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的整合研究

2020-10-23王国锋刘小娟唐艺嘉

上海管理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动机个体核心

王国锋 刘小娟 唐艺嘉

(1.电子科技大学,成都 611731; 2.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 201620; 3.四川师范大学,成都 611731)

创业者与创业行为是现代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要动力。大学生是重要的潜在创业者来源,创业教育、创业支持等多项推动创业的政策措施其主要对象就是这些毕业前后的大学生。从2014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提供灵活多样的融资渠道,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在大学生中产生了浓厚的氛围。

在创业势头高涨的当下,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关注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创业倾向是指个体对未来是否采取创业行为的主观看法,反映个体对于创业行动以及创业行动所依存社会环境的基本假设,它是仅有的可以准确预测创业行为的工具。然而大学生创业行为并没有像预期中那样展开,甚至还出现了学历越高、创业意愿越低的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群体在创业倾向方面表现出如此大的差异呢?

现有关于创业倾向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创业者的人格特质,如主动性人格、前瞻性人格、自我效能感等对创业倾向的影响;也有结合多种特质,如将创业者特质、创业者态度、创业激情、核心自我评价和创业效能感与创业倾向进行综合分析,对这些特质如何影响创业倾向的机制,尤其从动机层次角度考虑还有所欠缺;另一方面是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如创业环境、创业培训等,在影响路径中多引入风险承担、创业认知、创业自我效能感或创业态度作为中介因素,然而缺乏外部环境认知和个体特质相整合对创业倾向共同作用的研究。

创业倾向一般有两种表现模式:一是个人所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其理性思考进而影响个体行为表现;二是人格特质与个人经验影响其直觉思考进而影响个体表现的行为倾向。由此,创业倾向除了受到个体自身的特质和经验的影响,还会受到外界环境和压力的影响。

本研究从动机和认知的角度出发,基于动机层次模型和社会支持,探讨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风险承担和感知社会支持对于创业倾向的作用和影响机制。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1)探索性地引入创业核心自我评价,并验证其中介作用机制。核心自我评价在很多研究中都被看作一种潜在宽泛的人格特质,近来有研究指出核心自我评价存在总体和具体领域的差异,并且具体领域的预测更有针对性。(2)建立大学生风险承担和感知社会支持共同通过创业核心自我评价进而影响创业倾向的整合模型。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创业领域,尤其是创业倾向领域的研究,对大学生创业活动、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动机层次模型

Vallerand将动机自上而下分为一般动机(global,or personality)、环境动机(contextual,or domain)、情景动机(situational,or state)三个层次,并提出了动机层次模型。一般动机是指个体与外部环境互动中的一般或整体动机取向,相对稳定和持久,体现为人格特质。环境动机是指个体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动机取向,比如教育(education)、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休闲(leisure)领域。情景动机是指个体在某一情景中具体的动机状态。

Vallerand认为,较高层次的动机影响较低层次的动机,上一级动机影响下一级动机,一般动机、环境动机、情景动机自上而下逐级产生影响。在另一方向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较低层次动机对较高层次动机会产生自下而上的递归效应(recursive effect)。

关于影响动机的因素,一般因素会影响一般动机,环境动机受到一般动机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情景动机受到环境动机和情景因素的共同作用。不同层次的动机都会产生相应的层次结果,这些结果都包括三类:情感(affect)、认知(cognition)、行为(behavior)。

1.2 核心自我评价

核心自我评价(core self-evaluation),代表了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最基本评价,是一个潜在的、宽泛的人格特质,在个体人格系统中占有核心的地位,主要由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神经质和控制点四个基本特质构成。核心自我评价既可以看作一种人格特质,也可以看作一种总体的自我概念。

