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培养农村电商“双创”人才的思考
2020-10-23吴加权陈红娟胡永盛
吴加权 陈红娟 胡永盛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电商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双创”人才匮乏问题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瓶颈。然而因为缺乏产教融合基础,致使政、行、校、企等利益相关方各自发力,实施分散化、碎片化、临时性培训为主的应急之举,收效甚微。高职院校肩负着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大使命,且具有规模化、规范化、系统化培养人才的优势,但却存在教师实践经验不足、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缺失等问题,不能满足农村电商“双创”人才高水平、高质量的培养要求。因此,高职院校承担培养农村电商“双创”人才的主体责任,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产教共建育人共同体、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平台,是从根本上破解难题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农村电商“双创”人才;育人共同体
[作者简介]吴加权(1976- ),男,江苏兴化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陈红娟(1976- ),女,江苏南通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胡永盛(1984- ),男,江西于都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硕士。(江苏 泰州 225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校企‘双元育人视域下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9JSJG489)和2018年度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立项课题“电子商务背景下创新型网络营销策略调查研究”(项目编号:NSFPT20185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12-0053-06
近年来,有关农村电商“双创”人才匮乏的报道屡见不鲜,引起了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电商平台企业也颇为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常态化组织培训班。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非但没能扭转困局,人才需求缺口反而不断增大,已演变成行业发展的燃眉之急。在国家大力支持农村电商发展及“双创”教育普及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主动担当,探索有效的实施路径,集聚政、行、校、企多方优质资源,聚合育人要素,营造一流环境,高水平、高质量培养农村电商“双创”人才,不仅能破除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深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还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推动“双高计划”建设,贯彻落实“职教20条”。
一、农村电商“双创”人才的内涵与现状
洞悉农村电商“双创”人才的内涵,有助于明确人才培养要求;掌握农村电商“双创”人才的现状,有助于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精准性。
1.农村电商“双创”人才的内涵。农村电商“双创”人才是在我国农村电商行业快速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地生根的背景下产生的复合性新概念,但截至目前,尚无完整的定义。此概念中,人才是种概念,决定整个概念属于人才的范畴;农村电商是属概念,表明人才所属的行业及专业领域;“双创”是属概念,表明人才具有的特质。虽然学界从多个视角界定了人才的概念,但关于人才的本质属性倾向一致:高素质、创造性劳动、贡献。“双创”是创新创业的简称,当前多用于经济领域。创新主要指引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业主要指创业者基于创新,把握市场机会,整合资源,通过创建新企业或企业内部革新开创新事业,从而创造价值的过程。
总之,农村电商“双创”人才是致力于农村电商行业发展,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术技能,洞悉行业发展規律,成功把握市场机会,独自或作为团队骨干成员向农村电商行业引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整合资源,创建农村电商企业或通过企业内部革新开创新事业,从事创造性劳动,创造新价值,并进一步推动技术、产品、业态、模式的更新迭代,为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农村电商发展做出贡献的高素质人才。
2.农村电商“双创”人才现状分析。2014年以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码的背景下,我国农村电商快速崛起。随着跨境、生鲜电商垂直服务领域兴起,农村电商成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热土,大量初创企业不断涌现。然而,2017—2018年,农村电商增速有所放缓,表明其发展已开始遭遇瓶颈,正式告别野蛮生长时代,步入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型期。此时,农村电商高端人才匮乏问题凸显出来,《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7—2018)》指出,农村电商人才整体短缺与人才质量不高的问题并存,特别是缺乏创新人才、复合人才和领军人物;很多地区普遍面临电商人才难引、难招、难留的难题,懂得信息技术、电商企业经营管理、品牌推广运作和市场行业培育的人才很少。
