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不同治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10-23曹海丹罗晓蓉
曹海丹,黄 寅,罗晓蓉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广东 湛江 524002)
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腺体萎缩,或伴假幽门腺化生、胃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据统计,慢性胃炎患者中大约有10%~30%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萎缩性胃炎被公认为胃癌的癌前病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治疗方案很多,但疗效不一[2]。因此分析萎缩性胃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利于获取科学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就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危险因素以及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0月来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6例设为萎缩组,按照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原则选择同期来院就诊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96例设位非萎缩组,萎缩组男64例,女42例,平均年龄为(56.57±6.73)岁;非萎缩组男55例,女41例,平均年龄为(54.76±7.23)岁;将萎缩组75例患者检测出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
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3]中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均伴有Hp感染;③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入组前接受过Hp根除治疗;②有精神类疾病史的;③孕妇和哺乳期的;④合并免疫或血液系统疾病的;⑤患有全身其他恶性疾病的;⑥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的;⑦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⑧临床资料不完善的。
1.3研究方法
1.3.1危险因素的分析:比较萎缩组和非萎缩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吸烟、酗酒、胃癌家族史、胆汁反流、Hp感染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分析萎缩性胃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1.3.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铋剂四联方案,即雷贝拉唑肠溶片(成都迪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40715,规格 20 mg/片)20 mg/次,餐前半小时,1次/d,克拉霉素分散片(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20030182,规格 0.25 g/片)0.5 g/次,饭后半小时,2次/d,阿莫西林胶囊(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国药准字 H44021518,规格0.25 g/粒)1 g/次,饭后半小时服用,2次/d,胶体果胶铋胶囊(山西安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0920072,规格 50 mg/粒),200 mg/次, 2次/d,餐前15 min服用,疗程为14 d,之后雷贝拉唑肠溶片与胶体果胶铋胶囊再服4周,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肠溶片,克拉霉素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用药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替普瑞酮胶囊(卫材药业有限公司制造,国药准字 H20093656,规格50 mg)50 mg/次,饭后半小时服用,3次/d,疗程14 d,之后雷贝拉唑与替普瑞酮继续维持治疗4周。
1.4观察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萎缩组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治疗前胃黏膜评分、停药1个月以后胃黏膜评分以及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生活质量评定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1.5评价标准:胃镜下胃黏膜评分标准[4]:①正常(0分):胃黏膜正常,无萎缩现象;②轻度萎缩(1分):胃黏膜呈细颗粒状,皱襞变浅,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可见单发的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③中度萎缩(2分):胃黏膜呈中等颗粒状,皱襞变平,连续血管清晰可见,可见多发的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④重度萎缩(3分):胃黏膜呈粗大颗粒状,皱襞消失,胃窦可见弥漫性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判定标准[5]:痊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胃黏膜恢复正常;显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腺体萎缩、肠化生消失或减轻达2个级度或以上;有效:患者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胃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腺体萎缩和肠化生减轻;无效: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6]评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该问卷分为社会领域、心理领域以及生理领域和环境领域4个维度,共26个条目,运用5级评分制,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萎缩组与非萎缩组一般资料单因素分析:萎缩组与非萎缩组在胆汁反流、Hp阳性、胃癌家族史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萎缩组与非萎缩组一般资料单因素分析