基于参照框架(frame-of-reference)理论,人格心理学研究近来针对“总体-具体领域人格特质及其测量”的探讨。Bowling等的研究发现中国员工的总体核心自我评价对组织公民行为中“个人行为”维度的影响显著大于工作核心自我评价,而美国员工的工作核心自我评价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要大于总体核心自我评价。该研究表明“参照框架”对核心自我评价的形成及其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证实了总体核心自我评价与具体领域核心自我评价对工作行为产生有差异的预测效应。有学者提出未来可继续关注“框架效应”的作用能否扩展到其他研究领域(如学业核心自我评价、社交核心自我评价等)。

理性行为理论认为,具体的和有针对性的考察方式比一般性的和全局性的考察方式更能准确地预测行为,并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对总体核心自我评价和具体领域的核心自我评价的预测力分别做出评估。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针对大学生设定研究环境(context),即基于他们看到或听到的创业故事或经历,自身如果去创业,对自己能力和价值如何评价,也即重点考察创业领域的核心自我评价(简称为创业核心自我评价)。核心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自我概念,带有很大的情境性以及外在依赖性,很可能受到自身的成功经验以及重要他人评价的影响,表现出后天习得性,自我概念发展还不成熟的群体尤其如此。Judge认为核心自我评价与生活中的事件密切相关,根据环境以及对外界信息的内化而形成或改变。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仍没有得到专门的探讨。

1.3 风险承担与创业倾向

Hughes和Morgan认为风险承担能力是个体在做决策时,面对可能的损失所能给出的最大资源投入承诺。从个体心理学视角来看,风险承担作为个体特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个人对创业过程中所要承担风险的评价和态度,因此属于动机层次模型中的一般动机。对创业者和非创业者的实证研究发现,风险承担是个人在面对威胁、挑战、困难和风险时不畏缩,选择迎难而上,能承担最不好结果的一种勇气,潜在创业者一个重要特质就是风险承担。

而创业倾向作为能够有效预测创业行为的重要前置变量,是个体对其创建企业的承诺程度,描述的是特定情景下具体的动机状态,属于情景动机,根据动机层次模型,可能会受到一般动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的风险承担比成就动机和创新能力对他们创业意愿的影响更大;对风险态度和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倾向的研究发现,风险承担偏好对创业倾向有显著正向影响;高创新性、高风险承担能力、高成就需求的个体具备更高的创业倾向。

风险承担作为个人面对风险和挑战时的一种选择,相对于风险规避型人来说,风险承担特质更强的人也更倾向于能够接受挑战性更大的任务,因此面对创业这一高风险活动也会表现出更强的意愿。因此:

H1:大学生的风险承担能力越强,创业倾向也会越积极。

1.4 风险承担与创业核心自我评价

风险承担是个人在创新活动中愿意接受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能力,属于个人特质的范畴,同时也是创新创业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创业核心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即创业环境下)的能力、价值以及由此进行创业成功可能性的评价,属于动机层次模型中的环境动机,会受到一般动机(即风险承担)的影响。

风险承担作为个体在面对风险时的个人特质,风险承担能力强的人相对于风险承担能力弱的人来说,他们的高风险感知阈值更高,即使前者已经处于后者认为的高风险状态,但风险承担能力强的人仍会觉得自己还有余力承担更大的风险,同时他们对自己身处目前风险环境中的行为也表现出更强的把控性。所以即使在同样的风险情形之下,风险承担能力强的人因为偏好冒险所以会选择迎难而上,也因此受到其他人更多的关注,最终使得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和对自我的评价会更高;反之,风险承担能力较弱的人因为畏难而下可能会被周围的人忽视或得到消极的评价,进而降低了他们对自身的核心自我评价。可见,风险承担不仅能够影响个体的情绪、认知及行为,也能够影响个体在具体领域的自我评价。在外界资源一定的情况下,个人风险承担能力越强,那么其对于创业事件的掌控能力也就越强,创业核心自我评价也就越高。因此:

