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2020-10-26陈珊珊
陈珊珊
摘 要:深圳是全世界瞩目的创新之城,率先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的目标,并获得“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社区作为最基层的政府组织,应该克服各种困难,大力推动图书馆建设,促使全民阅读理念更加深入民心。本文论述了社区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并对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探索。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建设;探索
在当今世界,任何资源都会面临枯竭的风险,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也只有文化,才能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社区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对提升社会文化建设及市民文化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1 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奇迹,建市仅40年,但在“文化强市”、“书香深圳”、“图书馆之城”的建设中,屡屡创新推动,2013年便成为全国唯一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殊荣的城市。
荣誉的背后,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持续提升文化实力而付出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在图书馆的建设中更是一步一个脚印:1998年,深圳便开始实施全市基层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方案;2003年,深圳又制定了《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3-2005)三年实施方案》;2009年,深圳市启动了“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全城一个图书馆”;2000年,深圳首创“读书月”活动;2012年,深圳市“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平台正式启动;2016年,《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正式施行,为中国的城市阅读立法开启先河……。
10余年“图书馆之城”建设硕果累累,截至2018年底,深圳共有公共图书馆650家,其中市级3家,区级9家,街道及以下基层图书馆638家,遍布全市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244台,光明区24小时自助“书香亭”51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达到4295.8万余册。每10万人便拥有7.2个图书馆,在国际城市中遥遥领先。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目前已经建成街道级图书馆1家、社区图书馆9家,其中街道级图书馆面积621平方米,包括一个借阅区和一个阅览室,馆藏图书3.7万册,报纸39种,杂志136种。借阅区现有电子自助借还书机,每天14小时开放,每周共开放98小时,读者凭读者证或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即可在馆内自助借还图书,方便快捷;阅览室座位143个,配备电脑10台,周末正常开放,每周共开放84小时。9个社区图书馆藏书累计8万册,最多的一家社区图书馆藏书约2万册。2018年全年街道及社区图书馆共接待读者约10万人次,借阅图书6万余册,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市民的文化生活,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
由此可见,深圳社区图书馆建设是全国的一个奇迹,也为深圳始终保持城市创新竞争活力提供了力量源泉。但在辉煌成绩的背后,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社区图书馆建设存在的不足。
2 社区图书馆建设不足
深圳拥有638家街道及以下基层图书馆,基层图书馆泛指社区图书馆,这个成绩单是非常亮眼的,但由于各种原因,社区图书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引起关注与重视。
2.1 硬件設施较为薄弱
高房价的深圳,寸土寸金,而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有的区域1个社区常住人口就达到近10万,加之近年来政府事权下放,很多事项都放在了社区工作站办理。据了解,深圳社区工作站日常办公场所都比较紧张,特别是原特区外的社区,绝大多数是与村集体股份公司合署办公,因此社区图书馆的面积均比较小,普遍在100—200平米左右,这也无疑限制了社区图书馆的进一步壮大发展。另外社区图书馆内的书架、桌椅、计算机设备等更新较慢,部分年代较久的已经老化受损,馆外大多没有停车场,也降低了社区图书馆对市民的吸引度。
2.2 馆藏图书种类较少
社区图书馆的藏书大多在1-2万册,以通俗文献为主,因各种原因,社区图书馆难以实现每年更新,有的甚至三四年都未能更新,即使更新,也是出版时间较长的一些老书,跟不上时代的热点,另外在馆藏书籍破损后的修补、更换方面速度较慢,难以满足周边市民的阅读需求。面对网络电子书的冲击,一些藏书陈旧且量少的社区图书馆对市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小。
2.3 对外宣传力度不够
社区图书馆绝大多数设置在社区工作站内,由于室外没有挂牌或设置明显标识,平常社区工作站对图书馆的宣传力度不够,造成很多社区居民并不清楚自己身边就有一座图书馆,因此社区图书馆的利用率不高,一些位于城中村的社区图书馆月均接待读者不足30人次,月均出借图书仅10册次。
另外,相关单位和人员还没有意识到社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意义,有些人员甚至认为,在网络现代化的今天,一部手机搞定一切,社区图书馆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上述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影响到社区图书馆的持续发展。
3 社区图书馆建设建议
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利国利民,深圳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在后续的建设发展中,笔者有几点不成熟建议,仅供参考。
3.1 政府需持续重视与支持。
社区图书馆是一项纯公益事业,它的建设始终面临人员、经费、场地等问题,只有政府持续给予重视、支持和投入,方能有效运转下去。建议深圳要进一步明确社区图书馆建设规划目标,在人员编制、经费上给予支持,确保硬件设施满足运行条件,图书馆人员专职管理,馆藏图书能够每年实现一定数量和种类上的更新,持续抓好考核达标工作,奖优罚劣,同时要把责任下沉至街道办事处,激发街道办事处建设社区图书馆的热情。
3.2 街道需加大宣传与创新
建议各街道要对社区图书馆进行挂牌,在社区周边主干道上设立明显的路标,在街道网站主页上设立图书馆建设专栏,将社区图书馆分布地图、联系电话、开放时间、书籍种类等进行详细介绍,增加社区图书馆的曝光度,让居民更加熟悉自家门口的图书馆。针对社区图书馆藏书量少的问题,也可以创新模式,开展社区居民捐赠旧书以及义工进图书馆活动,并以年度为单位结合迎新春文艺晚会开展表彰活动,对捐赠人和优秀义工发放证书,鼓励和倡导社区居民参与到这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中去。
3.3 社区需加强服务与管理
建设社区图书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市民,图书管理人员不能认为市民进不进图书馆与己无关,要主动沟通与服务读者,形成良性互动。可以借助读书月开展相关讲座及培训活动,吸引居民进馆,了解社区图书馆并办理读者证;当新书到馆,可以给已经办理了读者证的居民发送信息给予告知;如果有行动不便的读者,社区图书馆可以“送书上门”,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社区“书香家庭”评选活动,并大力宣传推广,共同营造浓厚的社区读书氛围。同时,针对社区图书馆还要加强安保以及卫生防疫措施,确保读者在安全的环境里品读书香。
总之,社区图书馆建设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共同的努力,笔者相信,只要社会各界持续的重视、支持与投入,在不久的将来,深圳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