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肌群训练联合步态纠正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2020-10-23钟文祥

吉林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步态肌群偏瘫

钟文祥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 惠州 516000)

脑卒中是临床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绝大多数的脑卒中患者会合并肢体偏瘫情况。脑卒中偏瘫发生后,会影响患者的平衡能力及肢体行动能力,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现阶段主要采取康复治疗的方式,如步态训练、肌力训练及平衡训练等,该方法虽说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效果不佳[2]。为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偏瘫的治疗效果,近年来本院在常规治疗疾病的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训练及步态纠正训练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此外患者还表现为出现明显的步态异常情况;②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且临床资料完整;③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认知及言语障碍的患者;②合并恶性肿瘤疾病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组标准如下:观察组75例,其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52~79岁,平均(64.2±2.3)岁;偏瘫类型:左侧43例,右侧32例。对照组75例,男40例,女35例;年龄54~80岁,平均(63.9±2.4)岁;左侧偏瘫45例,右侧偏瘫30例。从年龄与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来看,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具体如下:挤压、拍打及叩击患肢,改善肌张力及让患肢进行被动活动;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如分离运动训练、坐起训练及床上翻身训练;从卧位到站立位进行功能转移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及平地步行训练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核心肌群训练+步态纠正训练,具体如下:

1.2.1核心肌群训练:①躯干旋转训练:训练方法是让患者坐于平衡球,双脚置于地面,对训练带一段固定,指导患者挺直背部,双手抓握训练带另一端至胸部,朝背离固定点旋转躯干,拉紧训练带;②平衡球半球训练:方法是将双脚放在平衡球上进行半球运动,完成困难者让其从健侧单足置于平衡球,另一腿置于治疗床面进行训练;③平衡球腹部训练:方法是嘱咐患者为仰卧位,训练球置于脚踝部生理弯曲部位,膝部保持垂直弯曲状态,手臂交叉胸前并上抬躯干,至肩胛骨离开地面后缓慢收回;④平衡垫站立训练:方法是让患者站于平衡垫,身体保持平衡后指导患者进行双足睁眼、健侧单足睁眼及健侧单足睁眼训练。

1.2.2步态纠正训练:训练前,采取高清数码相机对患者步行进行前/后、左/右行走录像,借助录像资料及目测步态分析找出躯干、骨盆、髋膝关节步行中的问题。根据主次关系按近心端至远心端顺序进行康复治疗,1次/d,40 min/次。步态纠正训练的时候需在训练前每天结合运动量制定科学的训练强度,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控制训练节奏,以免盲目增加训练强度引起疲劳及张力增加情况,尽可能的提高训练的效果。两组均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①采取简式Fugl-Meyer量表(FMA)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总分为34分,得分同下肢功能水平呈正比;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价患者平衡功能,总分为56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平衡能力越强。②采用简易生活质量评分表(SF-36)对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成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精神健康及社会功能四个方面,各方面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2 结果

2.1FMA、Berg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但观察组评分提高幅度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MA、Berg评分变化比较分)

2.2生活质量: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康复治疗,在生活质量各个方面的评分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人体在正常情况上,脑部神经可支配下肢行走,而如果患者罹患脑卒中,常会使患者神经功能出现病变或损伤,如此会导致部分神经功能丧失,引起肢体偏瘫[4]。脑卒中偏瘫的发生会对患者正常行走造成影响,此外还会对患者正常的平衡功能造成影响,为此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一旦确诊需予以及时的治疗及干预[5]。

针对脑卒中偏瘫,既往的治疗方法常常是予以康复训练治疗,在康复训练中,常侧重于肢体功能的训练,忽略下肢平衡训练,这使得患者的平衡功能改善效果不佳[6]。为提高训练效果,当前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提倡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训练+步态纠正训练的方式。其中核心肌群训练是一种现代化的康复训练手段,该方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及站立功能,且还可促进平衡功能的改善,此外核心肌群训练也站在人体康复基础上进行训练,在训练的时候从头部扩展到四肢,借助科学的训练步骤使训练效果得以有效提高[7]。步态纠正训练考虑到肢体偏瘫患者多合并步态协调不佳情况,训练前先对患者的步态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影像分析对发现患者表现出的步态异常情况,如步幅减小、支撑相延长、步行路径偏斜、躯干摆动等,根据患者表现出的异常情况予以纠正,纠正步态异常的时候通过治疗师的指导及辅助,诱发及促进患者机体运动反应,强化肌肉中枢神经支配的随意度,强化骨盆在各个运动方式下的稳定性与控制能力,改善下肢平衡能力,促进下肢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提高[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经2个月的康复训练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下肢功能及平衡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高,且在治疗后生活质量各个方面评分上,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该结果提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核心肌群训练结合步态纠正训练的新型康复训练方式有助于下肢肌力、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中在常规行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核心肌群训练集合步态纠正训练,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及下肢平衡功能,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步态肌群偏瘫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基于Kinect的学步期幼儿自然步态提取
核心肌群
——稳定身体的“磐石”
更正
步态研究及其在踝关节不稳中的应用进展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