深层次而言,这反映了农村电商“双创”人才普遍匮乏的问题,导致农村电商多数经营者品牌意识弱,农副产品深加工不足、标准化滞后,产品附加值低,只能充当低价销售初级农产品的“搬运工”角色。农村电商充斥着普遍的模仿现象,也是相关经营者“双创”能力不足所致。其实,农村电商“双创”人才匮乏问题早已存在,有识之士早有呼吁:“农村电商创业主体中,青年是最活跃的创业群体,可以返乡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为重点,积极培养一批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政府、电商巨头采取了强化培训为主的应急举措,如山东省商务厅、团省委联合组织了农村电商“百县万人”创业培训活动,培训对象包括农村创业青年、返乡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等。但是因师资缺乏等诸多原因,存在培训不系统、不全面的通病,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举,起不到标本兼治的功效,不是长久之计。农村电商发展亟待大学生创业,是因为他们具有无限的“双创”潜能,但如何挖掘其潜能,使其潜能转变成具体的“双创”行为,则是对高水平、高质量培养农村电商“双创”人才的现实诉求。
二、高职院校培养农村电商“双创”人才的优势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主渠道,承担着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使命。当前,要“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相对于当前农村电商“双创”人才临时性、分散化、碎片化的培养现状而言,高职院校具规模化、规范化、系统化育人的绝对优势,理应成为农村电商“双创”人才供给的源头活水。
1.高职院校实施集团化办学,有利于规模化培养农村电商“双创”人才。高职院校通过组建职教联盟,实施集团化办学,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命运共同体建设,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活力,集聚产教多方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质资源,从而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单一育人主体资源不足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紧扣产业链办学,紧跟产业发展动态前沿,对接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强化新增专业建设,增强人才培养的前瞻性与精准性。当前,高职院校针对农村电商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急需大批技术技能过硬、具备“双创”素质、“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人才的现状,精准把握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延展集团化办学的组织与资源优势,整合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联网技术、市场营销及农业类专业的产教多方优质教学资源,组建教学团队,打造实践平台,开设农村电商专业,招录学生,产教协同规模化培养农村电商“双创”人才。例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2017年起开设农村电商专业,当年招录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的高考考生80余人。2019年,不仅面向普高、中职招生,还招录退役士兵40余人,以及电商企业在岗员工、创业者、农村基层管理者等社会人员30余人。
高职院校肩负起农村电商“双创”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产教协同规模化培养人才,有助于扭转人才培养过程中因育人主体错乱、资源不足而导致的临时性、分散化局面。
2.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有利于规范化培养农村电商“双创”人才。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已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向“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升级。深化产教融合,增强企业育人主体作用,实施校企“双元”育人,既是高职院校建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制度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双高计划”,贯彻、落实“职教20条”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依托职教联盟,集聚政、行、校、企多方优质资源,产教共建专业集群,并分工、分类、分层建设专业与“双创”高度集成的复合型师资队伍、融合型课程体系、综合型实践平台;面向所有学生,在专业教育中有机融入“双创”教育,培养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新经济发展的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建成“一站式”指导服务平台,针对投身“双创”实践的学生,实施学生“双创”训练计划项目、打造“双创”参赛项目、孵化学生“双创”实战项目、扶持学生衍生公司,从而完善“双创”教育体系。因此,高职院校得天独厚的产教融合优势,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电商“双创”人才培养过程中遭遇的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平台缺失等突出问题,从而为规范化培养人才创造实践条件。
3.高职院校运行“产学研创”育人模式,有利于系统化培养农村电商“双创”人才。高职教育属于实践导向型教育,注重“手脑并用”“学中做、做中学”,实践课程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50%以上,且一以贯之。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来临,产业发展对传统蓝领工人的需求量急剧下降,对能够快速学习、应用新技术,并在生产过程中改进工艺流程、参与组织内部事业革新的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攀升,驱动高职院校强化“双创”教育。为此,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引入企业研发部门,校企共建区域性产业技术开发中心,实施校企“双元”育人;改进原有产教融合的专业实践平台,在其中嵌入产业技术开发中心,并以专业实践为基础、应用新技术为核心、“双创”实践为导向,打造“生产+科研+专业实践+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教学新体系,从而升级原有的“产学研”育人模式,在其中有机融入“双创”教育,建成“产学研创”育人新模式,努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紧密结合专业的“双创”能力。
