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居民消费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关系研究

2020-10-26闫海鹰

江苏商论 2020年10期
关键词:消费结构居民消费产业结构

闫海鹰

(山西农业大学 信息学院,山西 太谷030800)

一、研究背景

目前, 我国居民消费与产业都呈现升级现象,并都呈现持续增长趋势。2018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推动消费升级,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关数据表明, 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在2019 年已经达到57.8%,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挖掘消费潜力,引导消费升级,推动产业升级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主旋律。

相关研究表明,当人均GDP 达到5000 美元时,科技创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此时需加大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创新型等产业。 大量研究证明,居民消费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高度相关。 国外学者库兹涅茨早在1989 年就提出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①。 国内学者如崔海燕研究了山西省居民消费升级与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②。 肖国东系统分析了在“新常态”发展模式下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的双向影响关系③。 刘宛晨等通过建立PVAR 模型,验证我国中、东、西三个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转型的推动效应, 提出优化消费结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以促进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的意见建议④。 宋毅等基于VAR 模型分析了广东农村消费水平与产业升级关联性研究,研究发现二者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⑤。 朱云娜等以东北地区消费数据为基础, 研究认为消费结构能促进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又可带动消费结构升级⑥。 侯春辉等选取甘肃省居民消费结构和三大产业结构数据,建立VAR 模型, 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显示,居民消费升级对产业结构升级贡献度更高⑦。

以上研究都表明消费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长期互动关系,同时,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会带动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社会、经济效益。

二、山西省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发展情况

(一)山西省居民消费升级发展趋势

本文通过整理分析山西省近10 年数据可知,在山西省城镇和农村食品、衣着、居住、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医疗、其他服务八大类消费结构指数数据中,食品消费支出占比最大,但所占比例一直处于下降趋势;教育、医疗、居住、交通通信支出比重持续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城乡居民在不断提升生活质量,消费结构趋向更加复杂化和合理化。 当前,山西省居民消费升级呈现出从大众产品到高端产品转变,消费结构更为均衡,并从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转变的升级趋势。 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杠杆率的增加,储蓄率的下降和中高等收入人群占比的增加是促进消费升级的关键因素。

(二)山西省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通过分析山西省2000—2018 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变动趋势可知,山西省三大产业整体都呈现增长现象。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趋势较平稳;第二产业在2008 年后出现大幅波动,有增有减;但第三产业始终保持平稳增长趋势, 增速在2014 年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增速和增量最大的产业。 综合来看,近年来山西省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优化, 第二、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产业。

三、山西省居民消费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关系分析

(一)变量选取及指标构建

本文对山西省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数据进行处理,采用信息熵分别计算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指数。对山西省GDP 及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数据进行处理, 从而计算得出产业结构升级系数。借鉴居民消费结构信息熵代表消费结构,公式计算如下:

其中:i 表示消费项目种类,且i=1,2,…n, Pi表示第i 种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且通过消费结构信息熵的大小表示消费结构变化程度,H 值增加, 说明消费结构复杂程度和合理程度更高;H 值减少, 说明消费结构复杂程度和合理程度更低。 分别用CC、RC 来表示山西省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信息熵。

用第二、三产业之和占GDP 的比重来表示山西省产业结构升级指标,公式计算如下:

SC=(I2+I3)/GDP

其中:I2和I3分别表示山西省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增加值,GDP 表示国内生产总值, SC 的大小表示产业结构的级别,指标越大,说明产业结构越高端;指标越小,证明产业结构越低端和不合理。 计算整理结果见表6。

(二)模型构建及分析

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验证山西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双向作用,模型表示如下:

其中: yt=(CC,RC,SC)T,c 是常数项,Ai为参数估计矩阵,q 为向量自回归滞后期数,εt为随机扰动变量。

1.单位根检验分析。 首先检验山西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指数及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的平稳性,检验通过后再对模型进行估计。 通过采用Eviews8.0 进行单位根检验,变量CC、RC、SC 原假设检验都存在单位根,模型不稳定,分别对CC、RC、SC 进行一阶差分优化,检验结果表明所有变量的一阶差分都通过检验,且均是平稳的,检验结果如表2 所示。

表1 山西省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指标

表2 变量单位根检验

2.最优滞后阶数分析。 运用LR、FPE、AIC、SC、HQ 五种检验方法最终确定模型滞后期数, 检测结果显示所有变量值均选择滞后3 期,确定最优滞后期数为3,建立VAR(3)模型进行后续分析,见表3。

3.模型稳定性分析。 方差分解的前提是模型稳定性高,构建“单位圆”模型,依次观察是否所有检测值均落在单位圆内,若都在单位圆内,则模型是稳定的,检测结果如图1 所示。 从图1 可知,所有检测值的倒数都在“单位圆”内,模型比较稳定。

表3 最优滞后期检测分析

图1 模型稳定性检验图

4.格兰杰因果检验。 表4 反映了变量CC、RC、SC 之间的格兰杰因果,从表中可看出,在显著性水平10%下,山西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互为格兰杰原因,两者互为因果变量。 居民消费升级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也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更加合理化。

表4 格兰杰因果检验

5.方差分解。 通过方差分解分析山西省城镇居民消费升级指数CC、农村消费升级指数RC 以及产业结构升级指数SC 的变化趋势, 预期影响值设定为10,分析结果如表5 所示。

同理可对山西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进行方差分解,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为0.00%—5.36%;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为0.00%—19.18%,并且影响力是不断升级增加的。 在产业结构变动中7.89%—32.49%由城镇居民消费升级推动,12.33%—35.48%由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推动。 同时,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不同期,而是滞后于产业结构升级对消费升级的影响。 从方差分解结果依然可看出,山西省居民消费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双向影响关系。

表5 山西省城镇居民消费升级方差分解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建立VAR 模型, 对山西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分析表明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二者具有显著相互作用,缓解供需失衡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升级。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不断提高山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减小高低收入差距。 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导致消费结构、规模的变动,同时也带动产业结构转型, 因此要提升中高等收入人群数量,通过收入推动消费提升,优化产业结构。 二是调整优化消费结构,扩大服务型消费影响力。 针对不同人群收入水平推广相应产业结构,推进消费结构优化,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健康、医疗、体育、家政等服务业领域,提升服务型消费水平,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实物消费档次,补齐服务消费短板,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三是创造公平消费服务环境。出台系列政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通过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拉动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 同时增强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建立重要产品质量溯源体系, 持续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与市场信用机制,创造公平公正的消费环境。四是加强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 随着政府利好政策对消费升级的推动,“互联网+” 的深入推进和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应加大传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并不断培育新兴产业。

注释:

①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②崔海燕.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82-84.

③肖国东.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分析——基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36(04):106-111.

④刘宛晨,胡永翔.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PVAR 模型[J].商业经济研究,2015,(20):56-59.

⑤宋毅.消费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8,34(09):49-52+64.

⑥朱云娜, 王雅婷. 消费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分析——以东北地区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8,(19):137-139.

⑦侯春辉.甘肃省居民消费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关系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居民消费产业结构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