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例雏鹅痛风病的诊治

2020-10-26赵运吉

家禽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雏鹅沉积痛风

赵运吉

中图分类号:S858.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0)9-0045-03

痛风病是因动物体内蛋白质代谢障碍所导致的一种高尿酸血症,临床上以内脏、输尿管、肾脏、关节腔等处沉积尿酸盐和尿酸结晶为特征。多见于青绿饲料缺乏的冬春季节,雏鹅、青年鹅、成年鹅中均有发生,尤以雏鹅和仔鹅多见。

1  一例因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导致的雏鹅痛风病

1.1  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  2019年11月2日,山东省郯城县杨某自江苏省某种鹅场购进1日龄雏鹅3 600只,因当地没有雏鹅专用饲料,按照种鹅场的建议,直接使用了某品牌的肉雏鸡颗粒料(适用期0~14日龄)。雏鹅3日龄开始,表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炸毛,脱毛;喙和蹼颜色苍白,贫血;不愿走动,驱赶时行动迟缓,跛行,腿、翅关节肿胀,触摸有痛感,严重者卧地不起;排白色糊状稀便,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每天都有死亡的雏鹅,到6日龄时死亡950只。

1.2  剖检变化  剖检,部分死亡病例在胸腹壁、心脏、肝脏、肠道、肠系膜、腹膜等多处见有石灰渣样尿酸盐沉积,部分病例胃肠道、肝脏与胸壁粘连;肾脏肿胀,斑驳状,表面有尿酸盐沉积形成的白色斑点,输尿管肿胀增粗增厚,内部充满白色尿酸盐;跗关节等多处关节腔内有白色尿酸盐沉积。

1.3  实验室诊断  取肾脏、输尿管等处的白色沉积物制作触片,置于低倍显微镜下检查,可见针状尿酸盐结晶。

对养殖户使用的肉雏鸡颗粒料,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为20.1%(雏鹅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日粮蛋白水平为15%)。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雏鹅痛风病。

1.4  治疗  在原用肉雏鸡颗粒料中掺拌30%玉米糁;添加饲喂切碎的大白菜叶;饮水使用0.2%~0.3%小苏打水。3 d后,症状明显减轻,有零星死亡,5 d后鹅群恢复健康。

2  一例因饲料钙含量过高导致的雏鹅痛风病

2.1  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  2020年5月10日,养殖户王某购进雏鹅3 000只,并已注射抗小鹅瘟血清、鹅副粘病毒蜂胶灭活疫苗等。雏鹅开食后,使用自己配制的日粮,配方为(%):玉米55.0,豆饼24.0,粉碎的稻糠10.0,麸皮5.0,饲用酵母2.35,磷酸氢钙2.0,氯化胆碱1.0,食盐0.3,蛋氨酸0.12,复合维生素0.03,微量元素添加剂0.2。雏鹅自15日龄开始出现零星死亡,送当地兽医站门诊剖检,诊断为鹅副伤寒,先后使用过环丙沙星饮水、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拌料,均无效果。

养殖户自述,15 d前,雏鹅精神不振,羽毛蓬乱,不愿活动,地上有脱毛;食欲不振,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每天都有几只雏鹅死亡。经检查,大群雏鹅精神欠佳,粪便稀薄,污染肛门周围羽毛,呈白色石灰样,或绿色、黑色;肛门松弛,闭锁无力;喙、蹼颜色浅淡苍白;行动不便,运步迟缓、跛行,有的瘫痪卧地,无法行走,或蹲坐,或单肢站立;腿部关节肿胀,触之较硬实、有痛感;个别病鹅,鹅翅变形;采食量明显减少,雏鹅消瘦,生长缓慢,体重较健康雏鹅明显瘦小。

2.2  剖检变化  挑拣大群中症状典型的病雏鹅10只、病死雏鹅6只进行剖检,可见肾脏肿大,颜色变淡,有红白相间的花斑,表面有白色斑点;输尿管肿大增粗,切开见内部有大量白色尿酸盐沉积,管壁增厚;肝肿,瘀血;心包积液,心包、气囊上有大量白色点状沉积,气囊混浊、不透明;肠系膜、腹膜、腺胃黏膜、肌肉表面等处均有不同程度白色豆腐渣或石灰渣样尿酸盐沉积;腿部关节腔内有白色尿酸盐沉积。

2.3  实验室诊断  取心、肝、脾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未见有细菌;取病料接种在普通琼脂培养皿上,置37 ℃恒温箱中进行一般细菌培养,未见细菌生长;刮取肠内容物,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低倍显微镜下,未检出球虫卵囊。

取关节腔、输尿管内白色沉积物,低倍显微镜下检查,见大量针尖样尿酸盐结晶。

对养殖户使用的自配日粮,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为16.8%,含钙量3.09%;自配饲料所使用原料之一豆饼的含钙量为9.23%(正常值为0.32%)。确认使用了掺杂泥沙、石粉的劣质豆饼。

2.4  治疗

2.4.1  调整日粮结构,降低饲料蛋白和钙的水平  修改自配日粮配方(%):玉米50.0,豆饼20.0,米糠14.0,麸皮10.0,大麦芽3.0,骨粉1.7,氯化胆碱0.5,食盐0.3,砂粒0.3,微量元素添加剂0.2。选用优质原料配制,立即停止使用磺胺-5-甲氧嘧啶拌料治療。