例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京东商城紧密合作,依托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十三五”产教融合质量工程项目,在校园内共建现代农产品电商“双创”基地。基地分为企业经营专区、农村电商技术开发中心、产教一体化专区、“众创空间”4个专区,各区既相互独立,又协同作业。其中,技术开发中心在开发新技术的同时,委派研发人员指导学生实施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并由企业经营专区中试研发成果,中试成功后,供给“众创空间”就地转化。基地为实施“产学研创”育人模式提供了优质载体,并成为紧密衔接产业链与教育链、创新链与育人链的枢纽。总之,高职院校“产学研创”育人模式有利于系统化培养农村电商“双创”人才,从而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并大幅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职院校培养农村电商“双创”人才的路径选择
高职院校虽然具有人才培养的绝对优势,但农村电商专业开设晚,且“双创”人才培养要求高、难度大,只有选择高效的实施路径,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双元”育人,并广泛集聚产教多方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优质资源,重点从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平台维度强化农村电商专业集群建设,方能圆满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培养农村电商“双创”人才的既定目标。
1.拓宽社会基础:产教共建农村电商协同育人共同体。培养农村电商“双创”人才,要素杂、环节多、投入大,需要多方主体通力合作,才能广泛汇聚优质资源,重点是形成政府、产业、学校协同发力的“三螺旋”結构育人主体,而在实际育人过程中,往往只有学校和企业具体实施各项工作,所以关键是形成校企“双元”育人局面。因此,农村电商、教育行政等政府主管部门之间应加强合作,鼓励、支持乃至直接委派电子商务专业办学条件领先的高职院校牵头,与电商平台企业紧密合作,校企共同建立多方参与的农村电商协同育人共同体,实施科学的激励机制,广泛集聚政、行、校、企多方优质资源,着重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及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拓宽培养农村电商“双创”人才的社会基础,并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与制度支持。
牵头高职院校基于行业发展对农村电商“双创”人才的迫切需求,广泛邀请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电商企业、同类学校等利益相关方,组建“政行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制定章程,明确参与各方的责权利关系;实施理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决定重大事项;成立常设机构,执行理事会决议,处理日常工作,协调内外部关系。育人共同体着力校与地、校与校、校与企之间的深度合作:第一,强化校地合作。地方政府重在政策支持与财政投入,支持当地产业园、孵化器扶持学生“双创”项目,并切实落实对参与育人企业的抵税优惠政策;学校要引导毕业生在当地就业或创业。第二,实施校校联通,促进同类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开发、平台打造以及适当增加交换生数量等方面加强横向合作,从而实现同类学校之间的优质资源互补与共享。第三,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紧密合作。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双创”工作促进委员会等行业组织要发挥育人指导作用;电商平台企业、农村电商龙头企业要增强育人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优势,以共建平台、课程,提供实践基地、孵化器和咨询服务等方式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学校则要引导毕业生到重点合作企业就业,并为其技术研发、人员培训创造有利条件。此外,育人共同体还要充分发挥天使基金、杰出校友、学生家长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人才培养的催化剂及助推器作用。
2.增强核心驱动力:产教协同组建农村电商复合型师资队伍。教师不仅是专业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同时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力量;高度集成的农村电商融合型课程体系,必然需要打造胜任跨专业教学的互补型教学团队;指导与孵化学生“双创”项目,又需要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商业”组合式指导服务团队,因而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农村电商专业集群建设的核心驱动力。然而高职院校校内教师数量偏少,且缺乏创业实践经验,难以承担农村电商“双创”人才培养的艰巨任务。因此,高职院校依托育人共同体的组织优势,汇聚产业精英,参与人才培养,并建成多功能实践平台,让校内教师参与平台中农村电商企业的创建与运作管理,锻炼创业实践能力、积累实践经验,从而建成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复合型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紧紧依托产教深度融合的多功能实践平台,强化校企之间的人员流动,聘请合作企业资深业务、管理人员等产业精英人士担任客座教授、实践指导教师、“双创”指导教师等兼职工作;基于校内教师的主体力量,兼顾社会人员培训需求,组建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及指导服务团队三支队伍,协同培养农村电商“双创”人才。三支队伍都要建成目标明确、分工合理、责权利统一、优势互补的专业化高水平团队,相互之间既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又要相互兼顾、协同作业,并统一于协同育人的全局之中,从而全方位、立体式培养受教者基于农村电商专业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双创”能力。其中,教学团队主要实施课程教学,确保融合型课程体系的贯彻与落实,尤其是实现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双创”教育的教学目标;科研团队主要开发并向校内创业项目供给农村电商新技术,同时指导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吸收潜质好的学生或培训学员参与,带领受教者实施项目研究,提升受教者的农村电商技术开发与应用推广能力;指导服务团队采用“技术+商业”的组合方式,分组指导学生“双创”社团活动、创业训练计划及参赛项目,孵化学生“双创”实战项目。
