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途径
2020-10-26沈丽娜
沈丽娜
在国际争端日益频繁的当下,出现了一部分无条件崇洋或盲目爱国的现象,导致社会问题、人民内部矛盾的加剧。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何去何从?本文将探讨几个爱国主义教育创新途径,解决新罐煲老汤的问题。
1 问题背景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民族精神、道德品质和理想信念的最高体现。在国际争端日益频繁的当下,出现了一部分无条件崇洋或盲目爱国的现象,导致社会问题、人民内部矛盾的加剧。然而,低效,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不争事实。为了更好地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发挥辅导员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应有的作用,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结合学校特色,在实践和探索中逐步建立符合少先队员实际,以队员为主体,理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途径。
2 现状简析
2.1以单一的手段,触摸遥远的目标
“长大后报效祖国”被认为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唯一价值导向。常见做法是,挖掘爱国主义历史的传统,尽量想通过历史上一些典型的爱国主义事例来教育学生,最后上升到“为国家……为人民……”等保家卫国的层面。这样教条主义式的定位,不顾队员是否有情感基础和辨析能力,脱离队员的实际,容易形成假、大、空的现象。这样的结果,必然会使教育脱离现实、缺乏时代感,会使学生觉得遥远而不可及。
2.2以片面的理解,呼喊空洞的口号
很多辅导员觉得爱国主义教育很难开展,是因为把爱国主义教育片面地理解为就是国防安全或舍身忘义的“高调”教育。但爱国主义教育又不同于一般的行为规范、道德规范教育,它强调的是情感和意识的培养。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让学生参观一下、出一期墙报就大张旗鼓地宣扬“学校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急功冒进的表现。教育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无限的,爱国情怀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
2.3以偏离的重心,带离学生的实际
爱国主义教育强调“为保卫国家献出生命、为建设祖国努力学习”不但没错,而且是非常崇高的理想和目标,但对绝大多数小学生来说很难有切身的体会。我认为对小学生来说,重点应通过体验增强学生对国家的意识、自豪感和责任感。特别在互联网高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今天,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辨析能力。从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不做损人利己,了解祖国、了解家乡巨变等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培养学生在国际视野下的爱国主义情怀,打下浓厚的“情感基础”,对小学生来说可能更实际一些。
3 途径探索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所使用的途径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生活,迎合学生心理。在对学生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依照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每学期确定一个大主题,然后来构想不同年级的教育目标和实施途径。例如,本学期的主题为“集体进步我快乐”,低年级目标设立为集体主义教育,中年级为国家意识教育,高年级为弘扬民族精神。其中,几个颇受学生欢迎的途径,分别从意识——思辨——实践这三方面,为滋养爱国主义提供了理想的场域。
3.1纪录片赏析,重感受
纪录片具有反映社会、引导生活的功能,特别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载体。因此,选择好的纪录片,能将“我的祖国是那么美好、强大”这种意识,深植在学生心底。我们常利用较为集中的时间,选择高质量的中国纪录片,对学生进行国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熏陶。例如,《我们诞生在中国》讲述了大熊猫、雪豹、金丝猴3个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家庭的暖心成长与生命轮回的故事。再如,《超级工程》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无到有,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网络,架设了众多全球技术难度最高的桥梁,建成了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里程等,这些都是中国骄傲。
一部好的纪录片能带来人文、历史、经济等各种社会价值,而爱国主义教育也应当从这些社会价值入手,挖掘能让学生心灵为之震撼与自豪的元素,用事实说话,抛掉苍白的口号。
3.2微课辩论,重思辨
爱国主义教育要懂得创设生活化问题情景,对当下发生的热点话题要具备敏感力,且能理性思辨,以“贴近生活,以小见大”来克服爱国主义教育空洞的说教,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学校大队部常利用10分钟晨会时间,举行微课辩论直播,议题全部结合当前的热点话题展开,有“关于抵制肯德基”的话题,探讨理性爱国的做法;有关于“里约女排夺金”的话题,解析当全社会呼喊的“女排精神”,与所教育的孩子隔着时代时,应当从中挖掘的是中国的专业主义,是匠人文化,是创新欲望;还有关于“别人在我班包干区扔了垃圾,罚对方承包一周”这样的教育议题,教育孩子愤怒的时候不要找人理论,冷静思考,而面对对方的谎言时又如何理解,并以此为契机,思考这样一项常规制度的合理性等。
通过这样的途径,以紧贴生活的视角,放眼国家的发展,提升孩子理性思辨的能力。让学生明白,生活在集体中的任何一员所做的一切都与集体利益、集体形象息息相关,为集体出谋划策,注重细节既是在维护自身的形象,也是在维护集体的形象,甚至于就是在维护中国人的形象和尊严、维护国家的形象,从我做起就是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行为,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辱感。经由这些生活中真实的话题,来告诉学生集体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小学生同样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为集体出力。
3.3志愿服务,重实践
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群体中总是不那么“受欢迎”,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到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因此,在实践中我们依托“扬帆志愿者”社团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乐于为集体奉献的精神,加强合作意识。
我校大队部开展了“我和志愿者有个约会”论坛大讨论活动,你一言我一语中,孩子们的感受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奉献、友爱、团结、互助”。在“参观世博会”体验活动中,孩子们深刻地明白了,这就是“志愿”精神。大队部又切合时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我心中最美的志愿者”评选活动,队员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志愿者的故事,并在中队中展开评比,在教室走廊里张贴志愿简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志愿故事长廊”。在充分了解志愿精神之后,学校大队部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分设了“大雁维纪”“白鸽保洁”“雄鹰健体”等志愿者培训课堂。担任讲师的分别由分管老师和大队委员负责,向全校招募学员,对学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然后分配到各个校园岗位上,担任志愿工作。课间,校园中可以看到点点的“小红帽”,这就是我们的志愿者最“红”的标志。百年校庆时,门口迎宾、专用室宣讲员、领路员、宣传册发放等十多个项目,都有许多孩子报名参加。
队员们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与爱国同行,把爱国真正的落到小处,落到实处。
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要符合时代特点,并非是要摈弃历史传统的教育,而是要进一步发掘和优化教育过程,使之成为孩子的一次感情历程,这样才能让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
(作者单位:江蘇省无锡市前洲中心小学西塘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