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生应急能力的培养

2020-10-26张瑞

教师·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应急能力小学体育培养

张瑞

摘 要:如今全面提倡素质教育,这就要求学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尚小,碰到一些紧急情况时容易惊慌失措,因此,在体育课中注重学生应急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文章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希望能够带给大家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小学体育;应急能力;培养

一、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如煤气泄漏、中暑、溺水、火灾等。而这些安全事故对年龄尚小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黑洞一般的存在,无情地威胁着他们的生命。有数据表明,我国儿童阶段的意外死亡率为7%~10%,意外死亡或成了我国儿童死亡的第一死因。因此,对学生进行应急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义务教育体育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强调应当对学生进行生理、心理等多项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应急能力。笔者根据当下文献研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应急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二、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

(一)培养学生生存意识的具体措施

小学体育课不应当只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应该是对学生的生存意识进行培养,这也是应急能力培养的一部分,只有学生自身的生存意识足够强,才能够更好地避免意外危险的发生。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小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娇生惯养,生活条件优越。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十分欠缺,长期依赖父母导致他们几乎丧失了應有的生存意识,完全没有自我生存的能力。针对这一点,应当对体育课程进行适当的改革,对学生的应急生存能力进行培养。但是现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往往是缺少这一部分内容的。即便是有,也只是简单的口头教育,即对一些材料进行宣传。这样简单的口头教育往往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对生存意识的培养依旧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同时这也是应急能力培养没有效果的根本原因。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一些小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在学生玩耍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抬杠”的小游戏,因为被抬起的学生自己悬空,所以抬的学生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松手,因为一旦松手,被抬学生的头部就会着地,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这个游戏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感受对他人的责任感,感受自己生命的宝贵。

(二)应对安全隐患的应急措施训练

生存意识的培养还应当包括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的应急措施等内容。例如,在进行“走”的教学课上,体育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个“学生过马路”的情境,告诉学生应当遵守交通规则,一慢二看三通过。当然,这个游戏中的“红绿灯”实际上就是安全意识的体现,这个游戏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很好地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另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应当结合一些可能遇到安全隐患进行教学。例如,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前滚翻”教学的时候,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前滚翻”的动作,那么就可以适当地进行拓展教学,渗透应急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鱼跃前滚翻”的教学,“假设自己骑自行车不小心碰到了石头摔倒,此时要如何做才可以保护自己不受较大的伤害呢?”这个动作的教学一方面能够激起学生对应急能力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生存意识,让学生在真正遇到危险时能够有意识地去保护自己。

三、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一)生存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体育课中渗透应急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的生存意识及生存能力的培养。到目前为止,我国尚且没有完善的生存培训机构,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对生存知识的了解少之又少,至于生存能力,更是无从谈起。这也是近些年校园事故频发,且伤害巨大的原因。例如,当校园内或者其他人员较多的区域发生火灾时,真正因为火灾身亡的人其实较少,而因为拥挤踩踏等情况死亡的人却很多。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没有掌握相应的应急措施,事故一旦发生便开始慌乱,没有抓住最佳逃生时间。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生存技能的教学,在日常课程中增加生存能力的培养课程,让学生能够拥有一定的自保能力,而这也是对我国现阶段生存教育空白的一次补充。

(二)生存能力培养的措施

1.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想要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那么必然要靠生存意识的督促。在小学体育课上培养了学生的生存意识之后,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存能力的锻炼。例如,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匍匐前进或者进行一些翻滚动作的训练,这样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四肢力量。通过翻滚能够让附着在身上的火焰熄灭,万一遇到了危险,也能够有能力自保。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操场上设置一次安全操练。假设学生在一栋大楼内,里面已经起火,学生要按照教师安排的逃生通道进行逃生。在这条逃生通道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障碍。例如,教师可以放置一些体操垫,并且告知学生这里只能匍匐通过,或者在一些地方摆放一些呼啦圈,让学生跳跃通过,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这些设置都是对学生应急能力的锻炼,一方面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确保学生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生存技能。

2.多方面协同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同时,体育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普及一些小知识。传统的口头教学可能效果不明显,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更加直观,还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标准的火灾现场逃跑视频,让学生进行学习。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组织一次野外登山活动。在整个登山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急救、包扎等一些基础的应急生存技巧的教学。小学生年龄较小,天生就爱玩,但通过登山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学习生存技巧,相较于课堂教学,效果往往更好。当然,登山活动是一项团队活动,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这样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总归是有限的,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必须团结起来,才能够解决困难。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小学生的生存能力培养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毕竟学生年龄还小,教师不可以操之过急,教授一些难度较大的技能,而要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教学。生存能力的培养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要有耐心。

四、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心理素质对学生应急能力培养的意义

即便学生有较强的生存意识与较好的生存能力,也不意味着学生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就能够很好地运用它们。当灾难降临的时候,他们很有可能会因为紧张慌乱,而反应迟钝,不知道如何是好。所以,体育课不仅要对学生的生存意识与生存能力进行培养,还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让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保持冷静,做出最正确的选择。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处理各种问题,不断成长。当危险出现的时候,如果是一片慌乱,那么必然会造成更大的灾难。所以,体育教师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心理素质是保证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保护自我的关键,但同时心理素质也是体育课上较难开展教学的一个点。尤其是当下小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一切都有父母幫助他们解决,这也就导致他们的心理素质极差。一旦遇到什么困难,他们就容易放弃,碰到一些情况甚至不敢去了解。体育教师应当着重在这方面下功夫,要有意识地改变学生的这些坏习惯,让学生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

(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

体育教学相较于其他的教学来说是比较宽松的,这意味着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有更多的可操作空间。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体育教师不要让学生自由活动,而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在这个时间内磨炼自己的性格,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教师一定要在保证学生生命安全的前提之下,让学生尽可能地多锻炼。这样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学生才能够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自保。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耐力跑的训练。在开始耐力跑之前,教师应当将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学生,先挑选出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出来跑。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耐力跑,这样能够形成竞争的氛围,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斗志。在耐力跑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极点”的情况,此时教师必须在一旁进行鼓励,让学生努力跑完全程。在学生完成耐力跑之后,教师一定要给以照顾,确保学生的身体安全。同时,学生在完成整个挑战之后,会有一种成就感,他们会知道,原来这些困难也不是那么的可怕。这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第一批学生完成训练之后,后面的学生看到这是可以完成的项目,自然也就愿意参加了,这样就能够很好地通过耐力跑来锻炼学生的性格与心理素质。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中渗透应急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下,存在的安全隐患实在是太多了,每一年因为突发事故而死亡的学生数据都触目惊心,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如果学生具有足够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自保能力,那么当灾难发生的时候,他们就能够保护好自己的生命,从而大大减少不必要的意外伤亡。当然,应急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体育教师切不可心急,而是应当循序渐进,从生理、心理等多个方面,帮助学生成长,为他们的未来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夏肖林.应将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纳入中国学校体育课程体系[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4):236.

[2]章建新.体育课应加强应急避险技能学习[J].体育教学,2005(1):32.

[3]单淑娟.探究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2):519-520.

[4]钱  珠.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6(7):214.

猜你喜欢

应急能力小学体育培养
论中小学校园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