3.打造系统化课程载体:产教合力开发农村电商融合型课程体系。鉴于农村电商“双创”人才跨专业、复合型的培养要求,需要开发融合型课程体系,难度很大。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育人共同体的组织优势,联合同类学校,并与行业组织、龙头企业紧密合作;集聚产教智力资源,除了组织专业骨干教师之外,还要聘请政府资深政策研究人员,行业专家,企业资深研发、技术、管理等人员,风险投资人,以及成功“双创”人士等产业精英,分门别类组建课程开发小组;基于在校生培养,兼顾大学生村官、返乡农民工“双创”的培训需求,合力开发电子商务、农产品流通、“双创”、人文素质四大类融会贯通的融合型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在专业核心课程中有机融入“双创”及企业经营管理元素,并确保新课程体系紧贴农村电商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且每三年要更新一次。第一,借鉴国内外“双创”人才培养的成熟经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标准,编写紧缺教材。第二,建立涵盖四大类课程的必修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大一阶段开设的电子商务概论、农产品流通概论、创新创业基础、电子商务政策与法规等分立课程;大二阶段开设的农村电商与供应链管理实务、农产品市场营销与策划、农村电商“双创”实务、农村电商“双创”伦理等交叉课程;大三阶段开设的农村电商“双创”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融合型课程,从而建成四大类课程中基础知识、专业实务、综合实践分立、交叉、融合顺势递进的新型课程体系。第三,设置选修课程体系,开设与四大类课程高度相关的技术、管理、文化类选修课程,并推荐一定数量的课外修读课程。第四,核心课程都要建成高质量的在线开放课程,从而形成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开放共享课程体系。
4.创建优质实践载体:产教联合打造农村电商综合型实践平台。电子商务、农产品流通、“双创”高度集成的实践课程,学生或培训学员“双创”实战,都依赖产教深度融合,集生产经营、教育教学、创新创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实践平台。显然,建设基于农村电商专业集群实践教学的综合型实践平台,面临着投入大、管理难等诸多困境,不是某个高职院校或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的,而是既需要政府的政策许可与支持,又需要行业组织在产教之间的协调与业务指导,还需要龙头企业的资金投入并参与经营管理。因此,这是育人共同体面临的难题,也是其主要使命,破题之关键在于吸引产教优质经营资源,集聚多方力量联合打造。
高职院校基于培养农村电商“双创”人才的责任担当,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实践环境,为行业发展建设高水平培训基地,要充分调动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性,打造多方共建、共管、共享的综合型实践平台,并划分为四大功能区。第一,农村电商经营与服务专区,由行业龙头企业独立经营,为学生、培训学员提供“双创”示范及鲜活案例。第二,实践教学及社会化培训专区,主要面向在校生实施专业实践教学,同时向社会人员开放,着重训练受教者的技术技能,培养农村电商人才。第三,产教一体化专区,由校企合作企业构成,引入现代企业制度,由电商企业委派主要管理人员及技术、业务骨干,校内教师兼任管理者及岗位技能师傅,企业员工兼任实践指导教师,学生或培训学员兼任企业准员工,在企业运作过程中同步实施实践教学,产教合一,受教者在不同岗位分批轮岗,从而获得农村电商企业的工作体验,积累“双创”间接经验。第四,“双创”實战专区,以农村电商“众创空间”为主,选拔前景好的学生或学员“双创”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予以重点孵化,并为学生“双创”社团、训练计划、竞赛项目提供实践资源;组织沙龙、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双创”活动,邀请业内企业家、“双创”成功人士、杰出校友等人员与受教者交流,营造浓厚的“双创”文化氛围。
四、结论
作为新生业态,我国农村电商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快速崛起,相关人才培养却明显滞后,尤其是处于高端层次的“双创”人才紧缺,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然而为解决农村电商“双创”人才匮乏的燃眉之急,政、行、校、企等多方力量单打独斗,疲于应对,成效甚微,并无法从源头上根本解决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办学优势,承担育人主体责任,并深化产教融合,联合政、行、企多方主体,明确参与各方的责权利关系,共同建设农村电商专业集群;整合多方优质资源,产教共建复合型师资队伍、融合型课程体系、综合型实践平台以及“一站式”指导服务平台,从而集聚育人要素,优化育人环境;努力突破条块分割、零散、临时、碎片化的培训现状,构建以在校生系统化培养为主、以社会人员专业化培训为辅的人才培养体系,真正实现精准育人。
总之,政、行、校、企之间,高职院校之间深度合作,形成纵横交错的协同育人共同体,凝聚社会力量,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是培养农村电商“双创”人才的明智之举,也是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时椿,刘冠.关于创业与创新的内涵、比较与集成融合研究[J].经济管理,2008(8):78-82.
[2]刘明海,谢志远,刘燕楠.高职教育人才转型的战略思考:推进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2):182-188.
[3]吴加权,陈红娟,胡永盛.产教融合下“双创”教育的优化路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9(12):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