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档案管理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分析

2020-10-26荆泽民

企业文化 2020年29期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电子档案分析

荆泽民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发展十分迅猛,文件存储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档案管理方式已经由传统的纸质、磁盘等像电子档案管理方向转变。但是电子档案管理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容易遭受恶性的网络攻击,导致档案数据丢失或被篡改。本文对电子档案管理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档案;管理;区块链技术;应用;分析

区块链技术在近些年来得到很大的发展,区块链技术具有公开、透明、去中心化的数据库,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高度融合,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电子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对于提高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应该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一、区块链技术基本概念及特点概述

(一)区块链技术的基本概念

区块链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个专业术语,通俗来讲,区块链就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在区块链当中的数据或者信息的安全性较高,区块链技术的信任程度很高,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区块链技术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相结合,是我国电子档案管理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子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全面提高了电子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区块链技术的基础特征

区块链技术因其自身的优点和特征,可以很好地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相结合,区块链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特征:(1)安全性特征。区块链技术能够保证所记录的电子档案信息不被伪造和篡改,在传统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中,纸质档案或磁盘档案通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档案数据被篡改或造假的可能性很高,但是在区块链中,每个节点都会存储整个链条的所有信息,只要不被掌握全部数据节点的51%,就无法篡改数据或造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子档案管理的安全性。(2)去中心化特征。去中心化特征就是在区块链中,没有中心控制节点,所有存储的信息都会分散到区块链中的各个节点中去,形成一个分散式的电子档案存储数据库。在每个存储档案信息的节点中,信息无法被篡改,任何一个节点的信息修改都要经过约定比例的节点统一后才能生效,能够有效提高电子档案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度。(3)开放性特征。区块链技术的基础是开放的,区块链内中的所有信息,除交易方的私密信息以外,所有数据对所有人开放,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所开发的相关应用,保证了电子档案信息的高度开放性,能有效避免恶意篡改或隐瞒电子档案数据的情况发生。(4)匿名性特征。在区块链系统中,各个节点的用户信息都是匿名的,信息传递的过程也是匿名的,其他节点的人无法知道另一个节点用户的个人信息,有利于保护用户的隐私。

二、电子档案管理中区块链技术应用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区块链技术缺乏足够的稳定性

区块链技术虽然在电子档案管理的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整体情况来看,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领域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区块链技术稳定性不足的问题,造成电子档案数据混乱或电子档案数据丢失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受现在计算机技术和区块链技术水平的制约,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经常会出现档案数据丢失的情况,电子档案管理缺乏一定的可靠性和精准性。其次,虽然區块链技术可以对电子档案中的数据和文件进行综合处理和资源共享,但是还存在电子档案不可读的问题,降低了数字档案信息文件的实用性。

(二)档案管理部门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意愿不够强烈

虽然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区块链技术融合具有很突出的优点,但目前部分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意愿并不够强烈,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目前大多数的档案管理部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还处在建设阶段,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不够完善,区块链技术缺乏一定的应用环境;第二,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中应用需要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并且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来管理,而目前大多数档案管理部门不具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和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的人员,完善基础设施和培训专业人员,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无论是档案管理部门还是企业都不愿意承担这个成本,导致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意愿不够强烈;第三,如我们上文所提到的,区块链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风险,相关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贸然应用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可控的风险问题。

(三)区块链技术存在一定的未知风险

目前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中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大量的实践成果证明,导致区块链技术应用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未知风险,对电子档案造成严重损失。区块链技术自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黑客入侵区块链系统,盗取档案信息数据,泄露用户的隐私;区块链技术对网络环境和硬件设施要求比较高,如果达不到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要求,可能会出现区块链系统瘫痪,从而造成档案数据丢失的问题[1]。

三、电子档案管理中区块链技术的具体应用研究

区块链技术能够帮助提高电子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提高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要对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建立完善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一)人事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人事电子档案管理中具有广泛地应用,通过区块链技术对员工的个人基本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能够提高人事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且不容易丢失和损坏,能够有效改善传统纸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弊端。

(二)会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区块链技术形成会计分布账本,可以在区块链技术的节点中,利用加密技术形成数字化分布记账,且允许区块链中不同节点的用户进行查看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制作账本的人员可以获得真实的副本信息,且账本的内容不会被篡改,提高了账本的安全性。并且其他节点的用户可以对账本信息进行查阅和核对,能有效防止会计制作假账和虚假报账、贪污受贿的情况发生。有效提高了账本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使所有人都能够对账本信息有清晰的了解[2]。

四、电子档案管理中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有效完善策略

(一)提高区块链技术的稳定性

对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其核心就是要保证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稳定性,才能确保电子档案的数据和信息不会丢失和损坏,发挥出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实用性。那么区块链技术要想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得以更好的应用,就要提高区块链技术的稳定性,区块链技术的稳定性提高了,才能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从而提升电子档案的服务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出电子档案的实际作用。

(二)档案部门提高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基础设施建设

因为区块链技术对所应用环境中的基础设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更新硬件设备,使硬件设备能够满足区块链技术的要求;并加强网络环境建设,为档案管理部门创立一个专用的、具有高度安全性的网络环境,规避网络环境中地风险。同时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增加高新技术,实现电子档案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和集中化发展,提高电子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

(三)培养区块链技术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档案管理部门中都没有专业的区块链技术人才,在应用区块链技术的过程中,都是使用原本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让他们学习电子档案管理方法,学习区块链技术的使用方法,但是这些工作人员不具有专业的区块链技术知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效果比较一般。所以应该培养区块链技术专业人才,聘请一些具有区块链技术专业知识,经受过区块链相关知识系统学习的人才,保证电子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3]。

五、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中应用的未来趋势分析

(一)促进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向电子档案管理方式转变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广泛应用,让人们看到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传统档案管理中心数据库的形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档案管理的需要。而电子档案管理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档案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电子档案管理与区块链技术相融合,能够实现电子档案管理更加自动化和高效化[4]。

(二)加快档案部门的信息化建设

目前我国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力度还不够,信息化技术和配套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档案管理还在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通过区块链技术与电子档案管理相结合,能够提高档案管理部门的创新意识和时代意识,提高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帮助档案管理部门培养更多的现代化人才,提高档案管理部门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同樣能够反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二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使我国档案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六、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对电子档案管理中区块链技术应用深入地分析,可以看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为我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睿.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适用性和应用展望分析[J].青年时代,2019(23):251–252.

[2]王力召.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卷宗,2019(24):141.

[3]陈晞.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中应用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9(02):171–172.

[4]孙大东,张文宁.人事电子档案安全管理区块链技术应用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8(09):26–29.

猜你喜欢

区块链技术电子档案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前路展望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适用性和应用展望
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及其潜在问题文献综述
浅谈“一带一路”下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电子档案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医院人事档案电子化管理浅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