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探究

2020-10-26尹凤梅刘斌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课件

尹凤梅 刘斌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去接触网络。规范学生文明上网,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模式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面临的问题,需制订有效的对策;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

关键字:互联网+;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对策

一、前言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包含的信息良莠不齐,信息知识更新既有有益于教师提高个人职业道德修养的精华信息,也有腐朽教师精神思想的糟粕信息,这就需要教师有职业道德素养,能够从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和技能修养,既是为师之前提,也是从教之根本,更是“互联网+”时代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自己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在影响着学生的品行;为了在道德修养方面引领学生,成为学生追求的标杆和榜样,教师需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互联网+”时代,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不断涌现,部分教师存在吃老本的情况,多年来教学方式和内容一层不变,没有积极学习掌握适合新时代学生的教学手段。

在授课过程中照本宣科,没有对知识进行扩展和延伸,认为只要把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就算完成了教学工作,有些教师对教学内容没有合理的规划,没有提前备课,脚踩西瓜皮讲到哪里算哪里。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各方面知识信息的途径更多,部分教师对实时热点没有关注和了解,对学生提出的新观点和新问题不了解,没有用学生喜爱和感兴趣的方式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又死板,经常出现老师在上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学生在下似听非听、昏昏欲睡,师生之间的思维不在同一个纬度。同时,部分老师上课积极性不高,上课来得晚走的早,课上选择性讲的坚决不讲,要讲的尽量少讲。学生在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部分教师在课上不能及时答疑,课后没有继续跟踪,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失去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老师也不原因解答学生的问题,陷入恶性循环。

上述问题都是教师教学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的,违背了教师技能专业、刻苦钻研、热爱工作和对学生负责职业道德修养。

(二)利用互联网便利,丧失道德底线触碰法律红线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查阅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部分教师却利用这种便利对他人文章进行剽窃和抄袭。高校教师身为学术研究带路人,肩负着培养国家栋梁和科教兴邦的责任,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和名声,不顾学术的权威性和严谨性。教师抄袭不仅浪费了学术资源,而且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容易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近年来,各大高校教师抄袭的报道屡见不鲜,仅2018年媒体就报道了500多所高校存在论文抄袭现象,甚至学院院长本应是该学科和专业的领头人却在一次次抄袭中丧失了道德底线。

在“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薪资待遇私密信息和各类消费容易公开透明,部分教师喜欢和别的行业比,下级和上级比,有些教师心理存在不平衡;追求与自己收入不相符的物质享受,从而逢年过节违规收取学生家长的礼品和红包。虽然八项规定极大遏制了教师的收礼,但是微信支付宝等支付软件的推广,隐藏的红包和转账功能却让教师收礼有了更便捷隐蔽的渠道,触碰到法律的红线。

(三)过度依赖互联网多媒体

在“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的高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完全忽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部分老师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课件的美观上,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花费时间较少,课上容易被课件牵着走。有些学科内容对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很难通过多媒体把其中的逻辑展现清楚,有的教师作为课件的播放者,思维没有跟随课件内容,不知道学生的思维进度到哪里了,容易出现学生没看完就翻页了。同时,课件包含的信息量较大,学生无法抓住主要知识点,大量的内容进入学生大脑,容易思维跟不上,一堂课下来什么都没有记住,课下需要花费时间重新学习,违背了多媒体教学的初衷。而且,课件的外观表现有时候会分散学生一部分的注意力,造成学生部分注意力在新奇美观的画面上,没有注重内在深入的科学知识和内容。

过度依赖多媒体,学生关注点始终在多媒体上,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减少,没有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身的道德行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不断影响着学生。

三、“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对策

(一)优化高校教师评价机制,建设崇德的评价制度

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不仅要把教学的效果、学生取得的成绩、科研内容和发表的文章作为评价标准,还应该把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在教师的评价机制中,建立起学校、家长、学生、教师自己等多级评价机制,把教师的自我评价作为中心,让教师主动的不断改善自身存在的问题。每个教师的能力和特长不一样,针对不同的水平、学科和年龄的教师不能按照同一标准来进行评价,对教师进行分类比较评价。

(二)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教学效果

“互联网+”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高校教师身为学术研究带路人,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教兴邦的责任,教师应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创新的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学校也应该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学习条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为教师提供学习条件,教师有了沉淀积累才能有更多的干货传授给学生。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学习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知识,结合沉淀积累的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三)奖惩分明,坚守道德底线法律红线

对于辛勤付出工作积极性高的教师要及时给与奖励,对不同追求、不同地方、不同经济条件的教师可以采用物质和精神差异化奖励方法。对待遇薪资较少的教师侧重物质方面的奖励,物质福利条件较好的教师侧重精神奖励,通过给与表彰,树立榜样,创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激励教师努力工作。对于工作积极性较差的教师,可以采用和奖励相反的措施,打破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机制。

针对教师抄袭剽窃文章和违法收取礼品的情况,采取三个有效措施。第一,要加强教师的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的学习,让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和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做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第二,要加强和完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出台具体可实施的的法律条款。第三,各高校成立专人小组每年定期对教师的文章进行查重,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接受广大群众的举报;对违反教师可采取警告处分、开除职务、移交司法机关等多重处理方式,遏制腐败,坚守道德底线法律红线。

四、结语

在“互联网+”的新时代,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面临着重重困难,教师需要重视和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把教书育人的责任记在心中,坚持立德树人,以德感人,严谨治學,依法执教,严守师德规范,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课件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