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激活—探究”模式的教学探究
2020-10-26黄培库
黄培库
摘 要:物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但是传统的物理教学往往因为缺乏合理的手段,所以常常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文章首先分析了“激活—探究”模式的内涵以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价值,然后针对当前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以供借鉴。
关键词:“激活—探究”模式;初中物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1-0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2-0103-02
在核心素养的教学背景下,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逐渐开始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并且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激活—探究”模式就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也逐渐应用到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
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双重层面上具备价值。首先,从理论角度来看,本文的分析能够让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对“激活—探究”模式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从而在应用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达到更好的应用效果;其次,从实践角度来看,本文在分析过程之中,将主要针对教学之中所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这也可以给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
一、“激活—探究”模式的内涵和价值
(一)“激活—探究”模式的内涵
“激活—探究”模式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且受到教师与学生高度认可的教学模式之一,教师应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激活—探究”模式进行解决,设置情境,用问题导入教学,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可以看出,“激活—探究”模式主要是以巧妙灵活的教学形式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然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学习,来提升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激活—探究”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广大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的尊重,这也代表着在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教学思想的一种转变。
(二)“激活—探究”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核心素养的教学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更为强调学生的課堂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的确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学的效果。尤其是通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的确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推动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快速提升。
2.符合物理教学的基本需求
物理学科虽然看似抽象、枯燥,但也并非是僵化和固定的,其会随着人类的不断探索而实现最终的快速进展。但是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往往只注重对课本上的客观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探索精神的培养,从而无法培养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更为积极的进取精神。
3.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在核心素养的教学背景下,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一系列的客观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将知识和实践相互结合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往往过分地以课本知识内容为中心,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将知识和实践相互结合的能力。“激活—探究”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的提高。
4.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过分强调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激活—探究”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形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转变灌输式的教学形式,以此帮助广大学生快速掌握知识。
二、初中物理“激活—探究”教学模式的不足
“激活—探究”模式在初中物理阶段的教学价值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但是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在普及过程中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教学理念保守,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不到确立。当前广大初中物理教师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激活—探究”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没有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将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无法实现知识的快速积累。
第二,过度依赖课本内容,限制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要引导学生掌握客观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走出狭窄的课本知识的限制,从而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而忽视了引导学生走出课本空间探索更为广阔的物理世界,这无助于对学生的终身的物理素养的培养。
第三,僵化地教授课本知识内容,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物理知识进行活学活用,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之所以无法实现更为有效的教学,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对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的漠视。因此,“激活—探究”模式强调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第四,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天性活泼,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培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激活—探究”模式在初中物理阶段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三、“激活—探究”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激活—探究”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虽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但是在实践运用过程中的不足也是非常明显的,唯有充分正视此类不足,并且采取相应的优化策略,才能够实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认为,“激活—探究”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尽到引导职责
“激活—探究”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让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尽量地放权,从而给学生更为灵活、自由的学习空间,以此来促进学生快速掌握知识。针对当前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尊重不足的情况,建议教师尽量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应用“激活—探究”模式时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
例如,在开展关于浮力知识的教学时,广大教师不必急于为学生阐述浮力的相关知识,而是可以让学生用生活之中所常见的材质,如矿泉水瓶、塑料脸盆等,来把握浮力这一物理现象,以此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物理知识。
在这一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桌上设计盛水的水盆,然后在水盆中放入矿泉水瓶,以此来观察水位的变化,从而测算浮力。
应用这一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自由探索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打破课本知识限制,引导学生自由探索
物理学是一门思路较为广阔的学科,要想充分提高学生的知识探索能力,单纯地让学生对仅有的课本知识进行探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学生不断打破课本知识限制,引导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探索。
例如,在开展与杠杆原理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单纯地在课堂上介绍课本中杠杆的定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之中寻找杠杆原理的应用表现。借助这一教学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教師可以问学生:同样是一扇门,为什么在不同的位置开所需要耗费的力量不同,这里面蕴含着什么杠杆原理呢?通过这种简单的提问,能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连接起来。
再如,探究式教学需要关注知识的传递过程,作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展开细致的观察。例如,利用信息在不同媒介中传递的相关物理现象,分析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基本原理。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学着制作土电话,来感受声音的震动传播,这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加速学生的知识迁移
当前广大教师不仅要渗透课本知识,还需要让学生能够把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开展“电功率”以及“生活用电”这类知识教学时,单纯依靠课本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无疑是较为枯燥的,所以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可以打破课本限制,让学生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结合。像在学习了千瓦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测出家里实际每月用电多少千瓦。
(四)优化课堂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当中,为了有效地转化教学成果,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授“生活中的透镜”这一课,单纯宣讲课本内容无疑很枯燥,所以广大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开展教学,将课本知识点和课本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提升最终的教学效果。
再如,教授“电生磁”这一课时,教师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借助简单的器材,开展现场实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随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不断渗透,我国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也迎来了较为全面的改革,在初中阶段积极采取“激活—探究”模式的教学价值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欧阳慧泉.利用“问题串”激活高中物理课堂[J].湖南中学物理,2019,34(11):33-34,13.
[2]王殿红.初中物理课堂激活学生问题意识的探析[J].才智,2019(30):44.
[3]桂良金.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的研究[J].魅力中国,2019(52):183.
[4]袁国恩.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应用[J].魅力中国,2019(50):326-327.
[5]刘 曼.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的研究[J].南北桥,2019(2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