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2020-10-22蓝兴伟

教育·教学科研 2020年6期
关键词:圆柱体师生笔者

蓝兴伟

摘要:在多年教学中,笔者发现,尽管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师生互动交流进行教学,但互动流于形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探索数学课堂教学中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活动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笔者通过课题研究有了一定体会。

关键字:互动教学、师生互动、讨论交流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经常听到很多教师说:“在教台上不停地站着讲一节课,不觉得太累,可是坐着去听一节课就觉得很困。”这就体现了互动的重要性。学生也是一样,被动的去听老师讲,机械般的消化老师传授的知识,就会觉得学得很辛苦。但是,如果教师能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去探讨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在师生互动中学习,师生互动中掌握知识,这样就真正到达教师乐教,学生乐学。针对这一现象,我校进行了“师生互动教学”的研究,要求教师既要开发学生智力因素,引导学生数学思维,更要注意师生间充分的交流与合作。下面笔者就如何进行师生互动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多让学生动手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课堂教学的最大成功就是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共鸣。经常听老师埋怨:“有些同学,一堂课40分钟都耐不住,精神不集中,经常开小差!”其实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集中注意的能力较差,一节课,集中精神时间一般只能保持在十几分钟,而且也不稳定。有趣的东西常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对于一堂平淡无味的讲授课,要使他们老老实实地坐上一堂课,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学生能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所以,如果在互动教学中,教师想方设法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能提高,就会认真听课。

例如,笔者在教学六年级的《圆柱的表面积》新课时,首先将全班同学分成6个小组,发给每个小组两个准备好的纸质圆柱体和一把剪刀。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用剪刀把圆柱体的侧面沿高展开,同时让学生反复观察后讨论:圆柱体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什么图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体的什么?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体的什么?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体的侧面积相等吗?怎样求圆柱体的侧面积?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兴趣极高,讨论也非常激烈,很快学生就得出来结果,总结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乘高。接着,笔者再让学生讨论怎样求圆柱体的表面积。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师生互动,学生的理解深刻,记忆牢固,效果很好。

创设互动式教学情景

俗话说:“触景生情”,在课堂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适当地创设一個互动的学习情景,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对数学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师生平等互动,才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才能发挥学生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之中。多年的教学,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小学生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他所教的那一门学科。笔者曾经问过成绩进步比较快的学生:“你为啥那么喜欢数学课?”学生说:“因为数学老师经常将一些数学知识融于游戏当中,和我们一起互动,也很尊重我们,我们一有成绩就表扬我们,我们每个同学都喜欢和老师沟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的确这样,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会更好。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笔者先在黑板上写出很多数,如352、7896、123456、859、100002;然后,提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的判断出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吗?”结果学生说:“不能,只有通过计算,除一除,才知道。”笔者接着说:“我就能一下子知道那些数能被3整除”。学生一下子兴趣来了,马上问:“哪个?”笔者回答:“能被3整除的数有:7896、123456、100002等”然后笔者让学生除一除,检验一下,判断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通过检查,证实笔者判断是对的。有个别学生不信,说:“老师,你提前知道的吧?”面对学生质疑,笔者让学生再随便写几个数,并马上判断,在互动过程中,笔者很快判断出哪个数是3的倍数。于是学生感到非常的惊奇,探求其奥秘的愿望油然而生。通过设计这样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理解的很好。

互动教学的直观性

小学生的天生特点就是好动,喜欢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因此,直观教具的运用,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据此,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经常在挖掘教材本身“互动因素”上下功夫,尽量使用好直观教具,加强互动。例如,去年,笔者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甲乙两地相距315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辆摩托车同时从乙地开往甲地,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3小时后两车相距15千米,求摩托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由于这道题没有说清楚是否相遇,所以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相遇,另一种是相遇后再相距15千米。尽管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相遇问题,但学生对题意理解肤浅模糊,造成理解困难。针对学生疑惑,在解题之前,笔者和一些同学进行实际演示,把教台两端看作甲地和乙地,并进行互动,加强直观性,使知识化难为易。第一种情况:请甲同学与乙同学表演还没有相遇的,两人相距15千米。第二种情况:请丙同学和笔者表演相遇后再相距15千米的。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学习很容易理解了,明白第一种没相遇的,总路程是:315-15=300(千米),列出方程是60×3+3x=315-15;第二种相遇的,总路程是:315+15=330(千米),列出方程是60×3+3x=315-15;这样的互动教学,既贴近学生生活,加强直观性,又充满情趣,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一定要什么知识都要进行互动,这样又会浪费很多时间,影响教学效果。简单的知识,学生明白就可以了,不必要互动,只有当学生遇到困惑时,一下转不过弯,这就需要师生互动了。例如,这个学期,笔者在教学新课《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讲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笔者在教台上示范了几次,好多学生看不明白怎样将另一个三角形旋转180度。根据当时情况,笔者立刻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互相交流,进行试拼。通过学生的互动,全部学生很快就明白怎样旋转另一个三角形了。所以说,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应是随机发生的,要根据实际需要,不能流于形式。

这次课题研究“师生互动式课堂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学习,使求知成为愉快的事。在以后的工作中,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多想办法和学生进行互动,合作交流,真诚沟通,多挖掘教材本身的趣味性,加强互动教学,将枯燥变成奇趣,使学生能在互动的气氛中学习,学生就会乐学不疲,并在快乐中学习得到健康的成长。

(作者单位:广东省罗定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圆柱体师生笔者
老师,别走……
人工“向日葵”材料问世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坡角多大,圆柱体在水平面滚得最远
找出圆柱体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
麻辣师生