H2:大学生的风险承担能力越强,其对自身创业核心自我评价也越高。

1.5 感知社会支持与创业倾向

感知社会支持,是个体主观感受到的,被理解、被尊重、被支持的情绪体验,是对可能获得的社会支持抱有的期望、评价和信念。研究发现,在面对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时,个人是否感知到来自他们的社会支持以及感知到的支持程度对个体釆取某项特定意向、行为有重要作用。感知社会支持作为个体对环境因素的认知范畴,当不同主体面对相同外部社会环境时,由于感知到的支持存在差异,也会促使他们产生不同的情绪认知和行为倾向。

感知社会支持程度高的人,更倾向于把感知到他人行为从积极的角度解释,从而产生正向的情感,能够对他人的支持产生积极响应,有助于他们产生较高的创业倾向;相反,感知社会支持程度低的个体,在解释他人行为的时候往往倾向于从消极的角度考虑,对很多社会支持并不能有效感受,不仅无法加以利用,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将他人同样的行为解释为消极的理解偏差,进而降低他们产生参与富有冒险性活动的倾向。有研究指出,感知社会支持高的大学生更有可能从事创业活动。如果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成员都强烈支持或反对创业行为,个体的创业行为态度通常也会随之发生正面或负面的调整。因此:

H3:大学生感知社会支持越高,创业倾向也会更积极。

1.6 感知社会支持与创业核心自我评价

核心自我评价作为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不仅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核心自我评价水平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感知社会支持作为个体在精神层面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是对将要做的事进行评价后产生的对于自身掌控能力的评估,当个体内心中感受到自己被支持、尊重、理解时,在面对应激事件和各种压力时,内心会更积极,自我效能感会增强,整体体现为个体对于自身能力的估计、评价都会提高,即核心自我评价会得到明显提升。

感知社会支持可以给个体带来积极的情绪以及对事物的预期和掌控感。由于每个人对客观支持的感知能力各不相同,当个体感知社会支持能力较强时,面对应激源(如面对创业情境时),能够感知到来自家人、朋友、领导等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会更高,获得的创业资源会更多,知觉对创业的行为控制力更强,因而创业核心自我评价则更高。研究表明,感知社会支持比较高的人更可能将他人的任意行为解释为支持性的,从而影响对自我的认知评价;当人们体验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如获得家人关心、领导表扬、朋友支持等)时,他们会对自己有更高的核心自我评价。大学生感知到更多的社会支持时,他们会对自己有更积极的描述,产生较高的自尊感,进而增强他们的核心自我评价。如果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成员都能够为个体实施创业活动提供支持条件,将会提升创业行为的便利性,从而提升个体的创业行为控制。因此:

H4:大学生感知社会支持越高,其对自身创业核心自我评价也越高。

1.7 创业核心自我评价与创业倾向

由于核心自我评价较高的人具有设置与自身情况相适应目标的能力,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更有把握,也具有更高的行为动机,同时也更有可能取得较高的任务绩效。核心自我评价高的人对自己有更好的认知,能够清晰、正确、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处境以及如何应对当前的处境,因此他们具有较高的自信,更有可能运用非常规的知识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这些非常规的知识以及个体高强度的自信是促使创造性结果出现的重要原因。Judge的研究发现较高核心自我评价的个体或许追求更复杂的工作,他们更可能对目标设定高的活动和任务复杂度高的工作做出更大的努力。对核心自我评价和工作行为关系的研究发现,核心自我评价间接地通过一系列的路径或者直接对工作行为产生影响,更积极的核心自我评价会促使员工寻求更大的工作挑战。

在创业这个需要高风险、高投入以及高能力的具体领域,个体会根据的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等对自己在创业活动中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评估,形成对于创业活动的认知评价,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创业倾向。那些在创业情境中对自身具有高度核心自我评价的大学生,因为在头脑中形成了积极的自我认知,他们知觉到的行为控制使得他们对自身条件和社会上的创业信息有着积极的认知,此时他们会认为创业前景良好,因而具有较高的创业意愿。基于动机层次模型,创业核心自我评价属于环境动机,而作为情景动机的创业倾向会受到环境动机的影响,由此可见个体创业核心自我评价与创业倾向有着重要联系。因此:

H5:大学生创业核心自我评价越高,创业倾向也会更积极。

1.8 创业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

基于动机层次模型,较高层次的动机影响较低层次的动机,上一级动机影响下一级动机,一般动机、环境动机、情景动机自上而下逐级产生影响。因此,推测风险承担会通过创业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影响其创业倾向。有研究提出创业自我认知是人格特质、社会资源和先前知识影响创业意向的中介变量。其中,人格特质就包含了风险承担倾向,社会助力也包含获得助力、资源与资讯获得,而创业自我认知则反映了其创业核心自我评价。

风险承担作为个人特质的范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对于创业过程中所要承担风险的评价和态度。莫寰的研究发现,知觉行为控制会直接影响创业意向,因此风险承担可能会通过知觉行为控制来影响主体的意向。也即创业核心自我评价作为个体对创业难易判断的知觉行为控制以及成功的可能性,会中介风险承担对创业倾向的影响。

感知社会支持是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感知行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客观不利因素给大学生带来的不良心理感受,通过改变对自身的评价,从而影响其创业倾向。即:当不同个体面对创业这一复杂多变的活动时,由于感知社会支持较高的个体会更多将周围的环境理解为支持性的、有利性的并具有更多的资源,因此相比较于感知社会支持较弱的个体,前者对自己更有自信和知觉行为控制(创业核心自我评价),进而会增加创业的倾向。

核心自我评价常作为一种中介变量扮演着“传递”的作用。有关核心自我评价这种知觉行为控制和创业倾向的关系,现有的研究主要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对个体产生创业活动以及企业创新方面发挥的作用,在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研究中,倾向于把核心自我评价作为直接影响因素。根据动机层次模型及社会支持研究,风险承担、感知社会支持会通过创业核心自我评价对创业倾向产生影响。个体风险承担能力越强,对于所要做的事情(创业)的掌控能力越强,对自己更有自信,因而其创业核心自我评价也越高,创业的意向也就越强烈。而个体感知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对周围的环境和所要从事的事情(创业)的评价也趋向于更积极,进而提升自我的核心评价,使创业倾向变得更加强烈。因此:

H6:创业核心自我评价在风险承担和创业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

H7:创业核心自我评价在感知社会支持和创业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变量测量

风险承担:依据 Kogan和Wallach对风险承担测量发展出的问卷CDQ(Choice Dilemma Questionnaire)来对个体冒险程度进行测量,主要从日常生活状况中所要面对的问题来评估个体的风险倾向,如“总的来说,只要有成功的可能,我愿意放手一搏,纵然会付出额外的心力”。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1”代表“完全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该量表已被国内外多项实证研究引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8。

感知社会支持:Zimet等将感知社会支持的维度分为家内支持和家外支持两个维度,开发了感知社会支持量表。家内支持指个体从家庭感受到的支持程度;家外支持指个体从家庭外感受到的支持程度,来源于朋友、领导或他人,如“我生活中有些人(领导、亲戚、同事)关心着我的感情”“在需要时我能够从家庭获得感情上的帮助和支持”。量表采用李克特七点计分,“1”代表“完全不同意”,“7”代表“完全同意”,感知社会支持的得分取家内支持和家外支持的平均分数。本研究中,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5。

创业核心自我评价:核心自我评价量表最初由Judge等学者编制,杜建政、张翔等基于Judge等的研究而修订,包含10个题目。本研究让学生结合创业情境来选择,如“我有能力处理自己的大多数问题”。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1”代表“完全不同意”,“5”代表“完全同意”。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9。

创业倾向:Obschonka等通过实证研究把创业倾向分为有条件创业倾向和无条件创业倾向两个维度,如“我在毕业后创办一个企业的可能性很大”。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1”代表“完全不同意”,“5”代表“完全同意”。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4。

