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酸菌发酵拉制面条工艺及品质的研究

2020-10-23刘安伟吕莹果

粮食加工 2020年6期
关键词:发酵剂质构面团

刘安伟,吕莹果,杨 芝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郑州 450001)

面条作为我国的传统主食之一,种类繁多,而拉制类面条对面团拉伸性能要求很高[1-2]。例如著名的“兰州拉面”,在制作过程中会添加一种“蓬灰”的物质来提高面团的拉伸性能[3-5]。但“蓬灰”溶于水后形成的碱水会产生一股刺鼻的气味,在食品中加入“蓬灰”会对人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6-7]。此外,市场上销售的“拉面剂”等添加剂虽然使用方便高效,但成分定义不明确,食用该添加剂制作的拉制面条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8-9]。

在面食制作过程中发酵方法起到重要作用,我国许多传统手工拉制面条都是采用发酵的方法制作而成[10-13]。例如贵州绥阳的空心面,通过多次发酵、多次醒发的过程,使面条形成中空的细孔,由该方法制作的空心面往往能够被拉长十几米[14-15]。又如河南光山县的油条挂面,通过涂抹食用油,控制加盐量的制作工艺,得到的挂面能够拉长至数米。但这些拉制面条大都采用自然发酵的方式制作而成,工艺流程复杂,对环境要求高,耗时较长。此外,拉制面条食盐添加量过高,在5%以上,食用口感偏咸[16-17]。针对现有拉制面条加工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传统手工拉制面条制作工艺,本文采用乳酸菌发酵的方法提高面团的拉伸性质,并对制备发酵拉制面条进行了工艺的优化及品质研究,旨在为制作拉制面条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高筋粉:郑州金苑面业有限责任公司;加碘食盐:河南省盐业总公司;乳酸菌发酵剂(植物乳杆菌、乳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复配):山东中科嘉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NBL1602e 电子天平:艾德姆衡器(武汉)有限公司;B5A 多功能搅拌机:广州威万事实业有限公司;HWS-80B 恒温恒湿培养箱:北京市恒诺利兴科技有限公司;HJ-6 磁力搅拌器:金坛华峰仪器有限公司;PHS-25 pH 计:杭州齐威仪器有限公司;TA-XT Plus 质构仪:英国STABLE MICRO SYSTEM 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拉制面条的制备工艺

依次称取适量高筋粉、蒸馏水、食盐、发酵剂置于和面缸中,和面10 min,将和好面团放在密封盒中,再放入发酵箱中进行发酵。通过多次摸索实验,拉制面条制备方法采用“五次发酵、三次拉伸”工艺,五次发酵时间分配方案见表1。面条拉制工艺如下:

表1 发酵阶段时间分配表 min

和面→第一次发酵→切大条、盘条→第二次发酵→搓小条、切条→第三次发酵→第一次拉伸→第四次发酵→第二次拉伸→第五次发酵→第三次拉伸→切条收面

1.3.2拉制面条拉伸性能的测定

面团的拉伸特性对面条的拉制效果有重要影响,在此测定了发酵后面团的拉伸性能。采用质构仪A/KIE 测定探头进行拉伸性能测定。具体操作如下:将第五次发酵后的面团条放入拉伸仪,启动面条拉伸性能测定程序进行拉伸实验,直到面团条拉断,即得到面团条抗拉伸力延伸性曲线。测试条件:测前速度:2.0 mm/s;测试速度:3.0 mm/s;测后速度:10.0 mm/s;应变位移:50.0 mm;引发类型:自动;引发力:5.0 g。每个样品平行测3 次,取平均值。不同条件下拉伸性能测定结果见图1~图4。

1.3.3拉制面条最佳蒸煮时间的测定

用1 000 mL 的量杯量取500 mL 蒸馏水,倒入事前洗过的干净的不锈钢小盆中,一并放到电磁炉上再加热至沸腾,将制好的20 根相同状态拉制面条放到沸水中,每隔0.5 min 捞出一根拉制面条,放到两块透明玻璃板上,挤压观察拉制面条是否有白心,直到拉制面条白心完全消失为止,此时即是拉制面条最佳蒸煮时间。每个样品平行测3 次,取平均值。

1.3.4拉制面条全质构的测定

将相同状态的拉制面条煮至最佳蒸煮时间捞出,用流动的去离子水冲淋30 min,吸取面条表面水分,截取5 cm 长度的5 根拉面面条平整的放于载物台上,进行TPA(全质构分析)测定,每个样品做3次平行试验,结果取其平均值。试验采用P/35 探头测定。测前速度1 mm/s,测中速度0.5 mm/s,测后速度1 mm/s,触发力5 g,应变量70%,压缩间隔2 s。

