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刚 小扑克里的大世界
2020-10-26吴志菲
吴志菲
他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痴迷于扑克这个方寸世界。在他眼里,扑克牌不再是单纯娱乐的工具,而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内涵的载体,他的生活被琳琅满目的扑克牌填满
走进扑克收藏家李维刚的中国扑克馆,我接过他递给我的一张名片,原来是一张扑克牌大王!扑克牌正面除了有一般名片的联络信息外,还有一张李维刚在中国扑克馆门前的照片。扑克牌名片的背面是国际奥委会终身荣誉主席萨马兰奇为他颁奖的照片。早在2006年中国扑克收藏活動20周年之际,李维刚曾经策划一套4副包括216位资深扑克收藏家名片的《中国扑克收藏名家》名片式扑克牌,成为一套别致的名片式扑克牌礼品。从一张扑克牌式样的名片,我们开始了扑克文化的对话和采访。
小小邮迷转身步入扑克收藏路
说起名片,李维刚给我展示了代表他人生轨迹的6张名片。前5名名片是大学教师、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外国独资企业高管、金牌高考志愿咨询师,第6张名片就是他创意的扑克牌名片。他一直担任中国收藏家协会扑克牌收藏委员会主任、中国扑克博物馆馆长、中国扑克馆馆长。李维刚从业来,在这样6个完全“跨界”的行业里都干得风生水起,硕果累累。
3岁时,李维刚就开始集邮。他自幼开始集邮得益于父亲的指导。父亲并不集邮,但他希望通过集邮这样一个高雅的爱好,能让一个男孩子有条不紊地工作和生活,避免粗心大意,到处惹祸。
那时父亲在北京中央机关工作,李维刚和母亲以及爷爷奶奶在天津,每周父母之间都要互通一次书信。细心的父亲从邮局买来成套的纪念邮票供父母“两地书”使用。为支持儿子集邮,作为科技工作者的父亲还特制了一种胶水,使用这种胶水粘贴邮票,邮票在邮寄过程中不易脱落,而且在收到信件后可以完整地将邮票揭下来,完全不破坏邮票的品相。在父母的支持下,李维刚小时候几乎收齐了新中国发行的全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以及“文”字邮票,令很多小伙伴羡慕不已。
青少年时代的李维刚,每月父母给的零花钱舍不得买一块糖、一根冰棍,全部用来购买集邮品和他喜欢的收藏品。每到新邮票发行的日子,中午放学他顾不上吃饭,就跑到离学校几公里外的位于天津四面钟的市邮票公司购买邮票、加盖纪念戳、实寄首日封。
除了集邮外,青少年时代的李维刚还收集各种纸品类的收藏品,爸爸用过的烟盒、火柴盒、各种毛主席画像、扑克牌、包装纸、报纸杂志、贺年片、连环画以及“文革”时期的小报都进入他的收藏箱。到1975年高中毕业时,他的收藏品已经放满了几个柜子。自从自己有了收入,他就开始每年订阅十几份报纸杂志,一为阅读,二为收藏和剪报。李维刚38岁来北京工作之前已经制作粘贴各类专题剪报300多册。集邮展览恢复以后,他就以中共党史主题参加了天津市第一届青少年集邮展览并获奖。1976年唐山大地震,李维刚居住的德式小洋楼瞬间被地震摧毁了,只留下屋子的一侧。大地剧烈摇动,当时李维刚一家四口迅速钻到了这个没有倒塌的屋子侧面的八仙桌子下面,躲过了一场劫难。家没了,可是心爱的藏品还在摇摇欲坠的残存的二楼房子里面。在李维刚强烈要求下,父亲、表哥和李维刚带着安全帽,冒着地震余震的危险,到没有完全倒塌的半间屋子里抢出他全部的邮票和部分其他藏品。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娱乐项目很少,在周末玩一玩扑克牌,也是李维刚全家共同的爱好,扑克牌游戏给全家带来天伦之乐。扑克牌是消耗品。每当扑克牌玩旧了,李维刚都要到附近的文具店买一副新牌。那时天津是全国扑克牌出口生产基地,扑克牌外盒花样比较多,有鸵鸟、天鹅、红羽毛等品牌,自幼喜爱收藏的李维刚总是挑着样子买,尽量和以前的不重复,为的是多几件收藏品。那时的扑克牌虽然外盒有很多品牌、很多花样,但牌芯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都是传统的扑克牌。
1972年7月,李维刚走进附近的文具店买文具,突然发现一副非常别致的《金鱼文娱扑克》。这副扑克的特别之处是传统扑克上的国王、王后和侍卫形象全部被漂亮的金鱼所代替,而且我们司空见惯的扑克牌牌点J、Q、K被换成了11、12、13,外盒上印制了“试制品”3个字。自幼喜爱收藏的李维刚见到这副别致的扑克牌兴奋不已,爱不释手。回家仔细欣赏过这副《金鱼文娱扑克》以后,他马上想到要保留一副全新的扑克牌。他马上再次来到这家文具商店,但这款扑克牌已经卖光。于是,这副《金鱼文娱扑克》成为李维刚第一件正式的扑克收藏品。