控制变量:有研究表明,性别、专业、学历、家庭背景也会影响创业倾向。因此,本研究将选取这些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研究的数据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得来。以四川三所高校的本科生、学术研究生以及MBA学生为样本,研究对象多数已经有过实习经历或者求职体验,而且大学生很快面临职业选择问题,其对创业倾向问题的回答更接近真实想法。调查采取线下发放问卷并及时给予解释的方式,共发放问卷400份,最后收回问卷364份。经过筛选,剔除无效的问卷后,有效问卷340份,有效回收率为85%。其中:男生167人,占49.1%,女生173人,占50.9%;本科216人,占63.5%,学术研究生及以上68人,占20%,MBA56人,占16.5%。

3 实证分析

3.1 效度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误差变异量均为正数,所有因子载荷量均在0.5~0.95,说明各题项能较好地反映对应变量特征,满足进一步研究的需要。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适配度检验结果中,χ2自由度比为1.019,RMSEA为0.007,GFI为0.909,IFI为0.998,TLI为0.998,CFI为0.998,PGFI为0.809,PNFI为0.835。

整体而言,问卷测量模型与实际观察数据的适配情形较好,测量模型的收敛效度良好,测量指标都分别落在预期的构念上,并没有横跨两个构念,表明测量模型有良好的区分效度。从因子载荷量、内部一致性和CFA检验来看,量表具有较好的建构效度、较高的内部一致性,综合判定表明本次问卷的信度和结构效度均符合要求。

3.2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见表1。结果表明,风险承担和创业倾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0.286,p<0.01),感知社会支持和创业倾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0.292,p<0.01),创业核心自我评价和创业倾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0.345,p<0.01),风险承担与创业核心自我评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0.551,p<0.01),感知社会支持与创业核心自我评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0.539,p<0.01),这为本研究的假设提供了初步支持。

表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

3.3 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分析

首先探讨风险承担、感知社会支持对创业核心自我评价是否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使用层级线性回归的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将创业者风险承担、感知社会支持作为自变量,将创业核心自我评价作为因变量,将大学生的个人背景,如性别、专业、所在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等情况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回归方程模型中,如表2所示。

表2 风险承担和感知社会支持对创业核心自我评价的回归分析

表2中(M1~M2),由M2可以看出,风险承担对创业核心自我评价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β=0.255,p<0.001),同时感知社会支持对创业核心自我评价的回归也为显著的正向作用(β=0.266,p<0.001),自变量和中介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到支持,假设2和假设4得到验证。

关于创业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效应,根据Baron和Kenny的建议,检验创业核心自我评价在风险承担、感知社会支持与个体创业倾向之间是否具有中介作用。具体步骤:①检验风险承担、感知社会支持对个体创业倾向是否具有显著影响;②检验风险承担、感知社会支持对创业核心自我评价是否具有显著影响;③检验创业核心自我评价对创业倾向是否具有显著影响;④将风险承担、感知社会支持和创业核心自我评价同时引入回归方程,检验风险承担、感知社会支持对创业倾向是否具有显著影响,根据显著性和系数的变化可以判断作用是否消失或者减弱,由此可以判断中介是完全中介还是部分中介。

表2中(M3~M5)可以看到,第一步是将个人背景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回归方程,M4为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主效应模型,风险承担对因变量创业倾向作用显著(β=0.297,p<0.01),感知社会支持对创业倾向也作用显著(β=0.296,p<0.001),假设1和假设3得到验证。