1.3.5拉制面条感官品质的测定

实验采取的感官评价是由实验室的7 位固定成员,测试结果取平均值,参照我国行业标准《面条用小麦粉》(SB/T10137-93)进行评价[18]。感官评价评分标准见表2。

表2 拉制面条感官评分标准

1.3.6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数据分析(SPSS16.0)及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3 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运用方差分析法(ANOVA) 进行显著性分析(P<0.05),使用Origin 2017 软件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

2.1.1食盐添加量对拉制面条拉伸性能和品质影响

食盐在拉制面条加工中有重要作用,添加食盐能够增强面条筋力,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防止面条变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调味作用。但并不是加盐量越多越好,加盐量过多会导致面条偏咸,机械制面一般控制加盐量在3%以下。而拉制面条为了提高面团的拉伸性能,通常有更高的加盐量,导致面条口味偏咸,也不利于健康。本试验拟将加盐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设计加盐量分别为0.5%、1%、1.5%、2%、2.5%。发酵剂添加量1.5%、发酵温度34°C、发酵时间240min 时,研究食盐添加量对拉制面条拉伸性能、感官品质和质构品质的影响。

由图1 可知,面条抗拉断力随食盐添加量增加不断增大,说明盐可以起到增筋作用,一定量的盐可以改善面筋网络结构,提高面条质量,因此面条抗拉断力不断增大[19]。面条拉伸距离随食盐添加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当食盐添加量为1.5%时,拉伸距离达到最大值,继续添加食盐量,拉伸距离开始下降。表明此时加入食盐量过多,面条脆性加强,抗拉断力过小,面条就容易被拉断。因此适当加盐可以提高面条的拉伸性能,但不易过多。

图1 食盐添加量对拉制面条拉伸性能的影响

由表3 可知随着食盐添加量的增加,拉制面条硬度、回复性、弹性呈增大趋势,并且在2%时达到了最大值。当添加量超过了2%时,面条硬度、回复性、弹性显著下降。这表明适当的加盐量能够增强面筋网络结构,起到增筋的作用。但食盐中的氯化钠由于亲水的缘故,加入过量会夺走面粉中的水分使面条内部结构松散、失去弹性,同时面条咸味过重影响面条口感导致感官评分降低[20]。由表3 知当食盐添加量为1%、1.5%、2%时,面条硬度适中、弹性高、回复性较好。食盐添加量在1.8%和2.0%时面条感官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在1.5%时达到最大值。这表明适当增加食盐量可以使面条的色泽更明亮、表面结构细密、光滑,弹性增加。综合面条拉伸性能、质构和感官评分,选定食盐添加量1%、1.5%、2%作为3 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

表3 食盐添加量对拉制面条质构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2.1.2发酵剂添加量对拉制面条拉伸性能和品质的影响

发酵剂在发酵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发酵拉制面条最终的品质。加入的发酵剂过少就会使发酵不充分而需要延长发酵时间,而过多则会使发酵过度,影响面条的风味。所以发酵剂用量的多少对面条品质有比较显著的影响。本试验选择发酵剂添加量分别为0.5%、1%、1.5%、2%、2.5%。加盐量1.5%,发酵温度34 °C,发酵时间240 min 时,研究发酵剂添加量对拉制面条拉伸性能和品质影响。

由图2 可知拉制面条抗拉断力随发酵剂添加量的增加不断减小,加入的发酵剂越多,则面团发酵越充分,面团抗拉断力越小。而拉伸距离随发酵剂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发酵剂添加量为1.5%时,拉制面条拉伸距离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发酵剂量到2%以上,拉制面条拉伸距离开始下降,表明此时发酵剂加入量过多,面条发酵过度,得到的拉制面条过细,面条拉伸易断。

图2 发酵剂添加量对拉制面条拉伸性能的影响

表4 反应了不同发酵剂添加量对面条质构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硬度能较好的反映面条的感官适口性,弹性和回复性能部分反映面条粘性和光滑性,回复性分值越低说明面条的延伸性越好。由表4 可知当发酵剂添加量为1%、1.5%、2%时,面条的硬度和弹性分值较高,回复性分值较低,同时面条感官评价分数较高。综合面条拉伸性能、质构和感官评分,选定发酵剂添加量1%、1.5%、2%作为3 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

表4 发酵剂添加量对拉制面条质构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2.1.3发酵温度对拉制面条拉伸性能和品质的影响

发酵温度在发酵过程中对微生物生长起到关键作用。发酵温度过低,微生物生长缓慢,发酵不充分,导致发酵时间延长。发酵温度过高,微生物生长迅速,会导致发酵过度。本试验选择发酵温度分别为28、31、34、37、40 °C。加盐量1.5%,发酵剂量1.5%,发酵时间240 min 时,研究发酵温度对拉制面条拉伸性能和品质的影响。

