众人矣”。他生活上一无所有,但在精神上却要显得体面,即使是那长衫又脏又破,哪怕是长时间不洗,他也舍不得脱下,为何呢?长衫是他的门面,地位的象征,这是多么的迂腐。他自是不愿与外面那些怕酒里参水的短衣帮沦为一伙儿,他神气十足的“排”出九个铜板。他堂堂男子汉,“身材高大”,又不曾提到他有吸鸦片的嗜好,那他为何不从事体力劳动呢?笔者认为,这和他的“清高”有着某种关系。孔子是儒家文化代表,孔乙己也是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文化的卫道士,孔子尚且有“轻视体力劳动”的观点,那深受封建科举制度迫害的孔乙己是否也会不愿意干农活呢?“君子固穷”本来是一句好话,但似乎却成了孔乙己一直不肯脱下的那件“又破又脏的长衫”。

3 好吃懒做以至穷困潦倒

人都要有点本事,有个正经的营生。孔乙己有没有营生呢,想必是没有的,“日子越过越穷了”。总不能讨饭去吧,还好能写得一手漂亮字,字好看,他也晓得“茴香豆”的“茴”的各种写法,这些都是他读过书的好处。而读书最大的好处是解放思想,他却没吃到这“香饽饽”,这也不能全然怪孔乙己不努力。他写得一手好字,总还得派上用场,“替人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好景不长,好吃懒做使他走上了偷窃的道路。科举制是有进步意义的,可是“八股取士”就谈不上好了。本来一个好好的读书人,哪知道自己却落得个没有生活来源的下场呢?以至于从口袋里颤颤巍巍“摸”出四文铜钱。

4 满口“之乎者也”成众人的笑料

《孔乙己》的文末“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这让读者却产生一种同情来,这种同情,表面是对这个人物的经历的一种同情,他被打断了腿,每次他到咸亨酒店里去,便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己已然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闲谈的笑料,但是他不在乎。那为何孔乙己成为了大家“快活的佐料”呢,因为“孔乙己是一个悲剧的边缘化人物”,同情的深层次就是孔乙己人物本身就具有的悲剧性。“我”、“短衣帮”、“长衫派”、“店老板”对孔乙己的嘲笑是不一样的,然而这不会改变嘲笑的本质,这揭示了封建文化窒息的是每一个生活其中的人。就像《狂人日记》里写的满是吃人的人,人人又都有被吃的可能。

5 不欠账,爱孩子,很善良

首先,虽然他有偷窃的不良行为,但是总不至于欠钱不还,“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从不拖欠。”虽然有一点怕被人知道自己欠钱不还而驳了面子的嫌疑,但这欠债还钱的行为总是好的。

其次,他心底是善良的,对孩子是充满关心和期待的。他把自己的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教孩子们写字。受到了变异了的科举制的压迫,但还是愿意教孩子们认字;哪怕是自己的菜依然不多,还是分尽了自己的茴香豆,体现了他对儿童的爱,觉得儿童应当是纯真的。然而当孔乙己预备考“我”识字的时候,万万没想到“我”却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在咸亨酒店大人们的行为举止的影响下,本来纯真的心也慢慢地被侵蚀了。就像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到“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似乎还没出生……是爹娘老子教的。”

最后,文章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孔乙己应该是死了的,但是“大约”似乎又给了人们希望,鲁迅在这里似乎也不想给孔乙己下定论,让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同情以及对新中国未来的殷殷希望。毕竟,孔乙己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他的悲剧是主客观两方面造成的,我认为客观方面是主要的,所以孔乙己必然会死,这是他的命运,但正是因为鲁迅对孔乙己还是有那么一点同情,不至于让孔乙己死的那么直接。

6 结语

孔乙己是一个功名未取而迂腐清高,好吃懒做没有营生而穷困潦倒,偷钱窃书却不欠账,没钱吃菜还乐意分享的善良,落寞而复杂的被封建科举制压迫的腐朽与善良的结合体,思想和行为的变异体。这种变异,就像李向东先生说的,“非理性的生命意志色彩”,这种变异了的非理性的异化者,在与外界对抗的时候,往往就会被世人孤立。

参考文献:

[1] 鲁迅.鲁迅全集第七卷全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 李向东.边缘者的境遇——再读《孔乙己》[J].河北北方文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猜你喜欢

孔乙己人物形象鲁迅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孔乙己(下)
孔乙己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阿迅一族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