M5为自变量和中介变量对于因变量的全效应模型,将风险承担、感知社会支持和中介变量创业核心自我评价同时放入模型时,创业核心自我评价对于创业倾向的作用显著(β=0.392,p<0.01),从而验证了假设5;风险承担对创业倾向的作用由最初的显著变为不显著,可见创业核心自我评价完全中介了风险承担和创业倾向之间的关系,假设6得到验证;同时,自变量感知社会支持对因变量创业倾向的作用系数明显下降,由(β=0.296,p<0.001)下降至(β=0.192,p<0.05),表明创业核心自我评价部分中介了感知社会支持和创业倾向之间的关系,假设7得到部分验证。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个人特质作为区分不同个体的重要特征,对创业倾向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在以往学者发现的个人特质对个人创业倾向具有影响的基础之上,验证了风险承担特质对个体创业倾向的影响;通过动机层次模型的逻辑,探讨了风险承担如何影响创业倾向;引入创业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机制,对现有文献中缺乏具体领域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起到了补充作用。已有文献也指出创业倾向的产生会受到个人特质和外界环境认知的共同作用,因此本文同时探究大学生感知社会支持对自身创业倾向的影响如何发生作用,从而建立起个人特质和外界环境认知通过创业核心自我评价共同影响创业倾向的整合模型。

研究发现对于创业理论与实践都具有参考价值。首先,风险承担对创业倾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创业核心自我评价能够完全中介这种促进作用。这意味着大学生人群的风险承担特质确实能够对创业倾向产生促进作用,这也是造成他们即使在面对相似资源的情况下,创业倾向也会产生差异的原因。而且,风险承担还会影响潜在创业者的创业核心自我评价,当风险承担能力低时,会导致其对创业情境下的信心和能力及成功可能性评价不足,创业核心自我评价较低,创业倾向会受到消极影响。

其次,感知社会支持对创业倾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创业核心自我评价会部分中介感知社会支持对创业倾向的促进作用。这表明:(1)感知社会支持作为潜在创业者对外界环境的一种知觉,可以为个人的创业倾向提供物质、关系和情感资源,预计到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而来自亲人、朋友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对于其创业倾向的影响比较大;(2)在面临创业这样既有机遇又有风险的事件时,个体感知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即意味着他们感受到来源于家人、朋友、领导等给予的支持越多,自信心和知觉行为控制也就越强,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就会越高,对于创业事件的应对能力就会越强,创业倾向也会越强。

此外,创业核心自我评价的高低会显著影响创业倾向。核心自我评价高的人,在自尊、内控力、稳定的情绪、自我效能等方面对于自身的综合评价很高,所以在面对具体创业挑战、面对未知困难时,该群体会更自信,情绪更稳定,认为自己的胜任力更强,进而在面对创业这样风险和机遇并存的事件时,便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创业倾向会更强。

高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创业教育时,应该在有教无类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结合上述研究结论,得到的几点实践启示如下:

(1)高校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之前,首先应该测试学生风险承担能力等方面的特质,并对风险承担能力强的同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教育,让他们了解创业,体验创业,在对创业有清晰认知的基础上,使得他们未来做出创业选择的可能性更大。

(2)其次,高校创业教育应该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对自我更积极的认识,提高其创业核心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自我效能的心理品质,是在长期的教育和培养中形成的。学生的创业核心自我评价作为重要的中介变量,风险承担能力的增加、感知社会支持的提升借由提高学生的创业核心自我评价,会最终影响他们的创业倾向。

(3)大学生创业竞赛和创业实践不应局限于校园内,应该通过创业中心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如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创业者校友会等,形成一个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效地开发和整合社会各类创业资源,这样也能使得大学生主体更多地感知到来自社会的支持,既能够减少创业失败率,也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最终提升他们的创业倾向。

(4)最后,高校的创业教育需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只有这样,才是从根源上解决创业教育精准滴灌的问题,并且让同学们对于自身更了解,对自己的人生做出更为成熟的判断,在良好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创业选择。

当然,本研究还有待完善之处。首先在研究对象方面,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本研究的被试主要集中于三所高校,虽将研究对象扩展到了MBA同学,但研究结论在推广上会受一定地域因素、人群因素的影响。今后可以推广样本空间,突破地域和人群的限制。其次在研究内容上,本研究重点探讨的是风险承担和感知社会支持对于创业倾向的影响,由于还存在许多重要的影响创业倾向的内部、外部因素,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对影响创业倾向的其他因素进行探究,着力构建多角度和更整合的创业倾向影响模型。

猜你喜欢

动机个体核心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动机不纯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