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模式
2020-10-26解海潭
解海潭
长期以来,在公共图书馆经营与发展中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属于重要工作之一。当前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方式也应随之而变,使载体类型更加丰富,文献资源得以延伸。对此,应通过构建地方文献服务平台、开展移动服务、特色服务等方式,更好的为人类社会与精神文明传承而服务。
1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与服务现状
在当前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中,在地方文献资源方面仍存在些许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资源建设的认知水平较低,无法采取高效的宣传方式强化文献资源建设力度,尽管一些政府部门已经提出相应要求,但在各项措施的落实上仍然不够理想,思想认知落后严重影响资源建设效率;二是地方文献内容无法全部吸收。地方文献具有独特的区域性特征,可将当地发展实际情况真实充分的表现出来。但是,此类文献涉及范围较广,采集难度相对较大,加上部分图书馆未能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地方文献采集与建设中,进而影响最终效果;三是信息查询不畅。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读者的阅读水平,但因地方文献带有较强的地域色彩,大多依赖人工服务选取书籍,这便会浪费许多时间,影响读者的阅读欲望与心情,且不一定能够查询到准确的信息,容易引起读者不满。
2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的延伸方法
要想使地方文献资源得到有效建设,势必要具备科学的建设规划,促进文献资源的延伸,衍生出更多资源附属品。同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构建地方文献采集网络,加速各地文献的多元融合,使资源背后的深层信息与价值被挖掘出来,以此提高文献资源的建设效果。
2.1 构建地方文献采集网络
地方文献采集形式对采集量、范围与深度具有决定作用,是资源建设的基础所在。图书馆应沿用传统采集方式的同时,坚持与时俱进原则,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其中,构建地方文献采集网络。网络作为开放式信息发布平台,每位网民和机构都可自由发布信息,也就是与本地区相关的信息,如旅游景区、民风民俗、特色小吃、历史照片等等,这些资料是当地所特有十分珍贵,图书馆可借助网络手段对其进行收集,并转变为地方文献。同时,也可针对此类资料构建专家联络系统,将当地的专家与社会组织联系起来,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建立更加完善的采集系统,可在最短时间内精准全面的采集相应信息。在网络时代下,需要更加先进的采集手段,可借助信息手段对采集网络进行建构,开创文献联络系统,确保文献资源的迅速采集。
2.2 制定地方文献多元合作机制
社会上能够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较多,除图书馆之外还包括档案馆、博物馆等,可通過三方合作的方式提高文献资源质量。但是,当前三馆普遍处于相互独立状态,信息交流不畅,很容易导致部分信息遗漏或者资源重复建设等现象发生。对此,急需通过制定多元合作机制,促进馆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图书馆可还与社科院、史志办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此类机构内部资源更加专业,具有鲜明的本地特色,在合作中有助于文献资源的相互渗透,在共同建设与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促进文献资源的高效利用。
2.3 深层挖掘整合文献资源
地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馆藏量普遍较大,有些读者带有明确目标搜索相应资料,一些读者想要查找的目标线索较少,但所需资料有时就隐藏在收藏的文献之中。例如,某个地名的演变、某个单位的变迁、某个人物曾获得的成就等等,但因历史因素影响没有被全面记录下来,这便需要我们细致摘录和分析,将隐含的资源内容筛选出来,编制成二、三次文献,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整合起来,使资源的深层价值被挖掘出来,由此提高文献服务效率。
3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服务创新路径
地方文献中蕴含着各地区的文化、经济、风俗与信仰等信息,是地区历史变革的记录和见证,拥有十分独特且珍贵的文献价值。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应积极着手于资源服务创新,全面拓展服务创新路径,以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对资源开发与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3.1 构建地方文献服务平台
