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语境下物理题干的误读分析

2020-10-26戴东玲

成长 2020年11期
关键词:题干解读

戴东玲

摘 要:学生解读物理题干的疏漏反映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低下,教师进行物理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学生“读”的功夫的培养,可以遵循的途径有三:一要紧抠字眼,二要前后参照,三要因文取象。

关键词:题干 生活语境 解读

物理教学注重公式、定律的运用,重视推导思路;诸多的解题方法也是立足于物理知识的运用,物理模型的建构,这些当然是必要的。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往往是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好多学生由于不能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致茫无头绪或者思路走偏。新课标更重视物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许多题目取自现实生活,对此类题目,学生更容易忽视隐含信息,解题过程也往往顾此失彼,错误迭出。因此,物理教学要加强学生“读”的功夫的培养。下面结合具体例题进行分析。

例1.小明的爸爸从国外带回一只电热壶,译成中文的说明书如下:额定电压:110V;额定功率:550W;最大容积:1L。小明的奶奶盛了1.3L的冷水准备加热成开水,接通电源后三、四分钟,就见电热壶底冒烟,奶奶马上拔下电源插头,但弄不清原因。请你帮助奶奶找出电热壶冒烟的原因:

A.电热壶内盛的水太多,超过了最大容积。

B.电热壶功率大,水马上就开了,溢出的水造成了短路。

C.实际电压太高,电热壶不能正常工作,出现损毁。

D.以上说法都正确。

许多学生看到题干中“小明的奶奶盛了1.3L的冷水”,认为盛的水超出最大容积1L,于是选择了A;也有同学据此认为盛水过满,温度升高水容易溢出,于是选择了B。但他们忽视了题干中的“接通电源后三、四分钟”这一信息。我们可以计算出水加热至沸腾所需要的时间:

水的初始温度按室温20℃计算,1.3L的水加热至沸腾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368×105J,不考虑热量损耗,则Q水吸=W电=P加·t,则有:

t=Q水吸/P加=4.368×105J/550w=794.1秒,约为13.23分钟,实际上,由于热量散耗等因素影响,1.3L水加热至沸腾用的时间还要多于13.23分钟。奶奶接通电源仅仅三、四分钟,水温应该还很低,也不会溢出造成短路,所以B选项不是原因。

其实题干把情况放置在我们的生活语境下来陈述,某些信息就不直接说出,留给学生去发现。题干通过“从国外带回”、“译成中文的说明书”等语句表明所讨论的问题是在中国家庭这一语境下出现的,我们中国人家庭用电的正常电压是220V,这一信息含在题干当中,而许多学生正是忽略了这一层意思,没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解读物理题干,千万不能马虎大意。

例2.微波炉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对物质具有选择性加热的特性。它对玻璃、塑料和瓷器,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而水和食物等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而金属类物品则会反射微波。微波炉利用微波加热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微波炉利用热传递加热食物。

B.微波炉的玻璃炉门内侧装有金属制成的屏蔽网。

C.微波炉中微波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D.微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这道题,除了D选项需要利用相关的物理知识来做判断,其他三个选项都可以从题干提供的语境分析判断。“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这一表述告诉我们,微波炉并不是直接将热传递给食物,所以A项的表述是错误的。由此信息,可知人体必然会吸收微波而产生发热反应,这对人体是不利的,所以C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金属类物品则会反射微波”,由题干的这一表述可以推出,微波炉的玻璃炉门内侧如果装上金属网的话,就可以利用金属对微波的反射作用防止微波向外辐射,所以B选项的表述也是正确的。至于D选项,学生记住相关物理知识就可以判断了。

这道看似很难的物理题,学生如果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做出正确的答案。因此,物理教学在教给学生物理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正确解读的能力,培养的途径可以考虑以下方面:

一、通过大量实例,培养学生抠字眼的读书习惯。物理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定义、定律的表述都非常严密,要准确理解相关知识,必须对每一个概念、每一条定律逐字推敲,如果读书马马虎虎,不抠字眼,很容易形成误解。例如“电荷”“电子”,在导电方面各有不同,笼统地说导体导电时要用电荷,而说金属导电时可以用电子。再比如“导电”和“带电”,导电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是電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通过抠字眼,学生能精确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减少做题的错误,时间长了,更能形成良好的读题习惯,也能促成周密的思维。

二、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前后参照解读的意识。语言表述是线性的,话只能一句一句地说,但理解时却必须前后结合着分析。只有互相参照,彼此印证,才能获得大量有用的信息。例如在单摆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探究单摆的周期公式,理清公式的来龙去脉,明确适用条件;还可以跟谐振子的周期公式参照理解,找出二者的逻辑关系。前后参照,可以是一句话的前后比照,还可以是前后的知识、相关的概念的参照解读。

三、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因文取象”的能力。通过以上各途径的引导和尝试,学生“读”的能力就会有比较显著的提升,他们自学的能力也会得以增强,准确解读题干自然就不成问题了。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运用现代语境理论改进阅读课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课题编号:GS[2018]GHB2735)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翁凌.浅谈体验性学习活动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2(10).

[2] 周彬.中学物理学习策略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猜你喜欢

题干解读
数字算式
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实践应用
高考历史选择题干扰项设置探析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
破解诗歌鉴赏题五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