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绘本小屋”为案例的社团区域化初探
2020-10-26杨晓婧
杨晓婧
“沐·喜”社团是在我园“活·悦”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展的混龄小社团,分别有快乐运动、七彩巧手、童心悦语、益智乐园、玩转音乐等五大类社团。本文以我园“绘本小屋”小社团为案例,梳理“沐·喜”社团区域化的定位、组建及“沐·喜”社团向区域化转型的几点尝试措施,以期为其他社团班级区域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方法。
1 混龄小社团区域化的定位及组建
1.1概念及界定
社团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普遍出现于大学,成人团体中。我园的“沐·喜”社团,是指借用社团活动这种形式,由幼儿自主选择、主动参与的,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活动组织形式。
社团区域化则是指在每个班设立一个社团特色区域,每天的区域时间班级幼儿混龄混班开展区域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班级创设社团特色区域,并适时、适当地对幼儿进行社团区域活动引导。
1.2招募社团,商议章程,有效管理
在每学期开学第二周,由教师发起社团招募活动,幼儿自主体验、选择感兴趣的社团参加活动,活动中,教师是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角:社团内容、材料由幼儿及家长自己选择、准备;社团环境由幼儿自主创设;社团伙伴由幼儿自己寻求、结交等等。教师则关注混龄儿童的特点,利用大带小、大小搭配、团队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每个社团都建有微信群,为家长们现场转播活动实录,家长助教也可在微信群中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收获,促进彼此之间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在完成社团的组建以后,幼儿通过自我介绍、展示、竞选,投票产生团长、副团长。团长组织团员们一起商量制定社团章程、制度,在社团章程的带领下每周五上午开展社团活动。每次活动的时候团长要负责点名并配合教师组织大家开展社团活动,并不定期向团员们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而教师的职责就是成为一位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爱好和需要,积极促进幼儿按照他们的逻辑和方式开展有意义的探索活动,并且在每次活动后进行反思并在下次活动中进行调整。
社团区域化则需根据每个班级老师所负责的社团内容有计划地在班级及各功能室设置一块社团特色区域空间,并根据具体区域空间的大小和社团活动内容确定每天入区的幼儿人数,并将名額合理地分配到每个班级当中,想要进入特定社团主题区域的幼儿可提前一天在班级区域预约版上预约便可成功参加。
2 每周一次的“沐·喜”社团向区域化转型的几点尝试措施
在活动中我们秉承着“只要是幼儿可以自己做的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去做,只要是幼儿能够自己体验的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的宗旨。那么在每周社团活动以外的区域时间,我们又要如何实践呢?以下是绘本小屋社团的几点尝试措施。
2.1将区域活动内容作为社团活动内容的延伸
每周的社团活动内容是活动的开端,它能否引起幼儿的兴趣、产生共鸣是活动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以每周的社团内容都应该是幼儿感兴趣,并由团员共同协商确定的。以绘本小屋为例,社团活动的内容一般来源于以下三方面:首先,上一次绘本主题内容的延伸。在当周绘本活动开展过程中有些内容深受孩子喜爱,社团活动结束后幼儿还乐此不疲。如我们在中秋节的时候开展的绘本活动《团团圆圆吃月饼》,引起了孩子们很大的兴趣,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们围绕着中秋节这个主题,又陆续开展了《月亮的味道》、《十四只老鼠赏月》、《爸爸,我要月亮》等系列主题绘本活动。其次,幼儿的生活热点。幼儿对于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都特别感兴趣,如我喜欢的人物、动物、玩具、图书、衣服、植物等等,这些他们热聊的话题都可以成为社团活动的内容。
把我们的绘本活动向社团特色区域中进行延伸,这些源于那些深受孩子喜欢的绘本活动,是我们社团特色区域活动得以开展的关键,是社团活动向创意和深度不断发展的助推器。
2.2创设开放、有序的社团专用区域活动场所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环境的创设。一个良好的、开放的、 有序的区域环境能够为幼儿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良好空间,由此,也能够满足幼儿自主发展的基本需求。对于区域空间的设置与划分,我更看重是否能够促进幼儿之间的自主交流,因此,我们可以把比较安静的区域尽量安排室内,将社团特色区域安排在室外,在区域与区域之间采用低矮的玩具柜作为分隔标志,这样既区分了区域位置,大家又能相互看见各自在做什么,区域与外界之间没有封闭的大门,也方便其他班级的幼儿随时到访。