图3 表示发酵温度对拉制面条拉伸性能的影响,由图3 可以看出,拉制面条抗拉断力随发酵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减小,拉伸距离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发酵温度为34 °C 时,拉制面条拉伸距离达到最大值,说明该温度下制得的拉制面条有着较好的拉伸性能,继续增大发酵温度,拉伸距离开始下降,这可能是由于温度过高、微生物生长迅速导致面团发酵过度,拉伸性能出现下降原因。

图3 发酵温度对拉制面条拉伸性能的影响

表5 反应了不同发酵温度对面条质构和感官品质的影响,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拉制面条硬度、回复性和弹性呈减小趋势,当发酵温度达到40 °C时,面条硬度、弹性、咀嚼度均达到最小值,说明明此时发酵温度过高,制得的拉制面条已发酵过度。由感官评价知发酵温度31 °C、34 °C、37 °C 时面条感官评价分数较高,所以选定发酵温度31°C、34°C、37°C作为3 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

表5 发酵温度对拉制面条质构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2.1.4发酵时间对拉制面条拉伸性能和品质的影响

发酵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面条的品质,发酵时间过长会导致面条发酵过度,发酵时间过短又达不到理想的发酵效果。本试验选择发酵时间分别为180、210、240、270、300 min,加盐量1.5%,发酵剂量1.5%,发酵温度34 °C 时,研究发酵时间对拉制面条拉伸性能和品质的影响。

图4 表示发酵时间对拉制面条拉伸性能的影响,由图4 可以看出,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面条抗拉断力不断减小,拉伸距离呈现增大的趋势。当发酵时间为240 min 时,拉制面条拉伸距离达到最大值,说明该温度下制得的拉制面条有着较好的拉伸性能,发酵时间继续延长,拉伸距离开始下降,表明此时面条发酵过度。

图4 发酵时间对拉制面条拉伸性能的影响

表6 反应了不同发酵时间对面条质构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刚开始发酵时间过短,面条发酵不充分,制得的拉制面条硬度高、弹性差。当发酵时间达到240 min 时,面条硬度适中、回复性和弹性表现良好。超过240 min 时,面条硬度和弹性显著减小,表明此时面条发酵过度。由感官评价知发酵时间210 min、240 min、270 min 时面条感官评分较高,所以选定发酵时间210 min、240 min、270 min 作为3 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

表6 发酵时间对拉制面条质构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2.2 正交试验

通过对各单因素试验的分析,利用3.1 版本正交设计小助手,进行L9(34)正交设计,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7,以面团拉伸性质和面条感官评分为主要指标,进行正交试验,正交试验设计见表7,试验结果见表8。

表7 L9(34)正交因素水平设计

表8 L9(34)正交试验结果

由表9 中拉伸距离极差分析可知拉伸距离最佳组合为A1B3C1D2,对拉制面条影响因素为: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发酵剂添加量>食盐添加量,由表9中感官评分极差分析可知感官评分最佳组合为A3B2C2D2,对拉制面条感官评分影响因素为:发酵温度>发酵时间>食盐添加量>发酵剂添加量。按照A1B3C1D2与A3B2C2D2的组合进行验证试验,测量拉制面条的拉伸距离与感官评分,得到A1B3C1D2组合的拉伸距离和感官评分指标分别为29.60±0.28mm和86.35±0.49,分别大于A3B2C2D2的拉伸距离和感官评分指标26.89±0.13 mm 和84.51±0.62。由此可见,最佳发酵工艺为A1B3C1D2,即食盐添加量1%,发酵剂添加量2%,发酵温度31°C,发酵时间240 min。

表9 拉伸距离和感官评分极差分析表

3 结论

通过探究食盐添加量、发酵剂添加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拉制面条拉伸性质的影响,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得到发酵拉制面条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食盐添加量1%、发酵剂量2%、发酵温度31°C、发酵时间240 min,在该条件下制成的拉制面条总评分最高,为86.35。所得到的发酵拉制面条拉伸性能良好,符合人们对于新类型食品的更高追求。

猜你喜欢

发酵剂质构面团
面团小蛇
高效、绿色、环保发酵剂——酵素菌速腐剂
马铃薯泥肉丸的加工及其质构特性研究
槟榔生长期果实形态、质构及果皮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猫面团
面团小蛇
喷雾干燥法制备直投式霉豆渣发酵剂的研究
嗜酸乳杆菌NX2-6冻干发酵剂的研究
玉米角质和粉质胚乳淀粉粒粒径、糊化特性及凝胶质构特性的研究
保存条件对冻干发酵剂菌量的影响及发酵剂的应用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