后来,李维刚对这副《金鱼文娱扑克》做过很多调查和研究。1966年“十年动乱”开始后,扑克牌被禁止生产和娱乐,那时扑克牌被认为是封、资、修的东西,是“四旧”,是国外资产阶级腐蚀中国人民的工具。中国扑克牌工业全面瘫痪,生产扑克牌的纸张和机器被用来印制毛主席语录歌曲卡片。但是扑克牌作为最为大众化的娱乐工具一直在民间悄悄地流传着,许多原来悄悄保存下来的扑克牌或者自己制作的扑克牌成为当时人们娱乐的伙伴。到上世纪70年代初,极“左”思潮渐渐散去,有关部门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向国务院报告要求恢复扑克牌生产。当时主管经济工作的李先念副总理亲批示,小规模地恢复扑克牌的生产,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娱乐活动的需要。这副《金鱼娱乐扑克》就是当时的第一批试制品,印刷量很小,而且从外观,到形式,再到内容也做了很多改动。
由这副别致的《金鱼娱乐扑克》,李维刚开始了他的扑克收藏之路。扑克收藏的起步是比较艰难的,当时发行的这种带有主题内容的扑克牌非常之少。直到1978年暑期,他和同学们一起去黄山旅游,买到了一副54张扑克上印有54幅黄山风景图片的扑克牌,坚定了他以扑克牌作为收藏目标的信心。利用出差、旅游、探亲访友机会,他走遍了祖国各地的文体商店、小卖部,到处寻找他喜欢的主题扑克牌的踪影。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他已经收集了上千副来自世界各地的主题扑克牌了,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开始了与国内外扑克收藏同好的交流和联络。
小小扑克牌渐成风靡全国的新收藏
李维刚是个有心人,干事业是如此,搞收藏也是如此。李维刚在从事扑克收藏的同时,并不满足于扑克藏品的积累,他更加关注于与对扑克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与探索。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李维刚已经结识了不少全国各地扑克收藏的同好。由于李维刚扑克收藏出道较早,加上他善于研究,经常有很多扑克藏友来信向他请教关于扑克牌的各种知识,他都一一写信作答。后来,有些藏友建议他:你做过报纸编辑,又会写文章,又懂得这么多扑克知识,干脆你出一份扑克交流小报吧,这样你就不用一个一个回答藏友们提出的许多重复性的问题了。
于是,这个从小到大一直没离开宣传工作和编辑工作的李维刚在1996年1月1日创办了全国第一份扑克收藏民间小报,叫《扑克收藏報》(后更名为《中国扑克收藏》)。他在发刊词中写道:“扑克(POKER)是一种为大众所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娱乐工具。近年来,随着扑克品种的不断出新,国内出现了不少扑克收藏爱好者。扑克已成为国内又一收藏热点。《扑克收藏报》作为国内第一份专门宣传扑克文化的内部交流民间刊物,旨在通过她为广大扑克收藏爱好者提供一块报道扑克发行信息、探讨扑克收藏经验、提高扑克欣赏品位,交流扑克收藏复品的园地。希望她象一朵小花,为扑克收藏的百花园增加一丝芬芳,为扑克收藏发烧友们增添几分情趣。愿《扑克收藏报》伴随您和您那些心爱的扑克藏品度过一个个快乐的白天和夜晚,共同在扑克的大千世界里遨游,为您美好的人生平添几分温馨、情趣和色彩。”《扑克收藏报》的创刊,被扑克收藏界公认为是中国扑克收藏活动正式启动的标志。
在《扑克收藏报》第2期上,李维刚正式提出了“倡导扑克文化”的概念。他认为“扑克已不仅是一种娱乐游戏的工具,它已成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现象。今天我们这些扑克收藏爱好者理应倡导扑克文化,发扬其中真、善、美的东西,使扑克为陶冶情操,增加高雅情趣服务。不管用扑克进行娱乐消遣,还是用扑克进行收藏欣赏,都应使人从中体味出几分高雅、健康、向上的格调和情趣。”
