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初探

2020-10-26唐亚洲

教师·下 2020年7期

唐亚洲

摘 要:学生的问题是问题化学习最为关键的要素,是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的起点。在设置学习任务之初,学生先行,提出问题,动机系统启动。教师以此为前提,以学科核心问题为基础,通过设计驱动性、推进性问题,推动学生解决问题,启发学生不断思考。文章以学生的问题“苏格拉底之死反映了什么问题?”为起点,反思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缺陷,重新对“雅典民主政治”内容进行设计,层层剖析,呈现了学习从主动发生到深度发生再到持续发生的过程。

关键词:学生的问题;问题化学习;“苏格拉底之死”

问题化学习是长沙市雨花区井湾子中学的一项省级科研项目的研究重点。问题化学习的显著特征是通过系列问题来引发持续性学习活动,它要求学习活动以学习者对问题的自主发现与提出为开端,用有层次、结构化、可扩展、可持续的问题系统贯穿学习全过程和整合各种知识,通过系列问题的解决,实现知识的整体建构、学习的有效迁移与能力的逐步形成。问题化学习是“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以学科的问题为基础、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的“三位一体”学习方式,这也是问题化学习课堂最基本的要素。而最為关键的要素是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即表现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至此,学生的学习动机系统启动,教师通过设计驱动性、推进性问题等辅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又生成新问题,师生之间不断追问,反思与拓展问题,从而实现聚焦于学科核心问题的目的。这一过程体现了学生、教师、教材之间基于核心问题不断进行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纽带,所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显得至关重要。下面,笔者以新教材中“苏格拉底之死”这一话题为例,就如何“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起点”进行教学设计,谈谈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苏格拉底之死”在部编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8页,课本对“苏格拉底之死”的介绍全文如下:“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是雅典公民。据记载,他最后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的罪名判处死刑。在被投入监狱一个月后,这位年已七旬的哲人遣退妻儿,在众位弟子面前饮鸩,从容就死。他认为,众人往往凭感觉和情绪做出决策,很容易盲目行事,所以多数不一定代表正义。他要求发出不同的声音,从而对雅典简单多数的民主制度提出异议。尽管可以逃生,但苏格拉底宁可为坚持自己的信念而死。”笔者在讲“古希腊的哲学”时,当讲到苏格拉底的哲学成就时,有一名学生突然问:“苏格拉底之死反映了什么问题,与哲学有关吗?”

哲学本义是爱智慧之学。教材正文提到的“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智者的代表,特别是苏格拉底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他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体现了古代希腊人对人性的探索由强调感性到强调理性的过渡,他认为“唯有理智最为可贵”,他还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要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这种质朴而经典的名言,正是其追求真理的理性思考,而教材将其作为“人物扫描”而录入也正是基于其在哲学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那苏格拉底之死反映了什么问题呢?苏格拉底之死是在探讨雅典民主时绕不过的话题。但考虑到初中生对这个问题难以理解,所以在最初设计教学时,只简单地带过,没有做更多深入的探讨。此次学生的提问,使笔者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并对教学进行重新设计。

设计主题:从苏格拉底之死看雅典民主政治的缺失。

设计意图:雅典民主政治是历史上重要的文明成果,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材主要从积极性方面来描述雅典民主政治,学生不能全面地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所以此设计想通过对雅典民主实践的探究,来帮助学生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在反思雅典民主的过程中,认识到雅典的民主是一种粗糙的古代民主。

设计方案:

一、直接民主——质疑苏格拉底之死

材料一  雅典审判苏格拉底的法庭是由500名来自社会各阶层民众的陪审员组成的。这类刑事审判一般投两次票,第一次是要表决是否有罪。苏格拉底的狂妄自大态度两次引起全场人群哗然,以致第一次投票以280票对220票表决他有罪。按照雅典惯例,第二次量刑表决是在起诉方面和被告方面提出的两个建议中作一选择。但他原先一再反复提出的荒谬建议使得陪审团以360票比140票判他死刑。