在信息时代下,传统的文献服务模式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无法在短时间内为读者准确提供所需信息,很容易影响读者的阅读心情。对此,可将先进的网络技术融入其中,促进资源服务形式、手段与方法的创新转变,从以往的封闭服务变为开放、从“一刀切”服务变为个性服务、从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从单项服务变为多层次服务。同时,还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行为,开展精准跟踪服务,不间断的跟踪推送读者关注的相关信息。此外,还应建立特色数据库,促进电子资源的高效整合,通过资源服务平台实现馆际合作与资源互补,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服务。与此同时,还可凭借网络技术为读者构建知识交流平台,提供主题索引、网上导航、专题咨询等多样化服务,还可邀请区域内专家定期开设网络咨询服务,实现与读者之间的多角度、全方位交流。
3.2 依托网络开展移动服务
对于规模较大的图书馆来说,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移动服务,如重庆掌上图书馆、吉林吉图、江西赣图等等,此类移动图书馆的创建可在无线通信技术的支持下,以网络管理平台为基础,以智能手机、kindle和ipad为载体,为图书馆用户提供更多智能搜索与资源阅读业务,实现图书馆的初衷:为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与场所获得任何知识建立支持平台。地方图书馆也可依托移动馆开展多样化文献服务,读者通过无线网进入文献信息平台查阅相应信息,馆员也可通过微信、微博等APP向读者推送相应的地方文献,为读者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中应用后,可促进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一方面,借阅服务更加完善且系统,信息服务范围得以拓展,可使图书馆特色充分体现出来,便于读者选择和借阅书籍;另一方面,在移动服务中文献资源的形式更加多样,包括图片资源、音频资源、文字资源、视频资源等等,充分满足读者对信息的“专业”“精细”“深入”等方面的需求,可为广大读者提供强大的文献服务支撑,促进地方文献利用率的提升。
3.3 针对不同需求开展特色服务
3.3.1 主动型服务
在网络背景下,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势必要创新,从以往的被动服务朝着主动服务转变,为讀者提供更多优质的文献资源,满足读者在阅读与研究等方面的需求。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馆员可对读者的检索历史、阅读记录等进行分析,掌握用户的阅读需求与喜爱领域,并为其制定个性的阅读目录,充分体现出主动服务的特点。通过转变服务模式,使图书馆服务功能得以丰富和增强。当前,各地图书馆陆续开设阅读网站,在网站中读者能够自主完成图书预约、续借等业务,使借书流程得以简化,节省更多阅读时间。此外,读者还可在网站中阅读各地新闻、了解图书馆相关活动、地方热点话题等等,实现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事。
3.3.2 开放式服务
此类模型是在网络技术支持下构建的开放性系统,可利用网络优势将地区图书馆联系起来,发挥合力为读者提供相应服务。在网络技术应用后,此类模式可打破时空地点,使读者随时随地都可获取文献资源,促进资源管理与应用效率的全面提升。当前,此类服务模式逐渐在各大图书馆中推广应用,以重庆图书馆为例,该馆与各区县、村镇图书馆建立总分馆制度,实现计算机设备互联,文献资源可实现互通共享,读者对资料的查询与借阅范围随之扩大,为其阅读和研究提供极大便利,同时也促进了资源利用与馆内服务水平提升。
3.3.3 多样化服务
由于网络技术的诞生与推广,使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得以延伸,服务效率随之提高,功能日益丰富,从原本单一服务朝着多样化发展,读者可因此获得更加多样的阅读服务。例如,读者可利用计算机设备对文献深层价值进行挖掘,获得更加优质贴心的阅读体验。又如,可将文献信息传输到数字网络中,提高光盘检索、联机检索、专题服务等效率。在网络背景下,图书馆的定位也随之改变,从地方文献管理者变为创造者、开发者,在此基础上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管理者的素养也应不断强化,定期开展培训教育活动,使其充分掌握当地政治、文化、经济、历史等,为资源建设效率提升贡献更多力量。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网络技术更新换代之下,公共图书馆应更加全面准确的采集区域信息,丰富地方文献资源。同时,还应采取多样化措施促进文献资源延伸,构建文献采集网络、制定地方文献多元合作机制、深层挖掘整合文献资源等方式,提高阅读服务水平与效率。同时,通过构建地方文献服务平台、依托网络开展移动服务、针对不同需求开展特色服务等方式,使图书馆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作者单位:辽宁省本溪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