1997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李维刚专程从北京飞往上海,与上海资深藏友艾卓颖、程光胜举行一次历史性的会见。京沪几位藏友相交多年但从未谋面,当时也没有手机通讯条件。在上海虹桥机场出口,在迎接旅客的人群中,李维刚见到一位帅气的小伙子手持一张刚刚发行的《收藏家》菱形扑克牌的大版张站立在那里,这一定是接自己的扑克藏友了!这个画面只有在电视连续剧中地下党接头的场景中才能看到。尽管事先并没有约定,但彼此都心照不宣。在这次会面中,“组织起来”成为几位藏友共同的心声。
作为全国性扑克收藏组织前身的全国扑克牌收藏交流信息网于1997年7月1日在北京和上海同时成立。山东青州年轻的税务局长周兴源专程来到北京拜访李维刚,周兴源成为全国扑克收藏组织的第1号会员。同样是多年书信往来但从未谋面的两位资深藏友,从扑克历史到扑克文化,从扑克藏品到未来扑克收藏活动的发展,足足聊了大半夜。那时,李维刚在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工作,经常到各地出差,每到一地都会和当地扑克藏友聊上大半夜。李维刚的同事们经常说:“李维刚的朋友遍天下”——是扑克文化和扑克收藏,使各地藏友相见恨晚,亲如一家。
1998年1月,《文体用品与科技》杂志开辟扑克收藏研究专栏。他以每期一篇文章的频率,20多年来在该杂志发表了《扑克牌故乡之谜》《扑克牌花色趣谈》《扑克牌打法综述》《扑克收藏方法谈》《世界早期扑克牌研究初探》《漫话艺术扑克投资》《论扑克衍生物收藏》等大量原创扑克收藏研究文章,对扑克文化进行了系统、全面地阐述。这些原创的扑克收藏研究文章,被各地传统媒体或新媒体大量转载、摘录和引用,对普及和宣传扑克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98年3月,李维刚、艾卓颖主编的《1998年中国艺术扑克目录》发行,成为国内第一部较权威、资料较齐全的扑克收藏专著,并同时发行电子版目录。该目录中收录1773种收藏扑克,成为当时重要的扑克收藏参考文献。书中所附录的《全国扑克藏友通讯录》更成为全国扑克藏友通信交流的工具。
1998年5月,李维刚撰写的《方兴末艾的扑克收藏》在《收藏》杂志发表,在藏界产生很大影响,并引起广泛关注。有数百位全国各地的扑克收藏爱好者通过各种渠道与李维刚取得联系,给《收藏》杂志社去信询问李维刚联络信息的藏友也应接不暇。小小的扑克牌,已经成为风靡全国的新的收藏门类。
1999年10月,正值新中国成立50周年,“祖国万岁——李维刚首届艺术扑克个人收藏展”在北京报国寺展出,盛况空前,一些天津、山西、山东、新疆等地藏友专程赶来观展。作为全国第一次大型个人扑克收藏展览,带动了全国扑克收藏活动的热潮。
2002年元旦,李维刚和藏友白永宁创办的北京艺术扑克大世界收藏馆正式开馆。近2000种中外艺术扑克全部摆上展柜。自开馆之日起,扑克专卖店每天朋友不断,这里成为北京和外地来京藏友选牌、找牌、交流、聚友的好去处。这年1月,李维刚向中国收藏家协会申请成立中国收藏家协会扑克牌专业委员会(后更名为扑克牌收藏委员会)获得批准,李维刚成为首任主任至今。
2002年9月30日,由李维刚等藏友共同创意的,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扑克收藏文化博览会在位于北京正阳门城楼隆重开幕。小小的扑克牌走进天安门广场——这成为许多新闻媒体的报道热点,也成为轰动全国收藏界的热门新闻。通过扑克博览会和大型扑克收藏展览,数千位全国各地的扑克收藏爱好者找到了知音,找到了组织。扑克收藏从原来的封闭收藏像滚雪球一样迅速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大众收藏门类。
“中国扑克收藏文化博览会”的名称寄予了李维刚对他所倡导和热爱的扑克收藏活动的期盼。这么多年来,一届届扑博会成为集扑克文化论坛、扑克收藏交流、扑克藏友聚会于一体的扑克文化盛会。在李维刚看来,扑克牌已不仅仅是门槛很低的大众娱乐用品,更可以成为文化内涵丰富的大众文化载体。悠久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历史、文学艺术、国学经典、红色精神都可以通过小小的扑克牌进行传播,使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在李维刚和他的朋友们共同策划努力下,中国扑克收藏活动的大幕徐徐拉开。2004年5月,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扑克文化艺术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盛大举行。