2.2萎缩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将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作为自变量,结果显示胆汁反流、Hp阳性、胃癌家族史是萎缩性胃炎发生的相关因素。见表2。
表2 萎缩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2.3观察组和对照组胃黏膜评分以及临床效果对比:治疗前两组胃镜下胃黏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黏膜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胃黏膜评分以及临床效果对比
2.4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2.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炎性反应性消化系统疾病,被公认为胃癌的前期病变,其每年的癌变发生率为1%~3%[7],总癌变率高达10%[8],亚洲地区尤以中国和日本发病率最高[9],因此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和掌握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防止胃癌发生的重要途径。
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饮食习惯、细菌感染、免疫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系[10]。本研究结果显示,Hp感染阳性,胆汁反流,胃癌家族史是萎缩性胃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是当Hp进入人体时,在胃小凹内通过释放毒素引发炎性反应,造成胃内攻击因子和保护因子调节失衡,在炎性反应长期刺激下胃腺体发生萎缩和肠上皮化生,引起萎缩性胃炎;或当幽门括约肌功能丧失或关闭不全时,十二指肠内的胆汁反流入胃,刺激胃酸分泌增多,溶解胃表面的黏液层,并改变黏液的特性,抑制黏液的合成和释放,破坏胃部黏膜屏障,引起慢性胃炎,之后因胆汁长期反流进而导致部分黏膜出现肠上皮化和不典型增生,最终形成萎缩性胃炎。另外,胃癌家族史的患者具有遗传易感性,由于其定位在人染色体4q12 ~ q21上的相关遗传基因-白细胞介素-8,是诱导Hp感染并形成慢性胃炎的重要细胞因子,其属于趋化因子亚家族的成员,在炎性反应状态下可以大量产生[11-13],促使患者更易感染Hp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增加癌变的几率。王仲略等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中发现,胆汁反流、胃癌家族史、Hp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危险因素[14]。这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因某种因素导致Hp感染、胃酸分泌增多损坏胃黏膜是诱发萎缩性胃炎的直接原因。因此,临床治疗应以根除Hp、抑制胃酸以及保护胃黏膜为准则。目前研究显示,根除Hp有利于预防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癌变,有利于癌前病变组织病理学的好转,有利于减缓癌前病变的进展。雷贝拉唑为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可附着在胃壁细胞表面通过抑制H+/K+-ATP酶来抑制胃酸的分泌,与其他质子泵抑制剂相比雷贝拉唑具有起效快、作用持久、安全性高、药物相互间作用少等优势,同时还能保持患者内环境稳定,为抗菌药物更好的发挥药物效用提供有利条件[15],而其直接清除Hp的作用,更能有效保护胃黏膜。克拉霉素对胃酸稳定性好,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其单一用药Hp的根除率为42%~54%[16],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产生抗菌作用。阿莫西林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在中国很多地区耐药性较低[17],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完全,对Hp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18],可对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产生抑制,促使细菌迅速成为球状体而溶解破裂,发挥抗菌的作用;阿莫西林还可降低细菌的负荷量,阻止克拉霉素流出通道的形成,有效降低 Hp对克拉霉素的耐药[19],增强杀灭病原菌的能力。三药联合胃黏膜保护剂用于萎缩性胃炎,有利于胃黏膜的修复,提高治疗效果。研究显示,铋剂作为胃黏膜保护剂可与受损胃黏膜表面的黏蛋白螯合,将受损部位的黏膜覆盖,避免胃酸进一步损害,促进胃黏膜的修复;铋剂还可进入Hp菌体,导致菌膜破裂,杀灭Hp;铋剂与抗生素联用还可降低Hp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提高根除Hp的疗效[20]。但是部分患者在使用铋剂后会出现口腔异味、舌苔发黑、大便黑甚至便秘等不良症状,给患者造成了一定心理负担,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目前有报道显示,替普瑞酮作为胃黏膜保护剂可适用于各种因素诱发的胃黏膜病变[21],并已广泛应用于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22]。替普瑞酮可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的合成,增加胃黏膜层再生能力以及氨基己糖的含量,改善胃黏膜血流供应,增强胃黏液层的疏水性,发挥胃黏膜保护和修复作用[23];替普瑞酮还有利于增高血清胃泌素的浓度,进而促进胃蠕动,增加下食管括约肌的张力,调节幽门括约肌收缩功能,从而阻断胆汁反流,减少萎缩性胃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利于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因此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效更强,疗效更佳,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后社会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在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实验样本量小有一定关系,因此需临床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综上所述,Hp感染阳性、胆汁反流、胃癌家族史是慢性胃炎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三联疗法联合替普瑞酮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疗效与铋剂四联疗法的疗效相当,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