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盏传统柴烧技艺初探

2020-10-26陈艗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龙窑建盏

陈艗

摘要:传统柴烧,作为一种古老的陶瓷烧制技艺,木材是烧窑最主要的燃料。传统柴烧是火与土相伴共舞的艺术,建盏的胎、釉在窑炉内柴、火形成的氛围中相互作用,让建盏拥有了其独特的艺术气息。本文从传统柴烧的定义、传统柴烧的工藝流程以及传统柴烧的特点三个方面入手,浅析建盏传统柴烧之妙。

关键词:传统柴烧;建盏;龙窑

一、传统柴烧的定义

传统柴烧是一种文化的精神的传承,一种古法技艺的延续。其延续宋代的古老烧制方法:以杂木,松脂作为燃料,烧制时用匣钵罩住瓷胎,把木灰和火焰隔开,避免直接接触,使得匣钵里气氛浓郁,建盏釉面的色貌保持完整一致。依照古法在龙窑里经过不分昼夜的烧制,最后变成绚丽夺目的精品,精品于万分之几。一捧坯土在历经千锤百炼,浴火重生,方成大器。传统柴烧古朴自然,温润厚拙,每一只柴烧建盏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它的斑纹并非人为控制的,而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来自火与土的共舞,人与窑的对话!

柴烧建盏作品的成败取决于土、柴、火、龙窑之间的关系:

土:烧制建盏的第一步就是取土,瓷土颜色深红,采用多种不同含量的原土调配而成,含铁量高。同时选用含铁量高的原料做胎,因胎色深黑坚硬,有“铁胎”之称。然后经过筛选、粉碎、陈腐、练泥、揉泥等工序,再经过拉坯、修坯、晾干、素烧、选坯、洗坯、上釉、烘干、转装窑、封窑后进行柴烧,经超过1300°高温烧制好的胎骨厚实坚硬,叩之有金属声。

柴:柴烧选用的木材通常以草木灰、松柴为佳,一般需静置约三至六个月以上,要利于燃烧,忌太潮湿。烧窑时,通常将木头靠在窑壁上,利用窑温助其干燥。

龙窑:面对最原始的柴烧窑炉,数代窑工在不断的尝试与改进中,依据地形来建造龙窑,其烧成技术是划时代的,即使在现代也有值得借鉴与参考的地方。龙窑都是依山而筑,一般是半地穴式的建筑,依山坡挖出斜状的地槽,然后砌成长条形窑炉,外观看上去很像如龙似蛇,故名“龙窑”。烧窑一般需数天,期间需不眠不休轮班投柴,投柴的速度和方式、天候的状况、空气的进流量等细微因素,都会影响窑内作品的色泽变化。

二、传统柴烧工艺的制作流程

建盏是在龙窑的还原焰中烧制而成的。晚唐五代时期,建窑采用托座叠烧法,器物在窑内露烧,进而使用匣钵。北宋时期,建窑的建筑材料改变,使得窑炉坚固度与密封度增强,同时采用“漏斗形匣钵正置仰烧法”,即将上好釉的碗盏放入匣钵,这样在高温烧制时保证建盏里外热度均匀。盏外底叠一泥质垫饼,以防止烧制过程中釉药垂流发生沾黏。

龙窑的窑室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窑头有预热室,窑尾通常不设烟囱或设置很矮小的烟囱,因龙窑本身就起着烟囱的作用。横断面积以窑头最小,便于烧窑开始时热量集中,利于燃烧,中部最大,窑尾大于窑头而小于中部。拱顶成弧形,两侧上部或窑顶有多排投柴孔,窑身两侧有两个窑门。

装窑是龙窑柴烧的关键,是个需要细心和精心设计的过程。龙窑作业时,根据作品的总数和窑的容量,合理计划、沟通排窑位的布局 设计好作品放置的位置,以力求每件作品都能达到意想的效果。码装坯体后,将所有窑门封闭。完成后的窑内前面约一米多的地方是烧柴火的位置。一切工序完成后,开始点火,先烧窑头。窑门设有观火口,将试片放于口沿处,便于观察烧熟的程度。一般封窑点火后,需不间断燃烧,炉温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攀升,大约10小时后窑温才能达到1300度左右。之后,从窑头至窑尾,继续往投柴孔内添柴,此时,需要有经验的窑工师傅亲自观火,密切观察火候。经过不分昼夜的烧制之后,开始封窑。这时,窑内的氧气急速下降还原氛围,这种窑烧气氛将给窑内建盏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封窑后期,待窑温慢慢降至常温,预计时间是一周左右。

出窑的时间是在封窑停火的数天后。柴烧烧制中的偶然性决定了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其盏面斑纹远比现代电烧、汽烧技法要更加细腻平滑,色彩鲜明丰富,在朴实中透出惊艳。

因火候极难控制,且需连续烧制数天,每窑的成品率极低,故产品极其稀少珍贵。为了防止森林过度砍伐,政府严厉制止烧制柴窑,又因建盏是一种文化传承,只限用废弃杂柴来烧制。

三、传统柴烧的特点

柴烧作为最传统的烧制方式,它区别于电窑和气窑烧制,柴烧所追求的就是它的独特、素朴与唯一性,有时候作品中的细微“瑕疵”反而会更显独特。“尽人力,听天命”,封窑后不知何事发生,开窑也不知何物出生,一切都将托付给自然,器本天成,妙手偶得的色彩更让人心情愉悦。柴烧作品的釉面效果与我们常见的电烧建盏釉面效果有很大的区别,柴烧作品更讲究变化和偶发的自然之美,注重于胎土、釉水内金属元素自然色彩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柴烧建盏艺术作品中,融入的不仅是我们作为创作者的主观创作情感,在创作中亦是以天地之心为本,由心而造,自然天成。笔者总结传柴烧相比电烧、燃气烧制有以特点:

1、柴烧建盏釉斑虽然没有电窑烧制现代油滴表面的华丽;但是柴烧盏的单调中细赏微妙丰富内在美衬托出古朴韵味。

2、柴烧建盏有一定水质软化,变得甘爽无比奇特功效。这些效果只有柴烧建盏才能突显出来。

3、柴烧盏在烧制过程中需要不断加柴,导致了温度忽高忽低,气泡大小不一,均有一定的层次感。柴烧比其它窑炉烧制的器型釉面厚朴。

4、胎体油润、自然细腻,因为选用富含油脂高的松柴烧数天,所以不干涩、不呆板。

四、结语

传统柴烧是一种文化的精神的传承,一种古法技艺的延续。柴烧古朴自然,温润厚拙,每一只柴烧建盏都是独一无二的,永远不可复制的,它的斑纹并非人为编制,而是来自大自然,来自火与土的共舞,人与窑的对话!

参考文献:

[1]陈显求,陈士萍,黄瑞福,周学林,阮美玲.宋代建盏的科学研究[J].中国陶瓷1983(02).

猜你喜欢

龙窑建盏
浅议龙窑的结构特点及其烧制优势
浅议龙窑烧制与龙泉窑之烧制技术改进
浅谈龙窑创烧及汉代改造的里程碑意义
龙窑古法烧制建盏之美*
罗诗彬龙窑作品欣赏
建盏的新发现
浅谈建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宋代建盏的科学研究
建盏之初探
从文化内涵解读建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