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重建联合全子宫切除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的手术护理研究
2020-10-26安美华
安美华
【摘 要】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盆底重建联合全子宫切除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的手术护理配合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特定时间段我院妇科接收的41例重度子宫脱垂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盆底重建联合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并且在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评价患者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结果:41例重度子宫脱垂患者实施盆底重建联合全子宫切除术治疗之后效果显著,并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在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的治疗中实施盆底重建联合全子宫切除术效果显著,并且在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能搞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广大医护人员在临床中推广并使用。
【关键词】 盆底重建;全子宫切除术;重度子宫脱垂;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711.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9-119-01
引言
子宫脱垂是妇科常见并发症,多发于中老年女性,患者子宫从机体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常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且盆底支持结构出现退行性病变,从而导致盆腔功能异常。据统计,我国子宫脱垂发病率为1%~4%,且近年来发病人数逐渐增多。其发病因素与患者本身组织结构缺陷、产伤、外伤等有关。随着病程迁延,病情严重者子宫体可脱出阴道口外,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需及时行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但术后并发症多,恢复缓慢,且相关调查发现其复发率高达20%~40%,部分患者需经二次手术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妇科接收的41例重度子宫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45~70岁,平均(65.25±3.61)岁,病程3个月~2年。
1.2 方法
1.2.1 术前心理护理
患者因病程长影响生活及社交,易产生自卑、孤僻、焦虑等心理;而手术将导致患者丧失子宫,因此患者在术前也易产生不良情绪。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及心理状态,使用恰当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讲解手术方式,尤其是手术方式所具有的应用优势,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告知患者丧失子宫并不会对日常生活产生显著影响,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建立心理防御机制。
1.2.2 术前准备
术前1日,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手术准备,包括禁食、禁水、清洁身体、更换床单等,术前24h给予患者半流质饮食,术前晚、术日晨温肥皂水清洁灌肠,使患者排尽肠道内的粪便,减轻腹压。术前1周患者行阴道准备,用0.1%高效碘溶液阴道灌洗联合雌激素乳膏阴道上药,每日2次,白天加用雌激素润滑的子宫托固定还纳的子宫,晚上自行取出。
1.2.3 术中护理
术中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注意保暖,避免术后发生低体温。
1.2.4 术后
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如有异常及时匯报医生;定期检查患者切口及会阴处血块和出血情况,并以碘伏擦拭外阴,将碘伏砂条置于阴道,48h后取出;切口未拆线前留置尿管3~5d,并每日清理会阴,预防感染。③生活护理:给予高蛋白、维生素流质饮食,均衡补充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协助患者床上、床下活动,指导患者下床适当站立或行走;定期询问排便情况,如有便秘则给予其药物通便。④并发症防控:予以下肢气压泵治疗,以预防静脉血栓;术后2d协助患者站立和行走,需注意运动适量。⑤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并发症、饮食搭配、卫生清洁和运动训练知识及注意事项,叮嘱其不可长久站立或负重活动;院后3个月1次电话或上门随访,随时了解患者康复情况。
2 结果
2.1 经过调查,41例重度子宫脱垂患临床护理某市第二人民医院(473000)魏芳盆底重建联合全子宫切除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的手术护理配合者,PCDI-20、PFIQ-7、PISQ评分分别为(15.18±4.25)、(11.25±3.98)、(78.25±8.52);生理机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8.95±4.25)、(76.55±4.52)、(79.85±4.25)。
2.2 护理满意度41例患者中,38(92.6%)例非常满意;2(4.8%)例基本满意;1(2.4%)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7.4%。
2.3 并发症发生率41例患者,1(2.4%)例发生膀胱活动异常,1(2.4%)例发生尿失禁,并发症发生率为4.8%。
3 讨论
子宫脱垂主要由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或分娩引发,临床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残余尿、排便障碍等。子宫为女性重要生殖器官,同时亦为重要内分泌器官,在子宫切除术中由于盆底支持韧带主韧带与骶韧带离断,导致盆底继发损伤,术后易引发阴道长度缩短、张力性尿失禁、阴道穹隆脱垂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另外,切除宫颈造成腺体分泌不足,滑润作用丧失,引起阴道干涩,降低患者性生活质量。因此,子宫切除后应进行盆底结构修复,以恢复患者盆底功能及正常性生活。盆底重建通过置入网片恢复脱垂的子宫及盆腔脏器原有解剖结构,进而恢复盆底功能。网片能加强后盆腔骶棘韧带、中盆腔盆筋膜腱弓和前盆腔耻骨宫颈韧带,重建盆底组织结构,全面修补盆底,进而提升并承托盆腔脏器,维持盆腔结构稳定,恢复盆底功能。研究指出,采用盆底重建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特点,其安全性和可行性均较高,且有助于避免生物补片引发的不良反应。另外,患者术后易出现阴道干涩、补片暴露、出血等并发症,因此,术前术后应保持阴道清洁,术中需采用最小阴道切口,同时规范手术操作,以保证手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林冬红.盆底重建联合全子宫切除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9):204-205.
[2] 夏鸽.盆底重建术预防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器官脱垂的近期疗效[J].江苏医药,2014,40(2):194-196.
[3] 张坤,曹东亮,吴爵,等.9例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联合经阴子宫全切术的护理体会[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9(4):512-514.
[4] 戈禹,刘君.盆底重建术治疗老年子宫脱垂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355.
[5] 乔海英.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疗效比较[J].临床医学,2015,35(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