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报告
2020-10-23李雪博
王 青,李雪博
(1.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淄博 255400;2.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心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植入性心脏电子装置(CIED)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植入适应证的拓宽,CIED的植入越来越多。随着CIED植入数量的逐年上升,与CIED相关的感染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1]。与CIED相关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E)由于血培养阳性率较低,并且心脏超声对感染赘生物观察较为困难,从而导致诊断难度较大。由于与CIED相关IE时,病原菌常在电极上形成生物膜,单纯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故临床上多采用拔除起搏器控制感染。本例与CIED相关IE患者,存在起搏器电极感染,予以内科保守抗感染治疗后赘生物消失。因此,笔者对本病例进行分析,探讨该病治疗要点,以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本病的认识。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6岁。2018年11月患者因“活动后呼吸困难1月余”入住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既往否认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查体:T:36.8℃,BP:106/66 mm Hg(1 mmHg=0.133 3 kPa),脉搏:68次/min。辅助检查:血常规、肝功、肾功等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QRS波242 ms,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监护示:频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中度反流,三尖瓣轻度反流,左房内径53 mm,左室舒张末内径69 mm,EF:34%(MM-Teich)。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Ⅲ级”,于2017年11月9日成功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 型号:Medtronic Brava Quad CRT-D)。自植入CRT-D以来,该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明显减轻,偶有心悸症状,起搏器随访程控证实系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所致且被CRT-D的ATP功能纠正。2018年1月患者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9天入院,伴畏寒、寒战,咳嗽,咯黄色浓痰,伴全身肌肉酸痛,体温波动在38.5℃~39.0℃。查体:T:38.8℃,BP:114/76 mm Hg,脉搏:74次/min,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心率:74次/min,律齐,心尖部、胸骨左缘第4肋间可闻及全收缩期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肝颈静脉回流征(一)。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WBC)12.3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入院后连续两次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BNP:626 pg/ml,肝肾功能、心肌酶、D-二聚体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显示:QRS波140 ms,完全起搏心率。超声心动图(见图1)示:二尖瓣中度反流,三尖瓣轻度反流,左房内径52 mm,左室舒末径70 mm,EF:40%(MM-Teich)。右房、右室内可见起搏器导线强回声,导线回声增强,表面欠光滑。右房内导线可见团块样回声,大小约6 mm×8 mm。结合患者入院后相关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表现以及患者既往CRT-D植入病史,诊断可明确为CRT-D植入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建议患者行内科介入或者外科手术,拔除CRT-D,但家属考虑手术风险高,坚持内科保守治疗,根据药敏结果给予氟氯西林联合万古霉素方案抗感染治疗。治疗期间虽仍有反复发热,体温波动在36.5℃~38.0℃,但是治疗期间连续血培养阴性,治疗至第3天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复查血常规:白细胞7.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2%,10天后患者无明显症状要求出院,嘱其出院后当地医院继续抗感染治疗,6周后返院复查超声心动图(见图2):起搏器导线点状强回声,两次超声对比,赘生物明显缩小。此后继续抗感染治疗,2个月后复查超声(见图3)赘生物消失,提示内科保守治疗有效。
图1 超声提示右房内导线可见团块样回声,大小约6 mm×8 mm
图2 超声提示起搏器导线点状强回声
图3 超声提示起搏器导线赘生物消失
2 讨论
CIED的发病率与CIED的复杂性、预防应用抗生素、手术过程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长期糖皮质激素和抗凝药的使用、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减退是CIED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2]。在CIED感染中,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占60%~8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般在较短的时间内引起感染,原因多为凝固酶阴性菌株的毒性更高、侵袭性更强)是最常见的致病菌。革兰阳性杆菌(棒状杆菌、丙酸杆菌)、假单胞菌、肠杆菌科较少涉及CIED感染。CIED感染另一个不常见的机制是细菌的血源性传播,多见于肿瘤、免疫抑制、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者。
据文献报道[3],CIED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为0.5%~2.2%,以囊袋感染为主。在LExICon研究[4]中,住院期间患者CIED感染的全因死亡率为4.3%,其中CIED相关IE的死亡率比局部囊袋感染死亡率更高,近年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CIED相关IE的病死率已有显著下降,但仍可达13.0%~14.0%,因此对于所有CIED术后怀疑或者确诊IE的患者都应常规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对于经胸超声为阴性者,推荐使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5]。该患CRT-D术后3个月后出现高热、寒战,无起搏器囊袋感染的表现,入院后连续两次血培养阳性且为同一致病菌,而且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电极导线赘生物形成,并符合改良杜克(Duke)主要标准,该患者CIED相关IE诊断明确[6-7]。CIED引起的IE一旦确诊,应立即根据病原菌种类、药敏试验结果、患者心功能及有无并发症来选择内科保守治疗或外科治疗。对于CIED相关IE,如果囊袋感染、应用抗生素难以控制感染或电极赘生物体积>20mm,应及时内科介入或外科拔除整个CIED系统。但有3%~15%患者不宜取出CIED,如取出CIED风险很高或患者拒绝时,可使用至少6周的恰当抗菌药物治疗以挽救CIED系统[6]。该患者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属抗生素敏感性细菌,且无囊袋感染,暂给予抗生素治疗,待感染不能控制再行内科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8],该患者经联合抗生素治疗后未再出现发热,且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赘生物消失,这表明对于CIED相关IE患者(无起搏器囊袋感染)而且非必须取出CIED者,内科抗生素保守治疗也能有效控制病情。
尽管CIED技术已经成熟且术者植入水平均较前有很大进步,但CIED相关IE感染发生率却有上升趋势,给患者带来了痛苦,更增加了经济负担,因此预防CIED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严格遵守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流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防止CIED感染的重要预防措施[9],以减少并预防CIED感染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