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
2020-10-26姜海勇
姜海勇
数学的魅力在于它的应用价值,它为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二十世纪的“计算机革命”,让人类社会改变了生活法式,步入了信息时代。有人预言在二十一世纪将兴起一场空前的“数学革命”。无论它是否发生,但数学的应用之广,作为自然科学的“皇后”的地位却不会改变,这就给数学教师赋予了崇高的历史使命。数学课堂教学让很多老师在课堂上觉得束手无策,无所适从。为了全面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克服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现象,本文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提出以下几点粗浅看法。
1 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策略
通过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引导,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再是课标关注的唯一砝码,对学生的学习思想方法的指导、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以及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新课标中都有着明确的要求。注重过程不仅能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还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 “过程性目标”,同时体现基本思想和基本经验的应用。作为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建造平台,要让学生展示学习过程,互相交流,积累活动经验,体验基本思想方法,形成结论。重视学生基础,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深入细致的学习《课程标准》有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把握教学策略。
2 明确的教学思想和目标意识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教学思想要明确、教学目标要恰当。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可以说是数学思维的教学。 所以在教学中,课前准备要有目标意识,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与课前准备否充分有直接关联,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备课时围绕教材,目的明确,联系学生学习实际,对教学重点的把握和如何突破难点做到清楚明白,课堂教学设计抓住思维的主线。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语言和情感的互动交流及传递,,思维活动以及兴趣、意志、习惯、行为的展现活动都是数学活动,其它活动由思维活动支配着,数学活动的核心是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素质,完成教学向自学的过渡是课堂教学的宗旨。学生素质的提高,培养其自学能力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既要教知识、教理论,更要教思想,教学法。为此,就要把过去那种照本宣科,教师一言堂的封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与教材直接发生关系,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作必要的引导、辅导、讲评工作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学生从接受知识变为独立加工获取知识,教师从知识授体变为学生消化教材的积极指导者。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宗旨决定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首先,要克服“离开了老师,学生就学不到知识”的传统思想,使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及时点拨、适当引导,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 其次,要克服照本宣科式、僵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记住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学揭示定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中学习数学方法与思想。比如,讲“三角形内角和”,就可以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和迁移的方法,让学生探索四边形、多边形内角和。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教给了他们类比的方法,培养了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3 优化教学要素,改进课堂结构
注重研究教材与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调整、充实、完善与教学优化过程相适应的教学要素,从而使课堂结构改进。首先,要钻研教材。教师只有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科学性、逻辑性、系统性,才能做到面对各种问题能够准确判断,敏锐洞察,随机应变。只有吃透了教材,对学生才能巧妙地启发,精辟而准确地点拨,及时地导向、调控和制约。其次,贯彻启发式原则。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教学中始终都要贯彻启发式原则。要克服“启发就是提问”的错误观念,努力从诱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入手,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要精练少讲,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密切联系实际,增强应用意识;把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传授放在首位;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充分调动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学会、会学,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第三,教学形式多样化。班级授课制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学生心理、生理水平。但同一班的学生非智力水平、智力水平、思维能力毕竟有差异。所以教学中不必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可根据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原则,选讲例题、习题,留作业适当,保底而不封顶,既注意群体活动,又考虑个体活动,既照顾整体,又兼顾两头,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質量。第四,在“议论”中求发展。教学中,不但要学生听、看,还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平等竞争、热烈讨论的和谐气氛,促使他们去想、说、做,互相鼓励,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议论要以自学为基础,教师起引导作用。教师引导要有目的性、针对性,重点突出,还要准确把握议论内容的深浅,要论得有理,议得有味。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和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
4 从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调整教学策略
新课程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教师由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指挥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做一个称职的引导者。所谓“引导”就意味着教育是有目标和方向的。首先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是经验重新组织和重新解释过程。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其次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教师在学校里还肩负着帮助学生增加自我价值感和追求成功的责任。积极为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服务。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在迷途时,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明辨方向。
做一个优秀的组织者 。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怎样交流讨论,怎样总结反思等等,各种信息的交流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组织。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组织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好课堂应该是有组织的认知活动过程,有序有效的组织教学才能使课堂效益发挥最大化,才有可能使更多的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
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叶澜教授说过:“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学习离不开学生与学生合作、教师与学生合作。要想培养出具有合作精神的学生,首先教师应该有合作意识,扮演好合作者的角色。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要用自己的好榜样去教人,才能收到训练和熏陶的实效”。身教重于言教,做一个优秀的合作者。有些教师在布置给学生学习任务之后,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不管不问,变成了“悠闲的旁观者”。如此,教师怎能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困惑,又怎能去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呢?作为合作者应该把自己当成学习活动群体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与学生共同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乐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进而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也既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也要关注数学思考过程。也既将结果和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一起探讨,共同努力,针对学生实际,挖掘自身潜力,培养出一批批有真正能力的国家的建设者。
(作者单位:淮安市文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