2.4.2  促进尿酸盐排出  提供清洁饮水,或直接饮用0.2%~0.3%碳酸氢钠;喂给适量切碎的青菜叶。

2.4.3  中药治疗  每1 000只雏鹅用金银花、板蓝根、车前草各500 g,丹参、陈皮各200 g,甘草100 g。粉碎机打成细末,开水冲调,纱布过滤。药水加入饮水中2 h饮完,药渣拌料喂服。每天1次,连用3 d。

经5 d治疗,只有零星死亡,7 d后停止死亡,鹅群恢复正常。

3  讨论与总结

3.1  发病原因

3.1.1  饲料营养原因  ①饲料原料(豆饼、鱼粉、肉骨粉等)及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过高。蛋白质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尿酸,正常情况下通过肾脏代谢排出体外。如果雏鹅日粮中蛋白含量超过15%,肾脏代谢发生障碍,导致血液中尿酸水平过高,不能通过肾脏代谢排出体外的尿酸便以尿酸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肌肉、肠系膜、腹膜以及肾脏、肝脏等脏器表面,进而引发慢性代谢性疾病即雏鹅痛风。病例1中的雏鹅直接使用了0~14日龄肉雏鸡专用颗粒料,蛋白质水平达到了20.1%,而雏鹅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蛋白水平仅为15%,病因是使用过高蛋白质含量的日粮引发了雏鹅痛风;②饲料中矿物质含量配合不当,可溶性钙质含量过高  饲料中如果含有过量的贝壳粉、石粉等,这些可溶性的钙质超出了机体的吸收和排泄能力,就会从血液中析出来,沉积在机体的内脏和关节中,从而引发痛风。雏鹅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日粮含钙量在0.80%~1.00%左右,而病例2中养殖户所使用的的日粮蛋白质含量达到了16.8%,含钙量为3.09%,蛋白质水平高,可溶性钙质含量远超正常水平,因而雏鹅发生了痛风;③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饲料中长期缺乏维生素A,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完整性被破坏,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和排泄功能,也会使尿酸盐沉积发生痛风。

3.1.2  中毒因素  某些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如氨基糖甙类、磺胺类、呋喃类等)、肾毒性植物毒素和霉菌(如赭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卵孢霉素等)以及某些重金属,都可损害雏鹅肾功能而引起痛风。如长期使用磺胺类药物,又没有配合适量的碱性药物如小苏打等,就会导致磺胺类药物以结晶形式析出,沉积在肾脏、输尿管等处,使排泄障碍,引起痛风;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可增加血液中的尿酸水平,从而引发痛风。

3.1.3  饲养及管理因素  鹅舍内环境污秽,卫生条件差,空气污浊,氨气浓度高;舍温不稳,忽冷忽热或过冷过热;舍内通风不良、湿度过大;群体饲养密度过大等,都可成为痛风发病的诱导因素。雏鹅日粮中含盐量过高或饮水供应不足,还可损伤肾脏,浓缩尿液,减少尿量,从而使尿酸潴留,是引起尿酸血症而导致内脏型痛风发生的常见原因之一。此外,如果雏鹅饮用的地下水含有高浓度的钙盐和镁盐尤其是重碳酸盐、氯化物和硫酸盐等,也容易诱发痛风。

3.1.4  疾病因素  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雏鹅痛风,使雏鹅的病死率达到了20%~50%[1]。实验室检验表明,有些病例分离到了新型鹅星状病毒,此病毒会导致雏鹅肾脏肿胀,肾功能衰退。此外,禽肾炎病毒和其他相关病毒等都具有一定的嗜肾性,能引起肾脏功能性损伤,引发肾炎、肾功能障碍,最终造成尿酸盐的排泄障碍,并沉积在机体肌肉、内脏等多处而引起痛风。

3.2  预防

3.2.1  供应全价日粮,严格控制日粮中蛋白水平  鹅是草食性水禽,食性杂,耐粗饲,消化能力强,能较好地利用粗饲料。配合雏鹅日粮应以青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特别是日粮中蛋白水平要合乎雏鹅不同阶段生长的需要,不可过高。不用陈化、劣质、霉变饲料;使用适量的肾肿解毒药如小苏打、乌洛托品等可促进体内尿酸盐排出。

3.2.2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鹅舍环境卫生、温湿度适宜、通风透光和合理饲养密度,定期进行消毒,按照免疫程序科学进行疫苗接种,预防病毒病的发生,正确使用磺胺类等对肾脏有毒害的药物,减少疾病对雏鹅肾脏的损害。

3.3  治療  发现雏鹅患上痛风后,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对因使用了高蛋白饲料引起的雏鹅痛风,要立即停用高蛋白饲料,通过掺拌粗饲料、减少日粮供应量、多喂青饲料等方法降低日粮蛋白质的含量,同时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多维素,如维生素A、D、B等。对因日粮中矿物质含量过高或钙磷比例不当引起的痛风,要立即纠正饲料配方组成;对因磺胺类药物使用不当引起的痛风,应立即停止使用或减量、正确使用,同时供给充足饮水和新鲜青绿多汁饲料。已发病的雏鹅,可使用大黄苏打片1.5片/kg体重拌料,2次/ d,连用3~5 d;也可用0.2%~0.3%小苏打饮水,以中和尿酸;多饮水,促进尿酸盐排出。

参考文献:

[1]  田家军.致雏鹅痛风新型鹅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对雏鹅的致病性[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9.

猜你喜欢

雏鹅沉积痛风
治痛风不能“见好就收”
治痛风不能“见好就收”
雏鹅水中毒的综合防治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浅谈雏鹅养殖关键技术措施
浅谈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雏鹅育雏前的准备工作与育雏方法
精神压力大可诱发痛风
无人机作业参数对喷雾沉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