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丁胺醇联合盐酸氨溴索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炎性因子及CAT评分的影响

2020-10-23戚雅秀司徒美玲吴科杰

吉林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沙丁胺醇盐酸炎性

戚雅秀,司徒美玲,吴科杰

(开平市中心医院内科,广东 开平 529300)

支气管扩张症指的是支气管、周围肺组织慢性炎性反应受损所致支气管扩张及变形情况,疾病的主要病因主要是因肺部感染及支气管阻塞等所致,患者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持续且反复性的咳嗽,部分患者咳血性痰液,这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影响[1]。针对支气管扩张症,常规是予以患者实施抗感染、祛痰等治疗,并在此基础上予以患者使用盐酸氨溴索治疗,采取该治疗药物可增加呼吸道黏腺的分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及刺激痰液排出,然而单一用药的治疗效果并不显著[2]。近年来,本院在对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上,推广使用沙丁胺醇联合盐酸氨溴索的治疗方法,实践表明该治疗方案具有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12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主诉存在1个月以上的持续咳嗽,部分伴少量咯血,行胸部CT检查显示支气管管壁增厚及囊状扩张[3];②患者均无药用禁忌;③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也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疾病的患者;②合并意识障碍及精神疾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以下两组:研究组64例,其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32~74岁,平均26~72岁,平均(45.2±2.3)岁;病程9个月~5年,平均(2.6±0.5)年。对照组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34~75岁,平均(44.9±2.5)岁;病程11个月~5年,平均(2.5±0.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及性别等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予以基础治疗,具体包括吸氧、补液、抗感染、祛痰及体位引流等。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后予以患者使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口服用药,30 mg/次,3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为患者加用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主要是在有哮喘发作预兆或哮喘发作时乣喷雾吸入,100~200 μg/次,每隔4~8次吸入一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判定:根据患者的症状变化情况评价,若咳嗽、肺啰音及咳痰等症状明显好转,排痰量减少>72%为显效;临床症状好转,排痰量减少32%~72%为有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或症状发生恶化,排痰量<32%为无效。②治疗前后采集患者血清,采取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NF-γ)水平,并根据CAT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CAT评分,量表包括8道问题,每道问题均设置1~5分的评分,分值为8~4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疾病越严重。

2 结果

2.1治疗效果:经对症治疗,研究组治疗显效与有效总数为61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5.31%,对照组治疗显效与有效总数52例,总有效率81.25%。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例(%)]

2.2炎性因子水平、CAT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血清IL-17、INF-γ两项炎性因子指标以及CAT评分上并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治疗后,患者血清IL-17、INF-γ水平及CAT评分均明显较治疗前降低,但相比之下研究组评分降低幅度要明显比对照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L-17、INF-γ水平及CAT评分变化比较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常见且发病率高的呼吸系统疾病,疾病主要是因感染所致多发或反复性感染,继而引起气道阻塞及支气管损害等,气道受损会影响排痰,因此治疗前需先予以患者有效排痰及吸氧[4]。

在对支气管扩张症的吸氧及排痰后,为进一步的治疗疾病,临床中常给予患者使用盐酸氨溴索[5]。盐酸氨溴索属于一种黏液溶解剂,该药物可以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及痰液黏稠度,促进肺部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促进痰液咳出。然而单一使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疗效并不显著,对血清炎性因子改善不明显,无法降低血清IL-17、INF-γ等炎性因子水平,且对患者CAT评分改善不显著[6]。IL-17是由Th17细胞生成的炎性细胞,在感染免疫中有重要作用,抑制该因子的分娩可有效的减缓炎性反应;INF-γ属于Th1细胞效应因子,血清INF-γ浓度同支气管扩张炎性反应程度呈正比;CAT评分则常用于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常生活情况,评分降低提示呼吸道症状改善显著[7]。为了达到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及CAT评分,在对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上,推广早常规使用盐酸氨溴索的基础上,为将患者加用沙丁胺醇治疗。沙丁胺醇属于一种β受体激动剂,将该药物用于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可显著抑制组胺物质的释放,预防支气管痉挛,此外沙丁胺醇口服效果显著,可持续作用于机体,在用药后2~4 h就可达到血药峰值浓度,之后可持续的在人体作用6 h以上,残余的药物可经尿液排出,这样不会出现因药物蓄积所致不良反应发生,因此采取联合用药治疗的方法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也高,这容易被患者接受[8]。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疗效上,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在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CAT评分较治疗前的降低幅度上,研究组也明显要比对照组显著。该项研究结果提示:针对支气管扩张症,使用沙丁胺醇联合盐酸氨溴索的治疗方法,可发挥药物协同配合的作用,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综上所述,对支气管扩张症,在确诊疾病后,给予患者使用沙丁胺醇联合盐酸氨溴索的用药治疗方法,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并可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CAT评分,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沙丁胺醇盐酸炎性
盐酸泄漏
孟鲁司特结合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联合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研究
瘦肉精(硫酸沙丁胺醇)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分析
吸入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盐酸克伦特罗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