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诗歌鉴赏题五招

2008-03-14段桂颖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1期
关键词:标题诗歌鉴赏题干

段桂颖

【摘要】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试卷上的必考题目,主要是考查考生的鉴赏能力。考生若要解答好此题,就必须看标题,寻找答题的有效信息;看作者,了解他的写作风格;看意象,揣测作者的思想感情;看诗后注解,弄清背景知识;看试题题干,抓住切入点。总之,只要我们在做题时找准“切口”,就完全可以做到“以点破面”。

【关键词】诗歌鉴赏;标题;作者;意象;注解;题干

第一招:看标题,想诗由。标题是诗歌的眼睛。读诗就要先读标题,它可以向我们传达出作者写作的缘由、写作的目的、当时写作的场景等许多有效信息。例如2001年全国卷中考的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标题中一“送”字点明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是送别友人抒发的离情别绪,而“暮雨”更是为我们点出了送别的场景,整首诗都围绕“离情”而展开,这样考生在分析语句时就能明确它的主要内容而不致使答案出现偏差。

第二招:看作者,想诗风。高考命题的选诗上,其中很重要的一类就是“名家的非名诗”。既然是名家,大家就应该比较熟悉,这些人,往往有着特殊的生活经历,其诗歌也往往有特定的内容,也就形成了特定的诗歌风格。要想答好鉴赏题,就应该做到知人论世,明了诗人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诗歌风格。这些都有助于考生理解诗意,更准确地把握题意。例如2006年高考北京卷选了陶渊明的《移居》(其二),试题的第二问是:“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要想解答此题,考生就要调动自己积累的有关陶渊明的知识。陶渊明因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不满,毅然弃官归隐,并开创了我国田园一派的诗歌,在他的田园诗中充分表现了他鄙弃功名利禄的高洁品质和对黑暗官场的极端厌恶,表现了他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若是了解了作者的这些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试题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第三招:看意象,想情感。意象是诗歌创作中作者客观所写之“景”、所咏之“物”与主观所抒之“情”、所言之“志”的完美结合。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点。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卷选入的是李白的《春夜洛阳闻笛》。试题中问:“‘折柳的寓意是什么?”这很显然是对“意象”的提问。“柳”与“留”谐音,而“折柳”在古诗文中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荡漾起来,因此“折柳”这首曲子就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第四招:看注解,想背景。注解是附着在诗文后面的文字,虽然简短,却是命题人给出的暗示。这些注解有的是解说重点字词、典故,消除阅读障碍,有的则是暗示背景,介绍作者的生活经历及当时所处的环境,所以考生在做题时,一定要认真研读。例如2007年高考福建卷选入了宋朝谢枋得的《武夷山中》,诗后的两个注解即为解答试题所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供了参考思路。

第五招:看题干,想切入点。答非所问是考生试卷上常出现的问题,有很多考生在完成对诗歌表层含义的理解后,在问题面前显得手足无措,不知如何作答,他们并不是看不懂诗歌内容,关键是没有看清或没有读懂题干。认真审读题干,实际就是在寻找答题的切入点,因为题干中往往会暗示出命题的意图和答题的方向,找到答题的切入点,才能得出准确而理想的答案。

猜你喜欢

标题诗歌鉴赏题干
数字算式
生活语境下物理题干的误读分析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故事,让学生语言能力有效提高
浅析新闻标题翻译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巧拨千斤解“标题”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