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2020-10-24许中强
许中强
(河南省上蔡县华陂镇农业服务中心,河南 上蔡 463800)
我国是鸭业生产和消费大国,鸭的饲养量占世界总饲养量的70%,在国际市场上没有进口压力。鸭肉属绿色安全食品,鸭肉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畜禽,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而胆固醇含量低。因此,鸭是包容营养、保健、安全于一体的理想食品资源。同时,养鸭业具有“短、平、快”的突出特点,在商品生产中鸭比牛、羊占有更大的经济、生态优势。它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资金投入少,饲养周期短,经济周转快,经济效益高,既是农村的优势产业,更是经济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产业。掌握肉鸭的科学饲养管理要点,有助于提高肉鸭养殖经济效益。
1 品种和雏鸭选择
肉鸭优良品种包括樱桃谷鸭、花边鸭等。应选择同一时间出壳、大小均匀、脐带收缩好、眼大有神、比较活跃、绒毛有光泽、抓在手上挣扎有力的雏鸭。凡是腹大突脐、行动迟钝、瞎眼、跛脚、畸形、体质量过轻的雏鸭,一般成活率较低,长得也慢。
2 环境条件的选择
鸭舍应建在地势高、环境干燥、地面平坦、通风向阳、坐北朝南、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无噪音的地方,远离交通主干道,靠近山平塘、水库、溪河等水源较好的坡地。鸭舍温度保持在16~24℃之间,湿度不宜高,光线充足。水槽、料槽充足,且不要紧靠,稍微分开。环境条件要相对稳定。
3 进雏鸭前的准备
进雏鸭前要对场地、用具进行清理、冲洗和消毒。地面消毒可用2%苛性钠喷洒一遍。鸭舍用具可浸入消毒水中(3%的克辽林或1%的苛性钠等),稀释消毒药最好用温热水10℃左右,可提高消毒效果2倍。
进雏前要把育雏室的温度控制在30~32 ℃左右,以防进雏低温对雏鸭发生应激。
4 进雏后的管理
4.1 对饮水、开食的要求
进雏后雏鸭饲养人员要掌握“早饮水、早开食;先饮水,后开食”的原则。做到出壳后24 h左右,供给清洁的饮水(一般以20 ℃温水为宜),饮水中可加入0.1%的食盐、10%葡萄糖、水溶多维、矿物质添加剂及氟哌酸或青霉素,以增强雏鸭体质和预防疫病,饮水2 h后再让雏鸭开食。
可用全价颗粒饲料或浓缩料(预混料)与玉米、豆饼、麸皮等按规定比例配合成自配全价料。要防止蛋白质、能量的失衡;自配全价料要合理适量添加复合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注意钙磷比例应适当(2∶1),防止配料不合理导致戗毛、走路不稳、拉稀、啄羽等现象的营养代谢病。笼养肉鸭由于得不到运动,无法沐浴充足的阳光,还需要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亚硒酸钠、维生素E、鱼肝油等。另外,饲料配比、种类的改变要循序渐进。
饲喂方法:为提高饲料报酬,一般1 周龄内每昼夜喂料6次,每次喂料时盘内应没有剩料,做到次次喂新鲜料;2 周龄后,昼夜喂料5 次,以每次喂料前1 h 盘内无剩料为宜,以尽量减少饲料的浪费。
喂料原则:如饲料在2~3 h内吃完,应适当增加饲料用量;反之则适当减少饲料用量。始终保持适当的断料时间,以确保雏鸭的采食高峰,促进雏鸭的生长。
4.2 进雏室内的温度要求
第一天的育雏温度为30~32 ℃,以后每隔3 d 递减1 ℃,逐渐脱温,使雏鸭均匀分布,温湿度保持稳定。可用地下烟道、烧木屑炉、煤炉、红外灯等办法给雏鸭舍加温,但要注意通风良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及火灾等。
温度的控制要灵活,根据气候的变化适当掌握,要观察鸭群的动态,如鸭群远离热源、呆立、精神不振、张口喘气,表明室内温度偏高,导致鸭群大量饮水,食欲减退,正常代谢受阻,体弱、脱水,易患感冒等疾病。
温度过低,鸭群挤在一起取暖,或接近热源处相互拥挤、堆叠,造成下面鸭被压、被闷死亡。温度适宜时,则雏鸭采食,饮水正常,分布均匀,舒适安静,活泼好动,羽毛光滑明亮。
4.3 对光照的要求
育雏第1周要保持每天23 h的光照,使雏鸭尽快地适应环境,便于采食和饮水。一般要求进雏前两日24 h 光照,每15 m2安装一具40 w灯泡,2 d后23 h光照,1 h黑暗,0点关灯。
4.4 对通风的要求