上千块展板体现了扑克收藏家和专业文化展览策划师的高度契合,扑克牌上升到文化和艺术的高度,扑克展览的形式更加具有现代设计风范,也为此后的各地扑克收藏展览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和样板。2009年起,李维刚等藏家发起的扑克收藏红色之旅系列活动带领全国扑克藏友走进韶山、走进井冈山、走进延安、走进西柏坡,学习红色历史,传承红色精神,感受红色情怀。2012年5月,香港有关方面邀请李维刚来香港举办“首届香港扑克历史珍藏展”,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通过扑克牌传播到香港,受到香港市民热烈欢迎。2014年起,李维刚等藏家发起中国古典名著扑克文化之旅系列活动带领全国扑克藏友走进水浒故事原地——山东济宁,走进《红楼梦》写作原地——北京,走进西游记神话故事原地——江苏连云港,走进三国故事原地——湖北赤壁古战场、荆州古城、襄阳古隆中等地,使大家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
在李维刚身边有一个和他同样喜欢创意的文化收藏创意团队。每当他们聚到一起,哪怕一个电话,也许就会碰撞出新的收藏活动创意的火花。在他们的策划和组织下,全国扑克收藏文化活动总是给全国扑克藏友很多惊喜和震撼,扑克收藏活动参与者也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李维刚收集世界各国发行的主题扑克牌5万多种、扑克衍生物3500件、扑克史料1500份。他的扑克收藏品种已经大大超过世界各国扑克牌博物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扑克收藏第一人”。
用中国扑克讲好中国故事
2005年1月,李维刚创办了一家以扑克文化产品开发和扑克收藏文化活动策划组织为惟一目标的文化艺术公司,招募了一批扑克收藏爱好者中的精兵强将以及高水平的平面设计师和市场推广人员,组建优秀的扑克策划设计团队,设计制作富有文化的原创扑克牌,让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扑克牌走进更多的家庭。
对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情有独钟的李维刚,首先想到要让红色文化占领主题扑克牌的领域,让大家在欣赏扑克牌的过程中感受和传承红色文化。2005年,李维刚开发了一套包括一本画册和两副大型扑克牌的《深切怀念毛泽东》大型书牌,成为非常珍贵的红色文创。
作为集邮爱好者和扑克收藏爱好者的李维刚,长期以来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由中国集邮总公司正式发行由他策划设计的中国集邮主题扑克。2017年,他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他策划设计的《第一、二、三轮生肖邮票欣赏扑克》由中国集邮总公司正式出版发行。该扑克发行不到一周,各地集邮公司均告售缺。
这么多年来,李维刚和他的扑克策划创作团队为全国扑克收藏爱好者和社会大众奉献了将近2000种高品位、高质量的主题扑克——红色经典系列、国学经典系列、十大名著系列、诗词歌赋系列、风景名胜系列、十万个为什么系列等等,几乎全部扑克都是李维刚亲自编写设计脚本,筹备资料并做中间审查和最后审查。一副扑克54张,如何用这54张扑克展示一个主题、一个故事甚至一个学科的精髓,这都需要下大功夫。为设计一副《青花瓷》扑克,李维刚买来12本青花瓷方面书籍,逐步理清54张扑克的思路和大纲。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前夕,很多媒体刊登毛泽东曾经46次登上天安门的内容。李维刚找来自己收藏多年的毛泽东的有关资料,然后又对照九大本《毛泽东年谱》,根据毛泽东革命实践活动的线索,一天一天查询、对照,又找齐了毛泽东每次登上天安门的历史照片,设计出《毛泽东49次登上天安门》史料扑克,颠覆了此前的有关结论,引起各界人士广泛关注。每设计一副新牌,李维刚都看作是写一本新书。他常说我们设计的每一副扑克牌,都要对得起读者,对得起藏友,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李维刚希望大家把他策划设计的主题扑克当做一本图文并茂的小型画册来阅读。现在,随着新媒体的冲击,买书的人、读书的人都越来越少了,李维刚设想把画册的内容印在大家所熟悉的扑克牌上,心想可能会产生特别的效果。