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硫酸改性竹生物质炭对的吸附特性*

2020-10-24张雨禾庄舜尧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20年10期
关键词:锥形瓶等温微孔

张雨禾 庄舜尧

(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8;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BC由浙江某炭业有限公司提供,选用4年以上的新鲜毛竹进行锯断、熏干、炭化、精练,经固定窑烧制炭化25 d,800 ℃以上高温精炼后得到。

1.2 HBC的制备

取20.0 g BC于锥形瓶中,加入200 mL一定浓度的硫酸,在65 ℃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6 h,冷却至室温,再用去离子水冲洗至浸出液pH不变,然后70 ℃下干燥12 h,得到HBC,储存在干燥器中以备使用。

1.3 生物质炭的表征及测定

称取2.5 g生物质炭于烧杯中,加入50 mL去离子水,加热,缓和煮沸5 min,过滤,弃去初滤液5 mL,余液冷却至室温后采用Sartorius PB-10 pH计测定pH。

采用冷场发射式的Hitachi SU-8010扫描电镜(SEM)分析改性前后BC样品的微观形貌。

采用Nicolet iS1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ITR)仪测定改性前后BC表面官能团结构,扫描范围400~4 000 cm-1。

在液氮、77.4 K下,采用TriStar Ⅱ 3020比表面与孔隙度分析仪测定表面特征,样品测试前需在300 ℃下脱气6 h,测定的相对压力为0.05~1.00。

1.4 BC对水体中的吸附

1.4.1 硫酸浓度

1.4.2 等温吸附

分别称取0.5 g的BC和HBC,置于250 mL锥形瓶中,依次加入25、50、100、150、200、250 mg/L KH2PO4溶液100 mL,振荡、取样和测定过程同1.4.1节试验。

(1)

(2)

式中:ce为平衡质量浓度,mg/L;qe为平衡吸附量,mg/g;qmax为最大吸附量,mg/g;b为表征吸附剂与吸附质间亲和力的参数,L/mg,值越大,则吸附亲和力越大;Kf为与吸附量有关的Freundlich参数,mg1-1/n·L1/n/g;n为与吸附强度有关的Freundlich参数。

1.4.3 吸附动力学

分别称取0.5 g的BC和HBC,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100 mg/L KH2PO4溶液100 mL,0~24 h取样。振荡、取样和测定过程同1.4.1节试验。

qt=qe(1-e-k1t)

(3)

(4)

式中:t为吸附时间,h;qt为t时刻吸附量,mg/g;k1为伪一级反应速率常数,h-1;k2为伪二级反应速率常数,g/(mg·h)。

1.4.4 解吸试验

室温下,利用0.6 mol/L的NaCl,将吸附后分离得到的BC和HBC进行解吸,BC质量与解吸液体积之比(液料比)为5 g/L,解吸时间0~12 h,解吸率(Rd,%)计算公式为:

(5)

式中:Cd为解吸液中吸附质质量浓度,mg/L;Vd为解吸液体积,L;Qd为解吸平衡时的吸附量,mg/g;m为吸附材料的质量,g。

1.4.5 pH

称取0.5 g HBC于250 mL三角瓶中,加入100 mg/LKH2PO4溶液100 mL,分别调节pH为1、3、5、7、9、11、13。振荡、取样和测定过程同1.4.1节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硫酸浓度影响

由图1可见,随硫酸浓度的提高,HBC吸附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高质量浓度(500 mg/L)下吸附量最高,达到7.14 mg/g。硫酸为70%后,继续提升硫酸浓度对HBC吸附性能的提升作用较小,故综合考虑经济性,硫酸为70%较合理。之后的试验均采用硫酸为70%所制备的HBC。

图1 硫酸质量分数对HBC吸附量的影响Fig.1 Effect of sulfuric acid concentration on adsorption capacity of HBC

2.2 BC和HBC性质表征

由表1可见,改性前后BC的pH分别为8.94、5.69,分别呈弱碱性、弱酸性。这可能与HBC表面羧基官能团明显增多有关。HBC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比表面积比BC提高了51.91%,同时总孔体积也增加了39.87%,这些结构特征更有利于其吸附无机离子,提高其吸附量。

表1 BC和HBC的表面特性

由图2(a)和图2(b)可见,毛竹的炭化过程完好地保留了原有的细微孔隙结构,同时又增大了比表面积,这使得BC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由图2(c)和图2(d)可见,硫酸改性后表面凹陷,形成了更丰富的微孔结构,微孔密集分布于炭层上,呈镂空形态,而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塌陷的孔隙又极大地增加了HBC的比表面积。这也与比表面积测定的结果一致。

图2 BC和HBC的SEMFig.2 SEM of BC and HBC

图3 BC和HBC的FITRFig.3 FTIR spectra of BC and HBC

2.3 等温吸附结果

2.4 吸附动力学结果

2.5 解吸结果

2.6 pH影响

图4 BC和HBC的等温吸附线Fig.4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BC and HBC

表2 25 ℃下BC和HBC的等温吸附方程参数

表3 BC和HBC的吸附动力学特征

图5 解吸时间对解吸率的影响Fig.5 Effect of desorption time on rate of desorption

图6 pH对BC和HBC吸附的影响Fig.6 Effect of pH on adsorption of by BC and HBC

3 讨 论

3.1 HBC的特性

硫酸为70%时所制备的HBC吸附量较大。这是因为硫酸浓度过低时,其腐蚀性和脱水性有限,在BC表面形成的孔隙结构较少,且低浓度硫酸的氧化性也较弱,材料表面形成的含氧官能团的数量不多,使得吸附量的提升有限。当硫酸浓度提高后,对BC的改性效果也提高,但当硫酸大于70%后,材料的吸附量变化不大,这是因为BC表面的活性位点有限,硫酸改性已使得材料表面增加的含氧基团接近饱和,从而使吸附量达到峰值,这与左昊等[23]的研究一致。

BC本身是一种具有粗糙表面的多孔结构吸附剂,由于硫酸可通过质子催化作用在HBC上产生更多的微孔[24],从而使HBC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分布更丰富的孔隙。广泛的微孔结构进一步增加了比表面积和表面活性位点数量[25],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吸附速率与吸附量。

3.2 BC对磷的吸附作用

4 结 论

(1) BC经70%的硫酸改性后,吸附效果最佳,其表面结构特征与官能团发生明显改变,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均有增大,且吸附容量提高。

(2) Langmuir方程对HBC吸附过程拟合可得最大吸附量达7.45 mg/g;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生物质炭表面的电子共享或电子交换是其对磷吸附的主要机制;pH对生物质炭吸附磷酸盐的影响明显,酸性条件下更有利于吸附的进行。

猜你喜欢

锥形瓶等温微孔
高速钢等温淬火
汽车用低合金钢的索氏体化与组织性能研究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膜在不同温度下辐射交联及其性能
Autoimmune hepatitis in a patient with 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A case report
奥氏体等温淬火工艺对冷轧高强钢扩孔性能的影响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微孔加工对比实验研究
基于微孔参数优化的超流体陀螺噪声抑制方法
隔空灭火
一种非调质钢组织转变及性能的研究
中科院共轭微孔高分子应用于水处理研究获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