雏鸭饮水时溅水多,粪多,鸭舍易潮湿,造成垫料和粪便发酵,产生大量的氨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加之使用煤炉保温时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和其他废气,同时鸭群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也多,造成舍内空气污浊,若不通风,将严重影响鸭群的健康,造成鸭群有害气体中毒而感染疾病,引起不同程度的死亡。通风是否适宜,要靠进入鸭舍的感觉来判断,如空气良好,进入鸭舍不刺眼鼻,不觉闷气,否则说明舍内环境污染已危害鸭群正常的生长发育。根据天气变化的情况,一般在晴天中午11点后,打开部分窗口通风,注意严禁贼风侵袭,注意通风时间和效果。
4.5 对密度的要求
通常农家庭院饲养鸭群400~1 000 只为宜。大棚网上饲养规模由网上面积而定,一般鸭群密度如表1所示。
周龄1 2 3地面平养20~25 1~15 6~10网上饲养30~40 15~25 10~15
4.6 对湿度的要求
育雏室适宜湿度为56%~70%,一般要求基本接近孵化机的湿度。
4.7 做好雏鸭的日常保健
雏鸭开口水的配制:50 L水内加入下列药品:1%盐,葡萄糖3%,盐酸环丙沙星可溶性粉或青霉素,按产品说明添加。
抓好3日龄、9日龄、18日龄室内带鸭消毒,消毒时严禁消毒液对准鸭体直喷。搞好鸭生长期的药物保健。7日龄鸭易发生呼吸道及肠道疾病,要在饮水中加入抗菌消炎药物。12 日龄后是浆膜炎易发期,可在饮水中加入氟苯尼考,饮水1~3 d。
5 做好日常管理
应经常观察鸭群活动情况,及时调节温度、湿度、通风、光照,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并按要求饲喂优质饲料,保持鸭舍及环境清洁卫生,同时做到垫料松软、不潮湿,饲料不结块,还应做到防疫工作到位。对病死鸭要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严防疫病传播。
6 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6.1 疫苗免疫接种
要想养好肉鸭并获得丰厚的利润,必须搞好鸭病的防治。首先应从提高鸭机体的抗病力着手,采取综合防护措施,以避免病原体侵害雏鸭机体。为消除或切断造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采取综合性防护措施。工作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防疫意识。为阻断通过人传播鸭病,应严格控制鸭场外的人员入场,尤其是养鸭户之间应严禁互串鸭舍;实行单品种生产,保证全进全出;搞好免疫接种。目前,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有四大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小鸭病毒性肝炎、鸭瘟、浆膜炎。前3种为病毒性疾病,一旦发病,无药可治,必须通过预防接种来控制。
按规定免疫接种,各养鸭场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合理的肉鸭疾病预防程序,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雏鸭疫病免疫程序可参考如下:1 日龄,鸭瘟疫苗颈部皮下注射;5 日龄,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二联苗肌肉注射;8日龄,鸭病毒性肝炎冻干苗皮下注射;鸭禽流感疫苗免疫时间要按疫苗使用说明执行,严防禽流感发生。鸭瘟、鸭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病、鸭病毒性肝炎等在免疫前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疫苗使用说明预防接种。
6.2 药物预防
肉鸭的发病死亡主要发生在2周龄以内,可在1周龄内间断地在饮水中添加禽用多维,以增强雏鸭的抗病力;同时,1~5日龄用0.02%高锰酸钾溶液饮水;6~8日龄用沙星类药物饮水;9~13 日龄换成高锰酸钾溶液饮水;14~16日龄改用敌菌净,这样交叉使用药物预防,效果既好,药价又低。以后鸭群如出现粪便不正常等情况时,在饮水中添加抗生素或喹诺酮类药物进行防治,以确保肉鸭健康快速生长,降低病死率,提高养鸭经济效益。
6.3 定期消毒
除做好常见鸭病的防治外,还要常消毒,鸭舍、运动场、水池,夏季每隔3 d消毒一次;冬季每周消毒一次;半个月饮水消毒一次。垫料、粪便勤换勤出。水槽、料槽勤洗勤消毒。遇到疫情时需每天消毒。
7 适时出栏
肉鸭生长到45 日龄左右,体质量长到2.5~3 kg 时应立即出售,以提高养鸭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