——董乐山《苏格拉底的审判》译序

问题设计: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置是否民主?简单多数的决策是否正确?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度有什么弊端?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公元前399年,雅典的三位公民墨勒托斯、阿尼托斯和吕孔联名将苏格拉底告上法庭,罪名是不敬城邦之神、发明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雅典法律规定,根据案情轻重决定陪审团规模,审判苏格拉底的陪审团规模为500人,这对雅典人而言不是一桩惊天动地的案子。法庭上苏格拉底发表了辩护演说,但没有博得陪审团的好感和同情,他宣称自己是最有智慧的,并以诘问的方式,质疑雅典公民的智慧,但法庭仍以280票对220票判他有罪。在量刑的问题上,苏格拉底提出自己非但无罪,而且还对城邦有益,却被视为藐视甚至戏弄陪审团而被判处死刑。因为雅典的民主是直接民主,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在审判苏格拉底的过程中,民众通过投票方式判处其死刑是符合民主程序的。但实际上,苏格拉底所做的仅仅是表述、教授和传播自己的思想,他的这些活动并没有触犯雅典法律。在一个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人们用非常“民主”的方式判处了一个无罪之人有罪,并且处以死刑。从程序和结果这两个方面来看,雅典民主制度确实存在很大缺失。

二、民主之弊——分析苏格拉底之死

材料二  他们大部分是文盲……民众法庭和公民大会上,都有专门负责宣读文献资料的会务人员,以便与会成员能较清楚地了解发生了什么,以及该如何判断。……表达能力强的人往往会在政治辩论或法庭辩论中胜出。

——冯金朋《公民社会的起源: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三  用抽签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或任何其他行业的人,而在这些事情上做错的话,其危害是要比在管理国务方面轻得多的。

——[古希腊]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吴永泉

问题设计:雅典公职人员是通过什么方式选举出来的?这种方式是否意味着公正呢?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从材料二可以看出雅典人的知识素养和判断能力平平,且大部分是文盲。公民大会对所做出的决策不承担责任。虽然决策权掌握在多数人手里,但实际上,决策往往只是集中在少数几个人手里,因为他们可以利用高超的演说技巧来赢得民众的信任,从而影响民意。这也告诉我们,真理并不总是掌握在多数人手里的,直接民主也有可能发展为多数人的暴政。材料三反映了雅典人用抽签的方式选举公职人员,这是雅典实现民主和公平的重要手段,抽签制度成为雅典独具特色的政治制度。但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这种民主方式是愚蠢的,国家领导人应该由有专业能力和素养的人来担任,而不应该由民众盲目抽签产生。苏格拉底之死反映了民众对民主权力的滥用,一些野心家往往利用民众的愚蠢和盲目心理,使雅典民主政治沦为一种暴民政治。蘇格拉底之死就直接证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非理性和盲目性,这就是雅典简单民主之弊。

三、捍卫法律——反思苏格拉底之死

材料四  苏格拉底认为虽然通过程序达成的判决是不合理的和错误的,但是公民必须遵守法律,必须服从通过合法的程序所做出的判决。这深刻体现了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遵守法律程序的意识对一个城邦或国家的重要性。

——王利明《从苏格拉底之死谈程序正义》

问题设计:苏格拉底为什么宁愿选择被判处死刑也不为自己做无罪辩护?说明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苏格拉底说:“我是一只牛虻……这个国家好比一匹硕大的骏马,可是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苏格拉底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没有触犯任何法律,也知道对他的判决是错误的,但是由于对他的审判在法律程序上是合理并正确的,因此他愿意遵守法律、服从通过合法程序所做出的判决,他接受了死刑这一结果的非正义,而服从了法律程序的正义。“苏格拉底对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深为忧虑”(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苏格拉底宁可选择牺牲生命,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除成就了一个伟大哲学家的千古英名外,更为重要的是推动了整个民主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苏格拉底以死亡捍卫了言论和思想的自由,捍卫了雅典法律的权威,但也证明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弊端,雅典这种粗糙的民主政治也是致使其趋于没落的重要原因。

促使笔者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源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因为,教材对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的表述是抽象化的、概括化的,学生无法对历史的细节进行全面了解,但仍对历史存在好奇之心。笔者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围绕“从苏格拉底之死看雅典民主政治的缺失”这一主题,选择不同史料进行分析与解读,让学生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运作及其评价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这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苏格拉底为了捍卫民主程序的正义而舍弃生命之伟大,进而珍惜来之不易的文明,以此增强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笔者时刻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围绕学科核心问题选择史料、整理思路,相信课堂一定会有活力,有味道,也会妙趣横生。

参考文献:

[1]王天蓉.问题化学习——教师行动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顾稚冶.合作解决问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