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中的良肢摆放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0-10-26张婷婷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9期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效果分析脑卒中

张婷婷

【摘 要】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中的良肢摆放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接收的7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组护理,对照组(35例、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35例、加入早期康复护理良肢摆放),对比两组护理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同对照组数据比较,观察组患者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较轻,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良肢摆放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减轻患者脑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良肢摆放;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9-115-02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并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最高,由于发病后脑神经功能损伤严重,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语言以及吞咽等功能障碍。尤其是下肢功能障碍导致患者无法正常生活,长期卧床会导致患者出现压疮、下肢静脉血栓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因此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为此,本文将详细分析了早期康復护理中的良肢摆放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具体详情叙述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所有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平均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包括20例男性和15例女性,平均年龄(58.5±3.2)岁,对照组患者包括男性19例和女性16例,平均年龄(59.0±3.5)岁;组间患者临床基本资料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良肢摆放护理,①详细评估患者病情、心理状态以及日常护理中常出现的问题,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方案;②早期宣教指导: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的发生因素、治疗相关知识、相关注意事项、早期康复锻炼方法及重要性,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③心理康复指导:及时对患者进行语言沟通及鼓励安慰,尽早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治疗信心和依从性增强;④肢体摆放管理:首先要详细掌握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情况,以每两小时更换体位一次方式进行体位调整,仰卧位摆放:患者背部垫软枕,将肢体自然伸直摆放,膝关节略微屈曲,脚下放足托,避免发生足下垂内翻健侧。患侧卧位摆放:患侧肢体位于下方,自然伸直上肢,轻度屈曲膝关节。健侧卧位:协助患者自然躺在枕头上,调整最佳的舒适角度,将软枕放置躯体两侧受压部位,指导患者将患侧上肢自然伸展,并将患者肩胛骨垫起;同时要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减少压疮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并根据患者肢体恢复程度逐渐增加康复训练,训练强度要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而定[1]。

1.3 观察标准

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方式采用脑卒中量表(NIHSS)评定,42分为总分值,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则分数越高。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MA量表评分比较,日常生活能力采用ADL量表评定,每项指标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指标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描述用(x±s)、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组间康复护理效果

康复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各指标评分结果分别为(26.5±2.3)分、(55.4±2.2)分、(63.4±1.2)分,对照组上述指标评分结果分别为(26.9±2.4)分、(55.5±2.3)分、(63.5±1.3)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较小(t=0.711、0.185、0.334,P=0.479、0.853、0.739);通过康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效果更佳,其中观察组上述指标结果分别达到了(13.2±1.2)分、(79.4±3.6)分、(88.3±2.6)分;而对照组指标分别为(20.6±1.5)分、(72.2±3.2)分、(74.8±2.1)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t=22.790、8.843、23.896,P=0.000、0.000、0.000)。

3 讨论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及后遗症多等特征,临床针对该病主要采取溶栓治疗,通过治疗恢复患者脑部正常血流,减轻缺血程度及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但治疗后多数患者均会存在肢体及语言功能障碍,并且受到病情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依从性均较差,因此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研究,通过多方研究探寻一种最佳安全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案,及时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是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关键[2]。

为此,本篇文章对脑卒中患者采取了早期康复良肢摆放护理,并取得了较好的康复护理效果。该护理措施主要是通过风险评估,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因此确保了护理的有效性;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从而最大限度缓解患者过度焦虑恐慌情绪,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及依从性。而良肢摆放主要是通过仰卧位、患侧卧位及健侧卧位3种肢位摆放方式进行交替更换,同时在调整体位时及时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康复锻炼,从而能够有效达到防止痉挛,促进肢体血液循环、保护关节功能以及提高肌肉功能恢复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并发症发生,从而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尽早恢复,能够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最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帮助患者提高生存质量[3]。

由上可知,早期康复良肢摆放护理对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速度、增强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及改善生活质量起到重要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邱青青,蔡珍芝,温金凤,等.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188-190.

[2] 谢清兰.早期康复护理中良肢摆放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2):117-119.

[3] 王晴.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J].当代临床医刊,2019,32(1):61,33.

猜你喜欢

早期康复护理效果分析脑卒中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早期康复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