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关思考

2020-10-26杨玲霞

教师·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意境古诗词初中语文

杨玲霞

摘 要:古詩词语言简洁凝练,情感真挚淳朴,流传千百年仍脍炙人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重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词都是精选内容,其教育意义突出、情感浓烈、内涵深厚,对学生个人情感、情操具有良好培育作用。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握古诗词创作背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对古诗词意象进行合理分析,品读关键词句,并开展各类实践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成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途径

一、引言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多数古诗词语言优美、情感丰富,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在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各项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是为了保障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但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过于机械化,导致教学成效不显著。当前在新课标中各项目标的牵引下,要注重推动中学课程教学改革发展,优化古诗词教学路径,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概述

(一)培育学生审美情感

古诗词具有独特的意境美,学生参与到高效的古诗词学习中能感受到更多语言魅力,获取更为深刻的学习体验。目前多数初中学生尚处于价值观以及生活观塑造阶段,独立性不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以及人为因素影响,各类美感体验仅基于表层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对多数事物的内部价值缺乏全面认知。多数经典古诗词作品的语言较为深刻且丰富,通过高效的古诗词学习,学生能有效开阔学习视野,获取更高层面的美感体验。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阶段,教师对学生创造力进行培育时,要注重后天环境的影响。目前,对学生创造力进行重点培育,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进行培育。学生在学习与发展中缺乏丰富想象力,对各类事物的理解以及深刻感受都被局限在固定条框中,难以激发个人创造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思维能力具有较大可塑性,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综合培育,对其今后全面发展具有较大意义。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精练的语言指导学生深刻理解多样化的情感内涵。在理解情感内涵的过程中,单从字面上难以深刻理解,学生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展开联想,深刻理解诗词大意。因而,古诗词学习能为多数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奠定基础。在古诗词学习中,学生的综合创造力以及想象力能得到有效培育。

(三)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每首优秀古诗词作品中都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很多古诗词中都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先进的思想理念,其历史教育价值浓厚。

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积极传承中华民族先进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让学生学习不同朝代的古诗词,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现阶段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有的问题分析

(一)古诗词记忆方法较为生硬

古诗词属于极具意境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积极联系已有的语文知识,依照各首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意境来深刻感受古诗词所传达的情感与意境美。纵观部分初中课堂古诗词教学现状,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选取传统诵读方式开展教学,这无法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多数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大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此类记忆方式难以提高古诗词学习成效。长期应用缺乏新意的诵读模式开展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诵读流程过于形式化,学生在诵读中仅仅是过嘴,未能深刻记忆,且对古诗词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缺乏深入理解,无法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对特定古诗词词汇比较陌生

多数初中学生受生活阅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的影响,掌握的古诗词词汇有限。古诗词中一些字词的用法、读音与现代汉语的用法、读音相去甚远,意义也大相径庭,以致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到难以理解。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这一句诗,大多数学生习惯了现代汉语表达,将“斜”读为“xie”。但是在古诗词中为了更押韵,其读作“xia”。在现代汉语中,“斜”特指倾向一方,发生倾斜,与古代汉语略有不同,其在古代诗词中着重表示石径蜿蜒曲折,两者意思以及读法不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未能针对性地进行梳理讲解,以致部分学生难以记忆理解,陷入理解误区,不利于提高古诗词学习成效。

(三)古诗词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数教师会选取单一化教学模式,即将自身主观意识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被动接受古诗词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对课本知识进行回顾,之后进行死记硬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思考,对古诗词理解不够深入透彻,难以加深记忆。有部分学生会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古诗词,但是记忆效果难以满足高标准的教学要求,其中也存有较多错别字与读法偏差问题,同时学生也难以深刻读懂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路径优化探析

(一)浸入古诗词意境,深刻品读诗情

古诗词教学中要注重突出意境美,多数古诗词作者将自身的生命体验以及情感感受与作品创作有机结合,但是古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和学生的真实生活具有较大差异,致使学生难以深刻理解。为了解决此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积极创设更为完善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有效品读、理解诗词情感,深刻理解诗词内涵。

《春望》这一作品是杜甫代表作之一,但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深刻感受到诗人想要表达的真挚情感。在多数学生的印象中,春天是较为美好的季节,鸟语花香、万物复苏,为什么作者会感到如此凄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为学生讲述此首诗的写作背景,为学生集中展示多项情景,促使学生深刻理解、感受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教师要为学生讲述当时诗人正处于安史之乱中,作者的人身安全以及广大人民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自然没有欣赏春色的雅兴。当时的长安遍地荒芜、野草杂生,才促使作者产生了“城春草木深”的感受,将溅泪与惊心有效牵连在一起,通过各类意象集中组合能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通过“搔更短”更能展示出悲伤情感。由此指导学生认识到意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不同意象之间的有效联系能更好地塑造诗歌意境。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通过不同意象整合感受到诗歌的基本创作意境,这样便于读懂作者的情感,从而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二)结合创作背景,激发情感共鸣

在古诗词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深入学习并记忆理解,与诗人产生共鸣,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进行阅读。当学生深刻感知到作者的人生遭遇之后,在理解过程中更能读懂古诗词的基本寓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作者在四川成都时创作的一首经典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创作背景展开阅读。学生从中能感悟到,作者生活的环境较为凄凉,由于受当时社会动乱等影响,作者一直处于流离失所状态,一直到定居于草堂之后才有所改变。在教學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诗歌,强化情感理解。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一些句子较为耐人寻味,如果作者不是身处贫穷,也就不会在草屋上盖茅草。群童也较为贫穷,不然不会抱走被狂风席卷而下的稻草。在此情形中,作者仍旧能表达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景,突出作者的崇高思想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古诗词创作表达的生命力就是各类情感,基于诗人生活变化所产生的情感,感受诗人是如何在生活中集中展示自身情感的。在各类诗词中都具备对应的关键词,这就是“诗眼”。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呈现诗人的生活背景,强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控古诗词的语言特征,对各类语言进行建构,让学生在深刻感受古人情感更迭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目前初中阶段教材中的古诗词多数是唐宋时期的经典作品,其历史背景以及言语表达方式跟当今相比差异明显。对多数初中学生来说,难以进行深刻理解与感悟。多数古诗词理解难度较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消除学生的畏惧、厌学情绪。

比如,在《渡荆门送别》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通过音频设备为学生播放《一路顺风》这首歌曲,提高教学吸引力。之后再通过图片、视频展示诗歌中描绘的场景,应用现代化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教师还可以适度补充历史典故以及名人轶事,引导学生进入对应的古诗词情境,提高古诗词教学趣味性。多数经典古诗词作品的表达方式以及题材设定都具有明显特征,其具备突出的艺术美感以及丰富情感,能对学生审美能力进行培育。多数古诗词的表达较为含蓄,教师要通过创设相应情境来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要求学生合理联想诗词意境,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情感内涵。

比如,在《桃花源记》教学中,针对原文中多处自然景象的描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画面展开相关想象,描绘出完整的自然美景,以加深学生的体会,使其理解作者想要集中表达的情感。

五、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诗词教学是重点,当前教师群体要提高重视度。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熟读成诵,积极选取多样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康 婷.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意境教学[J].文学教育(下旬刊),2019(12):90-91.

[2]余妹迎.基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新路径[J].语文课内外,2020(2):16.

[3]张金如.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提升路径分析[J].语文课内外,2020(1):295.

猜你喜欢

意境古诗词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踏青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