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引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020-10-26夏琳琳
夏琳琳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语文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还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如何在阅读课上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是当下语文教学的关键之所在。正所谓“何以解忧,唯有阅读”,借助阅读的引领,施以巧妙的指导,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自然提升。
1 借助阅读,感悟写法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高年级学生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而这正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习作能力的关键,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具体地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的写法呢?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说明类的文章,作者在说明事物时语言准确生动,这时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去体会,从中学习其表达方法。比如《大自然的文字》一课,就是一篇说明性较强的科普小品文。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
针对这句“在森林里行走,有时会忽然看到树林当中立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便可引导学生仔细读一读,说说有什么感觉。这不仅让孩子们理解了作者用词的准确,而且形象地比喻,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花岗石的历史已经非常久远了。同时引导学生抓住“爬”字谈体会,让他们明确大石块重、移动缓慢之余,还体会到了作者拟人化的表达手法。理解作者借助拟人、比喻的手法,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大自然的神奇,读来妙趣横生。不仅领悟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与生动,而且潜移默化中习得了写作的方法,
阅读教学中,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一篇篇文章中锤词炼句,加强仿写练习。这种练习方式,既开阔了学生的写作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炼句表达的能力,更是对学生情感的熏陶。 如学生仿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一自然段:“来到骊山,我抬头仰望,只见骊山像一个绿油油的大巨人,笑嘻嘻地向我招着手。我还看到了那胖乎乎的如同小背篓一样的缆车,它跑得多慢呀,相信蜗牛小弟都爬到它前面了。”
再如,苏教版十二册的习作3是“介绍一种美食”,学生小奕独具匠心,以特有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写出了自己眼中的饺子。他是这样写的,“水饺味道鲜美,模样特别,看着还有一种不一样的温馨呢。你看,饺子馅在白色的饺皮里安居乐业,享受着饺皮妈妈般的关怀,饺皮外透着的那抹鲜艳的绿色,不正是饺皮妈妈焕发着的生命力吗?就在那一刻,十一岁的我对水饺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阅读使学生掌握文章内容、了解文章语言特色、明确文章写法、感悟文章立意和主题思想的重要方式。每一篇文章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特色,因此通过广泛阅读从中感悟文章的写法,对于提高阅读素养和习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2 文中体会,学习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的书。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分门别类积累词句。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熟练技能。”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在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阅读,在文中体会、揣摩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学习优秀文章的写法。如《小草和大树》一课,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整篇文章,语言简练,条理清楚,作者运用了先概括描写后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不仅让孩子们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的内容,而且对于文章的脉络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接下来的习作我们便尝试让孩子们以这种先概括描写后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来完成,效果很不错。
再如《钱学森》一课,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倒叙的表达手法,将本应放在篇末的段落做了开头,但丝毫没有影响整篇文章的完整性,反而大大增强了表达了效果,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这种别致的手法,对于孩子们来说是耳目一新的,大有跃跃欲试的兴奋与激动。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果不其然,周末布置的一篇以倒叙为表达手法的小练笔,算是真正走进了孩子们的心中,收获斐然,不乏精彩的篇章。
其中小盈同学是這样开头的“我越来越爱我们的学校了,午后时分那美轮美奂的乐曲声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陶醉着我,真想翩翩起舞一番。哦,你可别以为是广播室放的音乐,那可是我们大家自己演奏的呢。听,二楼飘来的是铿锵有力、节奏明快的口琴声;三楼嘛,可得好好听,不仅有跌宕起伏、悦耳动听的古筝曲,还有那悠悠绵长、动人心弦的葫芦丝;四楼可是我们六年级集体吹奏的妙不可言的竖笛协奏曲……”读到这儿,大家一定很好奇吧,是这样的,这学期我们学校积极创建艺术特色学校,开展了“人人会演奏,曲曲不离口”的艺术展示活动,小盈选取了这一题材来表现倒叙手法,效果的确不错。
阅读素养和作文能力的提高,并不是考死记硬背那些抽象的写作理论就能完成的,而是通过阅读来体验和感悟文章的写法,然后潜移默化的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获得写作方法,才能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3 读中领悟,提升写法
学生在阅读中体会领悟,触类旁通,对提升写法益处极大。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既是生活。留心观察,生活处处都有素材。面对景物,调动一切感官去体验;面对事件,发挥一切想象去体验;面对人,联系一切阅历去体验。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人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上,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人有别于他人的地方。着力地渲染与刻画,便会塑造出一个颇具个性的人物。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揣模人物的个性特点,富有成效。
如《林冲棒打洪教头》就是一篇很有语言特色的课文,它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性格鲜明可感。如比武之中,洪教头的“脱”、“拿”、“掂”、“耍”、“喝”、“敲”、“冲”,就把洪教头无视林冲、以势压人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而林冲的“横”、“抡”、“扫”更是干脆利落,体现了不甘示弱、迎头痛击的磊落态度,令人喝彩。
借助诗歌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表达方法,仿写创作诗歌,也是提升写作能力的一个好办法。习作教学中,经常有学生的习作开头和经过写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而到结尾时不是草草收笔,就是戛然而止。搞得文章意犹未尽、支离破碎。而此时,就可以借助诗歌进行结尾。如苏教版十二册习作2“要求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表达对他们的爱。其中有一个女孩儿这样结尾:
蓦地,我想起了一首小诗。
当然知道
太阳出来时雪人就会融化
心里还是会忍不住难过
我要在雪化之前
热情地拥抱你
大声地告诉你
我想永远和你在一起。
妈妈,您就是那位雪人,
我要大声地告诉您:妈妈,我爱您!
结尾的这首小诗,生动地描绘,传神地比喻,快乐地将对母亲的爱加以升华、凝聚。是不错的点睛之笔。
学完《草原》一课,小雯同学是这样结尾的:蒙汉两族人民难舍难分,情真意切,这真是:
年年岁岁人相似,
岁岁年年情不同。
蒙古盛景看不尽,
不及草原动我情。
习作3《介绍一种美食》,小航同学则是这样结尾:
沸腾鱼好吃、爱吃,
余味无穷。
那麻辣的浓香在我的舌尖
跳起愉快的恰恰;
沁人的辣,醉人的香,
催生我心中的甜蜜与欢乐。
也有不少学生更富创意,他们将精湛的古典诗句应用于结尾中。如:
“难忘啊,这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天。”
“妈妈的爱时刻包围着我,温暖着我,真是一片冰心在玉壶呀!”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充分利用每一篇课文,每一句话,哪怕是一个词语,引领孩子们去體会,去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并不断实践,相信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并不是空话,必将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宁安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