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0-10-26高瑜
高瑜
近年来,“核心素养”这个词热度不减。小学阶段,是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启蒙期”,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注定了它在核心素养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地位,那么核心素养如何在小学教学中落地?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有哪些途径?本文着重从班主任培养、学科培养、教育评价三个方面来探讨研究。
1 引言
2014年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什么是“核心素养”?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小学阶段,是人发展的基础阶段,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核心素养”更是被置于深化改革、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近年来,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等具体问题。哪些途径可以发展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是我们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2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课程改革这么多年以来,我们小学的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核心素养”的提出,也让我们的教育理念有了新的变化。它是素质教育的拓展和延伸,经过我们网上的调查研究,关于“核心素养”的论文,共计2245篇,且呈上升趋势。在一线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活动也已从知识本位的教学转向素养本位的教学,我们也确立了这样的教学理念:真正的教学是教人,而不是教书,学科教师不是教学科,而是用学科来教人。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智慧是一种组织的很好的知识体系。从某种层面来说,有组织的知识才有核心竞争力,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即是学生基于认知与理解的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
2.1通过小学班主任培育和发展小学生核心素养
在小学教育阶段,班主任的工作不可或缺,是学校管理的关键一环,班级管理很重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班主任的教育理念也在更新。班主任的工作不单单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如何管理学生,管理学生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格、习惯等,这和我们的“核心素养”不谋而合。因此,在学校一线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2.1.1班级活动
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主任需要寻求新的管理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創新意识、合作意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关键核心能力,适应将来社会的发展。
2.1.2爱心感染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执行者、带领者,班主任工作影响着每个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更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用爱心感染每一个孩子,从班主任的身上学会爱、感恩、责任感等核心素养。
2.1.3优良的学风
实践证明,一个优秀的班级必然有着优良的学风。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需认真做好学生学科学习的指导,弘扬“学业为重”的思想,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对待学习和工作,按时完成作业,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
2.2通过学科教学培育和发展小学生核心素养
在清华附小举行的“第四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上,国家督学、江苏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成尚荣做主题演讲时说,“教育和教学不可分割,学科课程结构决定学生的素养结构,要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我们要通过学科教学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和我们的日常教学密不可分。
2.2.1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让核心素养落地
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指出,“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课要达到这样的一种效果或境界: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进入文本深处,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领略祖国语言的精妙,进而建构文本的意义,积累必要的知识,获得审美的愉悦…… 培养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品格。第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的能力是语文基础。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让孩子站在课堂的正中央,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发展。另外,还要培养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淀文化,提升阅读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可以诵读优秀的文章、诵读经典诗词。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2.2.2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让核心素养落地
在义务教育阶段一致认为小学生应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为课标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学教师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首先是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根据相关的数学技能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二,培养数学意识,能够根据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来对事物之间的数学关系进行观察和解释,并且在遇到相应问题的时候,能够自觉地利用数学方法来从数学方面对其进行思考。结合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创建合适的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第三,开展实践活动,设计特色作业。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在课堂上多提问,锻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3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让核心素养落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基石,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其他学科比起来,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主题,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挖掘素材,选取不同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形式来开展教学。只要是和学生密切相连的生活实际,或是社会上的热点现象,都可以作为学习的素材,帮助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创设真实教学情境,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努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
当然,各学科之间相辅相成,我们要继续探索在其他学科中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
2.3通过教育评价培育和发展小学生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推进,我们的素质教育得到了发展,不再以单一的学习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应试教育,而是通过核心素养,各方面全方位地来评价,也是为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为目标。综合素质的教育评价制度实质就是核心素养的评价。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通过学生的成长档案对学生的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包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健康生活、思想品德等内容,进行全面评价。
3 结论
综上所示,我们的研究和落实是有效的,“核心素养”是关心到个人终身发展,小学阶段,是为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石的重要阶段,我们教师要坚定不移地围绕“核心素养”推进素质教育,这项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全部人共同的努力,最终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受益。
4 存在问题与后续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操作性、坚持性不强等各种问题,这些都是前进的动力。
(作者单位:青岛百盛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