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南地区羊肚菌大田栽培技术要点

2020-10-25张园园

食用菌 2020年5期
关键词:原种培养料陕南

丁 建 张 晶 张园园 景 勃

(1陕西省长青林业局,陕西汉中723000;2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安康725021)

羊肚菌是近年来初步实现人工商业化、规模化栽培的又一新兴珍稀食用菌,以栽培周期短、成品单价高、资源消耗低、劳动强度低和生态友好的优势,在精准扶贫和助农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陕南地区作为羊肚菌野生资源分布地[1],同时毗邻羊肚菌规模化栽培发源地——川渝一带[2],近几年羊肚菌栽培规模发展迅速,以汉中市城固县为例,2017 年全县发展羊肚菌120 hm2[3]。羊肚菌栽培模式有大田栽培[4]、林下栽培[5]、设施化栽培[6]等,其中大田栽培因其在稳定性、可操作性、投入产出比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7]而被广泛采用。该模式适宜陕南地区的气候,同时可有效利用冬闲田。笔者自2016 年开始在陕南地区从事羊肚菌大田栽培,初步总结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大田羊肚菌栽培技术管理模式。

1 菌种制作

菌种质量好坏是羊肚菌栽培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目前国内人工栽培常用品种为黑羊肚菌支系的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和七妹羊肚菌(Morchella septimelata)[8]。羊肚菌母种建议从科研院所[9-11]或有专业技术团队的企业购买,有经验的栽培户也可自行分离[12]。无论采取上述何种方式获得母种,在进行大面积栽培前必须先做小面积出菇试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羊肚菌采用三级制种的方法制种,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1.1 培养基配方

(1)母种培养基:PDA 培养基添加麸皮浸出液,自然pH。(2)原种培养料:木屑70%,麸皮10%,小麦10%,腐殖土10%。料含水量60%~62%,自然pH。(3)栽培种培养料:木屑57%,小麦33%,腐殖土10%。料含水量60%~62%,自然pH。(4)外源营养袋培养料:谷壳35%,木屑30%,小麦30%,腐殖土5%。料含水量60%~62%,自然pH。

1.2 培养基制备

按照原种配方,将培养料搅拌均匀后装入750 mL 菌种瓶内,清洗瓶口、瓶底和表面后,用双层耐高温封口膜封口,橡皮筋固定,高压灭菌2 h,冷却、备用。无菌操作接入母种,20 ℃避光培养15~20 d。

按照栽培种配方,将培养料搅拌均匀后装入规格为15 cm×28 cm×0.006 cm 聚丙烯袋,高压灭菌2 h,冷却,备用。无菌操作接入原种,接种量为料重3%~5%。20 ℃避光培养20~25 d,待菌丝长满培养料,表面形成菌核方可用于生产。

按照营养袋配方,将培养料搅拌均匀后装入规格为12 cm×24 cm×0.004 cm 聚丙烯袋,高压灭菌2 h,冷却、备用。

菌种活力是衡量其质量好坏的指标之一[13],在最佳菌龄阶段进行逐级扩繁、播种,是稳产高产的基础。羊肚菌采取三级制种法,其中母种最佳菌龄5~7 d,原种(图1)最佳菌龄20~25 d,栽培种(图2)最佳菌龄 25~30 d。

2 选地搭棚

2.1 选地整地

选择排水良好的稻田或灌溉方便的旱地,清除地表面杂草,按照100 kg/667 m2的用量撒石灰(消毒杀菌灭虫),用旋耕机翻耕1~2次,并耙细,土粒最大直径不超过5 cm。

2.2 开厢起沟

厢面宽80~100 cm,走道宽40~50 cm。将走道内的土壤翻到厢面,走道与厢表面的高度差在15~20 cm,整平厢面。同时,四周开好排水沟,沟深30~40 cm。

图1 羊肚菌原种

图2 羊肚菌栽培种

图3 覆膜处理

2.3 搭遮阳棚

简易的遮阳平棚,抗风又便于棚内管理。棚高不得低于1.8 m,立柱不低于2.5 m,埋入地下0.3 m。立柱为直径10 cm 左右粗竹竿,立柱与立柱之间间距不得大于4 m,两立柱间用细竹竿作为龙骨,并用铁丝将遮阳网与龙骨固定(图3)。6 针遮阳网遮光率90%。

上述工作通常在播种前7 d完成。在播种前3 d调整厢面土壤含水量,以土色深暗,手握成团,扔在地上不散开为宜。

3 播种、补料

3.1 播种时间

陕南平川冬季相对温暖,一般在每年的11月中下旬—12月中旬播种,次年2 月开始出菇,4月下旬结束采收。山区冬季寒冷,适当提前播种。一般最晚应在当年12 月初结束播种,次年3 月开始出菇,5月下旬结束采收。

3.2 播种方式

采取撒播菌种的方式。脱袋、揉碎栽培种,均匀地撒播在厢面。播种后耙土使菌种与土壤混匀(80%以上的菌种与泥土混合),以免菌种因风吹雨淋而发菌弱。

3.3 补料操作(摆放营养袋)

播种7 d 内放置外源营养袋[3],菌丝更具活力,吸收养分效果更好,抗杂性更强。将外源营养袋一端扎孔后呈骰子五点式摆放在厢面上,同时覆盖黑色地膜[14],黑色地膜宽度应比厢面宽20 cm,间隔1.5 m 用土块固定(图3)。也可采用覆盖稻草或设置小拱棚的方式,保持厢面一个很好的微环境。

4 催菇及出菇管理

此阶段注意栽培场所温度、湿度,营养调控。具体措施为在最低气温连续5 d不低于5 ℃,平均气温在12 ℃时,及时撤除黑色地膜,大水灌溉进行水分刺激。7~10 d后,可见米粒大小原基出现。

当有菇蕾出现后,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可采取沟内灌水或水带喷水方式提高厢面土壤湿度,严禁大量洒水或中午洒水。羊肚菌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所以要适当增加通风,每天早晚通风30~60 min为宜。

5 采收干制

当羊肚菌的子囊果不再继续增大,菌盖褶皱舒展,轮廓分明,肉质厚实,富有弹性,有浓郁的菌香味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小刀沿地面水平方向割下或将子实体基部一起拔出,清除基部泥土,分级销售或干制。羊肚菌烘干时应有序摆放,不可叠压,尽量减少因菇体间的碰触造成损伤,保持菇体完整。温度45~55 ℃,烘5 h左右为宜。干品装塑料袋密封保存。

猜你喜欢

原种培养料陕南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基于隧道式发酵金针菇菌渣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制备分析*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尴尬的陕南
党建地图·陕南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陕南民歌保护与创新研究
黄石市平菇培养料的经济实用配方与常用配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