此外我们要注意的是,社团特色区域不是语言区、数学区、音乐区、科学区等其中的一种,而是以社团活动中的绘本内容为方向为依托的多区域的一种融合。我们可以借鉴语言区中的多元材料在社团特色区域中推动阅读游戏。例如,以当周社团活动内容为基础借鉴、更新语言类的图书、图片和各类素材,给予幼儿更多的选择材料、开展阅读游戏的机会。例如我们曾经开展过的一次绘本活动《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我们可以在社团特色区域中提供挂图、头饰、手偶、指偶等等,引导幼儿进行绘本讲述或者绘本故事的扮演。甚至,我们可以邀请幼儿对绘本故事进行创编,通过绘画制作图书或者故事魔方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延伸阅读。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益智区中的知识类绘本改造成阅读益智游戏。借助数学、科学类等知识性绘本,设计相应的游戏和操作卡,如走迷宫,找不同、修房子等,让幼儿在看看讲讲中操作。这样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对画面,对文字的观察更为敏锐。
2.3提供多层次、恰当、适用的混龄活动材料
在混龄区域活动中,低结构、开放性和多元性材料能够为幼儿发展提供支架,真正满足幼儿的需要。低结构材料是指结构简单、获取方便、可塑性强的简单材料,没有固定的玩法,需要幼儿自己操作,大胆尝试,自由想象,不断地实践和创作;开放性材料是指不针对特定年龄的幼儿,能适应幼儿不同 操作水平的材料;多元性的材料是指能够促进幼儿多元发展的材料。
在“绘本小屋”社团中,有一次我们在《和甘伯伯去游河》的绘本阅读延伸活动中共同表演了这个故事。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其中,角色材料有A4纸、彩纸、信封、勾线笔、油画棒、指偶制作步骤图、头饰、头套、动物发箍等,道具材料有篮子、丝巾、船桨等, 还有故事视频和录音。在活动中,我们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发现:在故事开演前,不同年龄的孩子会一起制作角色指偶,或用绘画的方式,或用折纸、手工等难度较高的方式,大班幼儿还会自己创造其它的制作方法。孩子们聚在一起商定各自角色,互相装扮,有的选择戴头饰头套,有的选择套指偶,有的选择戴上小动物发箍,他们还会根据故事情节共同布置场景。在表演过程中, 当中班的弟弟妹妹忘记台词时,大班的哥哥姐姐会给予友情提醒。表演结束后,孩子们相互鼓励并评选出“最佳小演员”。由此可见,多元性材料能够帮助混龄幼儿各取所需,真正实现多元化发展。
2.4将教师的有效介入作为支持社团区域化的必要手段
社团特色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介入有助于帮助幼儿的活动中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使幼儿个性与创造能力得到主动、充分的发展。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介入分为: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由于社团区域化的特殊性,我们主要讨论在活动中教师的有效介入。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去支持、推进幼儿的学习,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观察,寻找、发现孩子活动时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要关注不同年龄段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内在需要和个体差异,从而决定如何协调环境。观察是打开教师与幼儿互动的大门,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让介入的过程充满智慧,要通过观察获得必要的信息,并且我们还要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和言谈举止,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空间,选择最佳时机最低限度地适时介入,给予支持性的帮助、启发和引导。 综上所述,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介入,必须以观察为前提,以适度为准则,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社团特色区域活动的有效介入。
根据幼儿园社团特色区域创建的需要,以“绘本小屋”社团为案例,梳理混龄小社团的定位、组建及向社团区域化转型的关键点,期望能为其班级开设相关社团特色区域提供操作蓝本,帮助我园社团活动向区域化成功转型。
(作者单位:厦门市华侨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