2007年,在首届潘家园中外艺术精品博览会上,在他的创意和策划下,中国扑克收藏委员会向全社会发出了“读牌、赏牌、藏牌,共同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倡议书,得到主流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他的团队设计的这些扑克也没有让他失望,社会反响超乎想象的好。这些传播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的主题扑克牌成为不少家庭必备的文化用品。
在2016年第八届中国扑克收藏文化博览会上,李维刚代表中国收藏家协会扑克牌收藏委员会向全国藏友发出“用中国扑克讲好中国故事”的号召。在李维刚看来,21世纪的扑克牌已经成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红色文化、传播正能量的文化载体,同时又是非常容易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的载体。主题扑克牌涵盖了政治、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和信息,被誉为新时代的“小百科全书”。他认为,作为扑克收藏爱好者和扑克文化研究工作者,有义务用被大家喜闻乐见、文化内涵丰富的主题扑克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正能量。
2018年,李维刚在中国扑克收藏群开创了《赏牌时间》系列扑克知识讲座。《赏牌时间》每周三20:30准时开讲,讲解扑克收藏知识,讲解扑克牌上的百科知识。他亲自担任每次讲座的撰稿人和主讲人,还经常邀请各方面专家、学者作为特约嘉宾助讲。他策划的《扑克牌上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扑克牌上的中国世界遗产》《赏外交扑克,观外交风云》等讲座,都深受各界人士的欢迎。许多不收藏扑克的朋友也纷纷成为《赏牌时间》系列扑克知识讲座的忠实听众。《赏牌时间》系列扑克知识讲座的准备和举办占用了他很多业余时间,但他乐此不疲。他认为,目前全国各地有扑克收藏的家庭已经有几十万,作為资深扑克收藏者和扑克文化研究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去引导收藏和保存这些文化创意扑克的家庭和藏友,不要仅仅满足于扑克收藏品种和数量的增加,应该通过这些扑克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手中的扑克牌作为桥梁,看更多的书,学习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让手中的扑克牌真正成为文化传播的工具和媒介,使大家感受到收藏之乐、阅读之乐、增知之乐。
作为一位有4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和红色扑克文化的传播者,李维刚想用大量红色主题扑克来传播红色文化,继承革命传统。收藏者一般都把扑克放在盒子里面,不舍得拿出来,更不舍得把扑克牌拆开制作成展集。同时,扑克牌上的图片、文字如果直接用于展出就显得太小,不便于观看学习。李维刚参照新闻展览图片的形式,吸取扑克牌制作展集的方法,使用自己原创的扑克牌图文原设计稿,按照主题把扑克牌编制成大16开的扑克展览图卡,每套48张,然后用塑封机塑封好,直接插在集邮专用展袋中或摆在展柜里就可以用于展出,也可以插到文件夹中供大家学习、观赏。几年来,李维刚和他的扑克文化创意团队先后制作出《党旗飘飘》《军旗飘飘》《国旗飘飘》《复兴之路》《伟大长征》《雷锋的故事》等8部红色经典扑克展览图卡共480片,在全国各地作为红色教育展品展出或作为基层党组织举办红色教育党课的素材,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显然,扑克在李维刚眼里,不再是娱乐用品,扑克的“身份”正悄悄发生改变,功能竟逐步由娱乐向收藏、教育、文创等多方面转变。问起今后的目标,李维刚坦言期待在全国各地建立起越来越多的扑克博物馆,建立起一批扑克文化特色小镇和扑克主题公园。为了实现扑克文化的“中国梦”,还有众多的李维刚都一直在路上。
责任编辑 余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