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任务学习,让学生爱上操作
2020-10-26黄静
黄静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技能,培养了创新精神和主动学习的习惯。本文通过具体实例论述了“任务驱动”教學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 任务驱动;原则;评价任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7-0189-02
在提倡生本教育理念的今天,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适应学生的多方面需求,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每一个教师应该不断思索的问题。通过近15年的教学实践与摸索,笔者认为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以下是根据笔者的日常教学和实践,对信息技术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例谈一些做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法,它的显著特点是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这门实践性非常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学科来说,这种方法是非常实用而有效的。
二、例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原则
(一)任务设计目标明确性原则
课堂教学目标应遵循实践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原则,任务明确学而有趣,这就要求教师设计总体教学目标时,再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实例一]《信息的采集》一课中,我先设置“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这个大任务,然后又细化为:保存一个介绍青海美食或青海旅游等方面的页面?保存网页上的图片?保存网页上的文字等子任务,对于“保存网页上的图片”这个子任务,又可以分为:保存“你最喜欢吃的一种美食”“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的图片等子任务?这样学生就有明确的任务,操作起来难度也不大,而且学会方法之后也能触类旁通,不仅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果简单地下达“保存网页上的一张图片”的任务,学生就会漫无目的,不知如何操作,教学效果就难以达到?
(二)任务设计难度适合性原则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任务难度要适当。
[实例二]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开学第一课”,请学生回答一份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如:
①在家中,你一般利用电脑做什么吗?
②如果家中电脑能上网,你一般都会在网页上浏览什么?
③你还对计算机哪些知识最感兴趣?
此调查问卷基本可以了解他们对计算机的掌握情况及对计算机学科的态度,为教师设计任务的难度、层次提供较准确的依据。由于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其中部分学生对一些操作已经很熟悉了,有的则只能在小学阶段的课堂上使用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的知识几乎一无所知,如果给他们相同的、中等难度的任务,就可能出现这样的局面:程度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接下来无事可做,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会逐渐滋长自以为是、不求进取的思想,养成懒懒散散的习惯;一部分学生刚好完成任务,他们能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感,增加了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自信心;而对于较少接触电脑的学生来说,在有限课堂时间内很难完成任务,从而对信息技术课渐渐失去兴趣。这样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整体效果无疑是不理想的。针对这种状况,笔者在上课时安排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任务进行实践,如让基础好的学生在完成简单任务的基础上举一反三,通过自学进一步探究有没有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最快捷等;对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降低任务的难度,同时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让他们有信心,爱上操作,尽量做到统筹兼顾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
(三)任务设计增强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务有趣味,有吸引力,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且设计的任务还要有创新性,给学生留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实例三]在《搜索引擎的应用》一课中,设计“开心辞典”的游戏互动环节,设定一些涉及与“足球”“流行音乐”“明星”“游戏”等有关的问题任务,并以小组比赛的形式看哪一组最先找到正确的答案,因为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对他们有吸引力,他们会主动进行搜索,并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搜索引擎和最简练的关键词,学生有了发挥的空间,就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学效果也能进一步提高?
(四)任务设计整合多学科性原则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通常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把学科“任务”融入到真实性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
[实例四]《Word中自选图形的应用》一课中,在讲授完自选图形的“绘图”工具栏和基本类型使用方法后,让学生利用自选图形组合设计一幅有主题的画,最后的完成效果真是出乎意料,学生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作品有吉他?城市夜景?宇宙星空?可爱的校园等优秀的作品?在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中,将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构图意识和审美观,开拓了学生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学会用纸笔画画之余也可以将画面用鼠标绘制出来?
三、完成任务的过程
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这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尤其是后进生,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以免使这部分学生掉队并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要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任务。另外,教师要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完成任务,让学生的创作得到完整的发挥。再有,如果任务的工作量和难度大,教师可采用学生分小组的形式去讨论、分工并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相协作的能力。
四、展示评价任务阶段
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下的学习效果的评价,既要注重对任务完成的结果或作品的评价,也要重视对任务解决过程的评价,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做比较客观的评价。学生在完成一项任务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及时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反馈和评价。这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互评,然后选出三、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做演示,先由学生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操作过程,再由其他同学对操作过程进行评论,最后,由教师指出其中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或操作来完成同一任务。
五、结语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信息技术学科,它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确定适合自己和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宫永旺.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J].考试周刊,2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